奔牛节

《奔牛节》封面图片

奔牛节,也叫圣费尔明节。是西班牙纳瓦拉自治区首府潘普洛纳市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举行,每天都有6头凶悍的公牛追逐着数百名壮汉,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过。因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词条内容:

 
民族宗教:奔牛节

圣费尔明节最初源于12世纪。圣费尔明是西班牙城市潘普洛纳的保护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举行纪念圣费尔明的宗教活动。后来市民决定在天气更好的夏天庆祝圣费尔明节,到了14世纪,商人们在夏天将牛从城外赶至城内举行斗牛活动。就这样两项活动逐渐融合在了一起。

 
民族宗教:奔牛节

奔牛节因海明威而名满世界。1923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来到潘普洛纳观看奔牛并写成了著名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他在作品中将刺激的奔牛活动描绘得极为传神,奔牛节因而由一个地区性节日变为一个世界性节日。

 
民族宗教:奔牛节

奔牛节的起源与西班牙斗牛传统有直接关联。当时对潘普洛纳人来说,要将6头高大的公牛从城郊的牛棚赶进城里的斗牛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后来某些旁观者斗胆跑到公牛前,将牛激怒,诱使其冲入斗牛场。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奔牛节,根据记载在1591年时即有奔牛节庆存在。

 
民族宗教:奔牛节

奔牛节狂欢时间是204小时。每年7月6日12点整在城市大厅前的广场上,所有人将鲜红圣费尔明围巾举过头顶。市长从大厅的阳台上点燃一只冲天炮,宣告圣费尔明节的开始。伴随着“万岁,圣费尔明”的喊声,人们拿着葡萄酒、啤酒互相泼洒。到14日24时,人们取下圣费尔明围巾,高唱“可怜的我”,结束狂欢。

 
民族宗教:奔牛节

奔牛节时每天都有6头凶悍的公牛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过,直奔斗牛场。“奔牛之路”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长848.6米。上万名奔牛爱好者挤满了街道,重约 500公斤的公牛从牛棚冲出后,在4分钟内以24公里的时速在人群中狂奔,最后以公牛被引进斗牛场而大功告成。

 
民族宗教:奔牛节

奔牛节期间每年都有人受伤,甚至死亡。从1924年到2002年,共有14人被牛顶死,200多人被牛顶伤。2013年奔牛节期间就有50人受伤。2015年政府调动了3350名警力维护节日期间的秩序,另有350名专业医护人员和300名志愿者参加了医疗救援工作。

 
民族宗教:奔牛节

近年来围绕这牛是“斗”还是“不斗”一直有争论。爱牛人士举行示威抗议活动,将身体涂上红色染料集体躺在地上反对斗牛。在世界上共有5个地方明令禁止斗牛,包括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和加纳利群岛,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市,以及巴拿马和厄瓜多尔这两个国家。另外法国、葡萄牙、墨西哥等国,依然保留着奔牛或斗牛的古老传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