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系列(套装共6册)》(普利策奖历史作家塔奇曼作品,.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巴巴拉·W·塔奇曼【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系列(套装共6册)》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系列(套装共6册)》包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 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共6册。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内容简介:

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在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我们见证了那次历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这种堂吉诃德式屡战屡败的努力之外,现代中国露出了它的脊梁。

《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 ,1890~1914》内容简介:

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将视线集中于“一战”爆发前25年的西方社会,以艺术家般的手法再现了彼时的思潮与理想,遽变与纷争:“八月炮火”轰响之前,英国的贵族世界开始倾塌,权力转向新的阶层,热血的无政府主义者畅想着一个和谐世界,帝国主义情绪爬上新大陆,美国海军悄然崛起,德雷福斯事件掀起一场法国人内部的激烈对峙,施特劳斯的音乐与尼采的思想影响着德国……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旧世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个时代没有因为年老或意外死去,而是爆炸于终结性的危机里,成为了历史的重要一页。……(它)不只有自信、纯真、舒适、稳定、安全与和平。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也误导了我们,当他们跨过战争的鸿沟回首往事时,前半生便笼罩在了美丽夕阳的薄雾下,充满和平与安宁。而我们却错误地以为,怀疑、恐惧、骚动、抗议、暴力和仇恨是不存在的。

——巴巴拉·W·塔奇曼

《历史的技艺: 塔奇曼论历史》内容简介:

在这本敏锐、精炼的作品中,美国备受欢迎的历史作家巴巴拉·W·塔奇曼对历史学家的技艺和众多历史事件进行了探讨。它包含了塔奇曼对历史学家之角色的缜密思考,对美国过去与当下的惊人洞悉,以及对国际事件入木三分的观察——塔奇曼始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看待历史,并从她所见的事物中汲取经验教训。

本书中的文章,时间跨度超四十年,塔奇曼涉入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话题:以色列、中国、罗斯福的竞选列车、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的弗洛伊德式解读……这些具有才气的文章,凝集、呈现出其穷尽一生琢磨的“历史技艺”。 历史学家应该是艺术家吗?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手法当然应该是他的工具之一。麦考利说他自己是一半诗人,一半哲学家。在这两方面我都不期望达到他的高度,我认为自己是个讲故事的人,一个讲述者,只不过我讲的确有其事,并非虚构。

——巴巴拉·W·塔奇曼

《第 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内容简介:

1776?年11月16日,荷属圣尤斯特歇斯岛一个不起眼的要塞上传来了隆隆炮声,这是对美国战船“安德鲁·多利亚”号进入外国港口时循惯例发出礼炮的回应。礼炮声尽管微弱,却首次宣告了那个世纪最为重大的事件——一个注定要改变历史进程的新国家的诞生。 巴巴拉·W·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书写了美国革命,她的笔下不只有华盛顿和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们,还有英军将领罗德尼的挫败与颓丧,法、荷两国出于各自复杂的原因所给予的援助。用乔治·华盛顿的话说,美国“似乎是上苍专门为了展示人类的伟大和幸福而设的”;不过,人类并不如自己所赞颂的那样稳步迈向自由,在真理与无尽的谬误之间,理性所受到的束缚仿佛才是永恒的。

《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内容简介:

14世纪的欧洲包含了两个相互冲突的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十字军、大教堂和骑士制度的荣耀时代,也是一个堕入混乱与精神痛苦的世界。巴巴拉·W·塔奇曼从这一时期选择了一位贵族——昂盖朗·德·库西作为叙事载体,借此人的人生远望中世纪的百年战争、黑死病、奢靡盛宴、雇佣兵制度、残酷税收、农民暴动和教会分裂……最终,承载着那一时代的废墟被留在这里,静观着仿如宿命的人类历史。

《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内容简介:

如果历史悲剧中的政治家并非那么愚不可及,已经消失的世界是否有另一番景象? 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巴巴拉?W?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提出,无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坚持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即是愚政。由此,她研究了四个历史上著名且典型的政府愚行:特洛伊战争、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导致的教廷分裂、英国乔治三世在美洲殖民地不切实际的政策,以及美国在越南的自欺欺人。在这本书中,塔奇曼以其一贯充满细节的叙述和带着张力与现场感的文字,复现了那一个个或悲壮或荒唐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目  录:

扉页

目录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扉页

目录

前言

致谢

开篇 危机

第一章 一个军官的成长

第二章 革命的访问者 中国,1911年

第三章 世界大战 圣米耶尔与山东

第四章 派驻北京 军阀年代,1920—1923年

第五章 “能干”团和蒋介石的崛起 1926—1929年

第六章 “酸醋乔” 1929—1935年

第七章 出任武官:中国最后的机会 1935—1937年

第八章 出任武官:中日战争 1937—1939年

第九章 仓促上阵 1939—1941年

第十章 “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1941年12月—1942年2月

第十一章 “一顿狠揍” 1942年3月—5月

第十二章 受助者 1942年6月—10月

第十三章 “花生米跟我上了一条船” 1942年8月—1943年1月

第十四章 总统的政策 1943年1月—5月

第十五章 史迪威必须走 1943年6月—10月

第十六章 中国在开罗的一刻 1943年11月—12月

第十七章 回程 1943年12月—1944年7月

第十八章 “整个亚洲的命运岌岌可危” 1944年6月—9月

第十九章 “能干”的限度 1944年9月—11月

第二十章 “我们必须撤出——就现在” 1945—1946年

附录 1921年筑路:谈话录

参考文献

版权页

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

扉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权贵 英国:1895—1902

第二章 理念与行动 无政府主义:1890—1914

第三章 美梦终结 美国:1890—1902

第四章 “我要战斗!” 法国:1894—1899

第五章 沉静的鼓手 海牙:1899—1907

第六章 尼禄主义在蔓延 德国:1890—1914

第七章 权力转移 英国:1902—1911

第八章 饶勒斯之死 社会主义:1890—1914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版权页

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

扉页

目录

前言

上篇 历史技艺

寻找历史

历史何时开始?

计以盎司的历史

作为艺术家的历史作家

历史学家的机遇

写作史迪威将军传记遇到的问题

做研究的殿堂

作为历史三棱镜的人物传记

中篇 写作成果

对日本的诊断

竞选列车

在马德里读什么

要么珀迪卡里斯活,要么赖苏利死

最终解决方案: 评吉迪恩·豪斯纳 《耶路撒冷的正义》

以色列:有太多不可能的地方

躺在弗洛伊德沙发上的伍德罗·威尔逊

我们是如何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以色列的快剑

如果毛泽东来到华盛顿

同化主义者的两难:摩根索大使的故事

基辛格的自画像

人类的闪光时刻

下篇 学习历史

历史能指导未来吗?

越南

当今困境的历史渊源

将道

决策者为什么不听劝

水门和总统

记我们的生日——美国理想

版权页

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

扉页

目录

说明

第一章 “在这里,美利坚合众国的主权第一次得到承认”

第二章 金岩

第三章 “海上乞丐”——荷兰崛起

第四章 “世上最疯狂的想法”——建立一支美国海军

第五章 海盗——“巴尔的摩英雄”号

第六章 荷兰人和英国人:另外一场战争

第七章 罗德尼上将登场

第八章 法国介入

第九章 革命的低潮

第十章 “一场成功的战斗可以让我们赢得美洲”

第十一章 危急时刻

第十二章 最后的机会——约克镇战役

尾声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版权页

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

扉页

目录

前言:时期,主要人物,危害

关于货币的说明

资料的参考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吾乃库西之主”:王朝

第二章 生而不幸:世纪

第三章 青春与骑士精神

第四章 战争

第五章 “这是世界末日”:黑死病

第六章 普瓦捷会战

第七章 群龙无首的法兰西: 布尔乔亚的兴起与扎克雷农民起义

第八章 英格兰人质

第九章 昂盖朗与伊莎贝拉

第十章 邪恶之子

第十一章 镀金裹尸布

第十二章 一仆二主

第十三章 库西的战争

第十四章 英格兰的骚乱

第十五章 皇帝在巴黎

第十六章 教廷分裂

第二部分

第十七章 库西的崛起

第十八章 虫豸斗雄狮

第十九章 意大利的诱惑

第二十章 第二次诺曼征服

第二十一章 虚构之瓦解

第二十二章 巴巴里围攻

第二十三章 在一座黑暗的丛林中

第二十四章 死亡之舞

第二十五章 错失良机

第二十六章 尼科波利斯

第二十七章 天空张起黑幕

尾声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版权页

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扉页

目录

第一章 背道而驰

第二章 木马屠城记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1470—1530

1.大教堂谋杀案: 西克斯图斯四世(1471—1484)

2.异教徒的庇护神: 英诺森八世(1484—1492)

3.腐败堕落的亚历山大六世 (1492—1503)

4.骁勇善战的尤利乌斯二世 (1503—1513)

5.新教分裂出去: 利奥十世(1513—1521)

6.罗马遭劫: 克莱门特七世(1523—1534)

第四章 英国失去美洲殖民地

1.权力争斗路线不明 (1763—1765)

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1765)

3.愚政扬帆高歌猛进 (1766—1772)

4.“别忘了罗波安的下场!” (1772—1775)

5.“……有种疾病,叫精神错乱” (1775—1783)

第五章 美国在越南自欺欺人

1.战争萌芽 (1945—1946)

2.自我催眠 (1946—1954)

3.培植代理人 (1954—1960)

4.“厄运难逃” (1960—1963)

5.总统的战争 (1964—1968)

6.撤退 (1969—1973)

结语 “船尾的明灯”

致谢

参考文献

版权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