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重用,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在他的治理下楚国盛极一时,而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先后遭到流放,在白起破楚后,自沉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辞赋之祖”。
词条内容: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楚辞以南方民歌为基础,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楚辞保留了楚地民歌的深厚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巫文化色彩,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离骚》以屈原的自身经历和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两部分展开,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既体现了屈原被奸妄之徒抨击的伤怀,也体现了屈原不断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让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
屈原是闻名于世的爱国文人,屈原一生最牵挂就是楚国。屈原早年致力于楚国的革新,但因为楚国贵族一致性的反对导致变法终告失败。之后屈原主张与齐国联合抗秦,但也因为张仪“诈楚”的计策而失败。屈原最后遭到流放,尽管屈原一生不得志,但他的诗篇中仍能看出他始终心系楚国。
屈原一生的际遇都与楚怀王息息相关。楚怀王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但是楚怀王后期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又不听劝阻被秦国扣留,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再三年后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楚国被白起攻破后,屈原哀莫过于心死,怀沙自沉汨罗江,死前留下不朽诗篇《离骚》。由于屈原在楚地备受爱戴,因此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的形象,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纪念屈原就变成了中国的传统。
屈原死后继承其衣钵的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之一的宋玉,宋玉好辞赋,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屈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受推崇,然而在民国时期却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他们公开质疑屈原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其中的代表是胡适,他认为《史记》中屈原“理想的忠臣”形象,是汉朝文人改造出来的,并且罗列了很多资料,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直到中国上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现了相关资料,胡适的观点才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