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封面图片

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以河南为正统,其他地区不尽相同。

词条内容:

 
民族宗教: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耕劳作完全根据太阳进行,为了明确太阳运行规律,所以在历法中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太阳周年运动轨迹被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确立于秦汉年间。

 
民族宗教:二十四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划分出了一年四季。中国自古由上至下都十分重视“立春”,这一天皇帝要率群臣祈求丰收,赏赐群臣,百姓也要举行迎春活动,如迎句芒神、贴春帖、打春牛、咬春等等。

 
民族宗教:二十四节气

“立”是开始,“分”和“至”是中间,所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正是处于各季节的中间。从4000年前起,每年春分都有玩“竖蛋游戏”的习俗,以庆祝春天的到来。不知何时这个游戏已风靡全球。春分这天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是最容易竖蛋成功的。

 
民族宗教: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带有春夏秋冬字眼的反映季节,惊清满芒则反映物候。春雷惊醒蛰居冬眠的动物,是为惊蛰;夏熟作物还没成熟但已经开始灌浆,叫做小满;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便是芒种。与其他节气相比,清明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节气了,毕竟清明节是唯一可以放假的节气。

 
民族宗教:二十四节气

剩余12个节气都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在雨水这天,有的地方有一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是干爹的意思。古代人都会为儿女算卦,看看需不需为了顺利长大找个干爹,而雨水节拉干爹,则是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民族宗教:二十四节气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但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就是在小寒节气里。中国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达到了最低地,天气也就到了最冷的时候。

 
民族宗教:二十四节气

在奔波劳碌的生活中,除了休假,美食便是最好的慰藉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立春要吃春饼、春盘、咬萝卜,春分吃春菜,小满吃麦糕、麦饼、麦团,夏至吃馄饨或面,立秋贴秋膘,小雪吃糍粑,冬至家家户户吃饺子。不过宋朝不同,南宋高宗特别爱吃馄饨,宫中每个节气都吃馄饨,还有了一道叫做“二十四节气馄饨”的著名面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