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全球技术史的里程碑式作品 现代版“天工开物” 四海一家,跨越千年的对话与交流)阿诺德·佩西 & 白馥兰【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山语河2024-02-22 12:24:29美国
虽然并不是关于技术的本体性讨论,但是却提出了不少值得借鉴的观点,比如:从技术转移到技术对话。技术对话将技术的传播和流变过程进一步落地,考虑具体的制度问题和生态问题,解释了技术本土化导致创新产生的一种可能性。此外,作者还着重关注了经济和生态因素。经济包括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和观念变化,同时因地制宜结合中国,印度等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还是很厉害的。看得出来,这本书已经是浓缩之后的浓缩。有豆友提到,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几十年,但其中洞见依然依然可贵。另外,将其成为现代版的《天工开物》还是过誉了。
- blueshadow2023-03-17 17:26:24北京
全球化的角度很有意思。同时反思着白人的傲慢。在非洲搞了半天农业,发现当地的技术才最有用。全球协作,对话,才形成了今天的人类局面。过去的航运、铁轨,今日的互联网,如果切断了,不参与共同演进,倒霉的只有自己。
- 月之回忆2023-09-06 02:17:58河北
无法评价。各种暗示因果和想当然,还有各种不全面和细节缺失。不像科普而像是是秀优越感。基准四分,以上扣三分,看不完加一分。故二分。
- Nikita 影茜2024-01-26 19:54:11广东
太普及
- 鑫淼森2024-03-05 20:05:19陕西
技术对话这个点很关键,有些创新出发点只是一个见闻或简单的描述。
- 猕猴桃居士2023-12-31 12:48:33辽宁
技术对话
- 财神5.02024-01-29 15:30:15广东
东方不亮西方亮,人类的发展机会需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没有大的史诗级的火山或地震爆发,没有核爆这样的极端事件发生,大概率人类的文明要想克服其他难关就需要不断地交流学习相互进步,不然闭门造车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技术世界有着普世的规律与架构,当然也有适应不同文化与地理的改造,无论是东方刺激西方,还是西方激励东方,互动的因素总是在的。
- 伯雍后身2024-01-22 19:55:15浙江
可读性很一般
- 胡秃2023-07-26 10:21:18河北
技术进步推动人类的发展,人类发展又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每一次技术浪潮之后或许人类都进化成了新的物种
- 沧海一旻2023-08-04 10:37:12北京
材料(冶金)、动力、机械,贸易、战争,纺织、农业、天文、造船、医药、造纸
- 霹雳大卡拉2023-09-13 23:45:03北京
这本书可读性很差,读起来非常累,不过涉及的学科很广,更像是科学技术史的教材。 这本书主要写了从10世纪至今,引发世界发生变革的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欧洲、中东、印度、中国、非洲、美洲文明的演化。 作者认为近代以前人类史上重要的技术进步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水利工程(社会大协作,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提高人口密度)、 纺织(推动了社会工业化转型)、 农业和食物生产、造纸和印刷、火器、金属冶炼、造船、机械。
- Hamilton2023-09-13 00:01:45新加坡
不错的一本全球技术交流史
- 鹿鳴2023-10-10 15:35:51浙江
参考用书
- fishergis2024-08-03 23:41:37北京
文明是的进步总是一个机器替换人工的过程
- 弱碱性金鱼2024-11-11 15:03:28北京
我比较关注里面的技术传播问题。
- 了妄唯真2023-03-12 10:36:16广东
阅读门槛不高、读懂门槛不低、真读懂有大用的综述型好书。 与李约瑟合作过的技术史西方学者,没有陷入西方中心主义桎梏,对东亚、印度、中东、欧洲都有相当公允的提及,并且对技术之外的许多因素也有洞见/破除常见的谬误。 缺点在于系统性有提升空间,对全球变暖先入为主。 时隔三十多年修订再版,少见的中信出版社翻译尚可的书(虽然还有不少瑕疵,离信达雅更是遥远,不过考虑到这本书覆盖面之广,能够翻译到这个程度,应该有70多分了)。 正文中存在大量的前后章节交叉,少数关键词句需对照原文琢磨。so,买了电子版后再买本纸质版作手写批注和收藏备用。
- 鱼卷卷2024-10-26 18:13:36江苏
瞄了一眼,标记一下,感觉技术史这种题材看文字真的太空了
- 骆驼萌哒哒2023-02-17 01:28:28北京
很有趣的一本书,三个关键词展开
- 灰衣主教2023-05-22 16:44:12辽宁
需求刺激技术产生,国家强力维护技术发展
- R.Peng2023-05-15 22:55:34北京
20230515,一本不错的技术史,对欧洲以外地区技术演进的阐述很丰富,使用“技术对话”而非“技术转移”的概念,算是贯彻了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