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

《蔡锷》封面图片

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生于1882年生,字松坡,湖南人。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与小凤仙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

词条内容:

人物:蔡锷

蔡锷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并受到该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赏识,并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谊。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了他的“军国民主义”的救国救民主张。梁蔡二人的关系,早期是师生,中期乃同僚,后期则为战友。

人物:蔡锷

1902年11月,蔡锷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他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蒋百里、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他与蒋百里关系很好,蒋百里陪他去日本就医,旋即为之料理丧事。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特别欣赏曾国藩“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这句话,认为带兵者若“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他的《军国民篇》后来被日本编入教材,一版再版。他还参加了邹容的《革命军》的撰写。

人物:蔡锷

蔡锷于1911年初调任云南,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的消息传到云南后,蔡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等人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漏,蔡等知道事机迫切,遂约同革命党人李根源提前行动。起义成功后,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因此蔡锷也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参与者。

人物:蔡锷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使蔡锷气愤已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暗中多次赴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内容是:“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 。这是个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颇具胆识的战略构想。

人物:蔡锷

蔡锷以小凤仙为掩护,以治疗喉病为理由,从北京出走天津,又从天津登上了去日本的轮船。据黄兴的后人回忆,当轮船到达日本时,蔡锷与黄兴派来接头的使者互换了服装,对方乔装成蔡锷下船,而真正的蔡锷却乘同一条船回到了上海,然后途经香港前往越南河内,再经陆路直奔云南昆明。1915年12月19日,蔡锷终于抵达昆明。

人物:蔡锷

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护国运动开始,并通电全国。蔡锷领第一军攻四川,李烈钧率第二军取两广,唐继尧统第三军留守云南。1916年春蔡锷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其中在四川战役中,负责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之敌的护国军第六支队长就是朱德。朱德对蔡锷的评价极高,既是领导也是老师。

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人物:蔡锷

蔡锷公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拐角,秀云山西山脚,黄泥江北岸,原为“武安宫”,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2006年05月25日,蔡锷故居、公馆和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