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封面图片

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被封为和硕恭亲王,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他是洋务运动的首领、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他出谋划策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危机,迎来同治中兴。

词条内容:

人物:爱新觉罗·奕訢

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间犹豫不决。奕訢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道光帝也最钟爱奕訢。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其「万不敌」奕訢,所以教奕詝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奕詝在狩猎时不忍射杀鸟兽、在道光帝病榻前伏地痛哭。最后「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奕詝即咸丰帝。

人物:爱新觉罗·奕訢

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鼓动慈安太后与载垣、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争权,同时恭亲王奕訢、僧格林沁等人因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对顾命八大臣极为不满。于是慈禧太后与奕訢等人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着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人物:爱新觉罗·奕訢

清朝共有十二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奕訢就是其中一位。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訢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隔代不降爵。光绪二十四年奕訢病逝,恭亲王世爵共传三世。

人物:爱新觉罗·奕訢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承德,奕訢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奕訢与英使、法使签订《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

人物:爱新觉罗·奕訢

奕訢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物:爱新觉罗·奕訢

奕訢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訢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訢获得「贤王」美称。

人物:爱新觉罗·奕訢

戊戌变法期间,奕訢针对清廷某些弊端提出了诸如兴办学堂、修筑铁路、振兴工商、改革武科考制等主张。但他基本上是洋务派主张的老调重弹,实际上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宪等变法主张的抵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