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绿蝗》【萨拉马戈推崇的作家,戴锦华、孙甘露推荐,以女性视角瓦解战争和暴力的正当性。一场婚礼狂欢,一片带来死亡的海水,一个下着蝗虫雨的绿色夜晚。独创的叙事颠覆所有关于战争的记忆和历史】莉迪亚·若热【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Berlinka
    Berlinka2022-05-31 12:55:19

    曾几何时,帝国夕阳映照下的殖民地书写总是带上灼热的温度,即使叙述总是变换游弋,局部永远支离破碎,但总能够在整体上达到一种惊人的完整。这本反思葡萄牙非洲殖民地战争与日常侵蚀的小说亦复如是。灼灼的目光,缤纷的意象,宛若舞台剧台词的语言,多视角的转接(甚至有些炫技),让读者疲惫不堪,却很难转移视线。我会说若热进行的是特别女性化的写作,一种用女性视角解构宏旨、解构真实的写法,并从女性内部重构女性的生存感知。这种写作既是不讨好的,又要警惕陷入另一种陷阱:不可过分绚丽。

  • 烂梗
    烂梗2024-10-21 12:42:03河南

    A:被莉迪亚·若热这本书的书名吸引来的,记得之前看美剧《冰血暴》里也有一集下蝗虫的情节。“蝗灾”是《圣经》出埃及记的十灾之一,蝗虫虽然个体渺小,但数量庞大,积沙成塔,成群的蝗虫铺天盖地,生生不息,定然会制造很大的灾难。B:若热将笔触对准随军的葡萄牙女人,呈现了战争中独特的女性视角,战争是气味、是闲聊,是“留声机的唱针刮过水面,某个如今已经长满绿藓的房间,也一定留下了婴儿的哭喊。”,是“女人的尖叫声随着穿行在建筑里的电梯,响彻整座酒店。”,女人是战争和男权的双重受害者。

  • 等待野蛮人
    等待野蛮人2024-10-27 14:47:49浙江

    作者创造了一个故事母型。然而以对母型的展开。评述,延伸。呈现一个点射状故事结构。从一个点事件,中心事件发展出的多棱镜世界。密集的语言,充满现代意识的叙述。

  • 喜喜
    喜喜2022-05-29 16:07:46

    只能说不适合我...

  • 恶鸟
    恶鸟2022-05-29 17:34:14

    和波拉尼奥一样的语言节奏,地域的那种热量会裹挟一切,迷狂

  • x10
    x102022-09-29 12:14:37广东

    女性视角也许吧,女本位视角xxxx

  • シシ
    シシ2022-10-21 21:40:58上海

    3.5

  • 安西
    安西2024-03-16 13:49:33重庆

    万花筒中的历史片段。

  • 觀應Esdragon
    觀應Esdragon2023-09-06 09:56:20内蒙古

    我並未在一次的閱讀中完全搞懂一切的能指,但這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 X-12K
    X-12K2024-08-06 01:00:23湖北

    不喜欢西方式的那种语言的迷醉,语言的迷醉会消解叙事和读者的质量,如此我在文字面前显得尤为弱小,但我又不得不去面对它。但唯独《眩晕》的长句是我可以接受的,至少它把感受凝结其中。

  • 药罐子的日常
    药罐子的日常2022-07-25 19:25:52

    也许第二部分的独白叙述,需要我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品味,但是我依旧在里面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女性从自己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战争,每一个个体、每一个角度,让我逐渐明白这个独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新娘。

  • 重庆松田龙平🌈
    重庆松田龙平🌈2022-08-23 18:00:34新加坡

    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私人的回忆录。虽然介绍中多次提到这是一本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的小说,但随着继续深入地阅读却逐渐感受到:女性主体并不是《绿蝗》所想要突出的最强烈的感情色彩,战争亦然。结合埃维塔某种程度上就是作者Lídia的化身,而蝗虫雨的真实性尽管是未可知也,但是并不难从中解读出其对于战争的隐喻。尽管书中几乎很少看到有对枪弹雨林的场面的直接描写,但是对于殖民国家非洲人民的生活,以及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生活;同样能够体会到的是被殖民者的残酷的现实,以及殖民者多样化的视角。他们有的人鼓吹战争,有人却想尽早回到他们心目中的“现代社会”葡萄牙,但最后负伤累累的军队回归或许又能说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成为战争的奴隶。Lídia的语言文字风格并不好理解,甚至有点晦涩,但她的文字又充满了爆发的力量。

  • 就愛生氣
    就愛生氣2022-09-04 01:01:52福建

    @廈圖

  • 瑞霓儿
    瑞霓儿2022-06-26 03:23:04

    虚伪与癫狂,有质感的讽刺,很妙啊

  • Sebastian
    Sebastian2022-06-08 14:47:32

    爱好二次创作的评论者最喜欢的那类小说,虚构文本与真实回忆互相指涉的作品总是易于拆解和分析的,但拨开技巧的迷雾,无论文字还是故事内核都乏善可陈。侦探小说式的阅读体验源自局部精细描写+切断角色与环境的关联,对殖民战争的表现多在不经意的闲谈中提及,莫桑比克民族独立运动则避开了反叛军的视角。作家用破碎又跳跃的讲述播散迷雾,距离感是制造含混的基础——星海酒店的太太团和前线平叛的丈夫们地理层面的距离(妻子用大数据推算丈夫的安危);埃娃·洛波与20年前那个刚刚结婚的自己时间层面的距离;记者虚构的短篇小说《蝗虫》与亲历者散乱的回忆真实性上的距离。文学提供的讯息是象征意义上的,对现实进行编码,埃娃的回忆并非对前者的驳斥,而是解密,含糊其辞的表述总会用别的视角填满,在20世纪反殖民的文学语境中可出现太多次了…

  • 关小白
    关小白2022-07-02 15:07:46

    道理我都懂,但真的不喜欢这个写作风格,n次想弃,翻了翻全本不算太长勉强撑着读完了。不想再读类似的作品了,累

  • Ehdn~
    Ehdn~2022-07-02 21:52:35

    女性视角的战争场面,书名原意为“私语”一词暗示的那样,若热笔下的战争是私人的,各种侧面细节场景下的互动,庸常与痛苦伴随战火不停息。“只因记忆就是一场骗局,混淆尘土遗忘的底色。”可所经历的感受不会磨灭~

  • 喜欢书多过人
    喜欢书多过人2022-07-08 12:56:11

    一贯地时态人称纵横交错,让这个故事在每一个空间都发生一遍。读者得去看她每一遍说了什么,第二遍又改了什么。它让我想到了冰山理论,第一章节的故事正文显得很肯定,但下面埋着的是非常私人化且时间跨度很大的记忆,每个细节又折回到第一个故事中,让它的可信度变得摇摇欲坠。这是一个女性旁观者的视角下的战争故事,所以才会显得更加疏离,荒谬和苦痛。未婚夫是从什么时间点被教化成一块肌肉,然后又把这暴力带回到家里,最后再披上家国天下的外衣出门死去,成为一整片蝗虫天空下的尸体。

  • 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2022-07-09 11:58:33

    女性视角的战争与记忆。读过萨拉马戈安图内斯倒是不觉得叙事上有什么创新,跟她的《鸟绘师》一样,读完感觉可能这位老师还是更适合写短篇吧

  • 麦当劳动局
    麦当劳动局2022-06-17 14:14:54

    原名直译是私语海滩,感觉没有绿蝗那么炫美暴力。这书如果改成电影或者迷你剧应该会很不错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