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封面图片

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词条内容:

历史:西安事变

1935年秋,蒋介石将出国考察的张学良调回国内,命其率25万东北军进驻陕西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12月9日,震惊国内的“一二·九事件”爆发,北平大中学生在共产党领导下游行抗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当局对游行进行残酷镇压,打伤学生300余人,逮捕22人。为惩罚共产党的煽动行为,蒋命张对陕西红军发动三次围剿,但均战败,东北军三个整编师全军覆没。

历史:西安事变

连连战败让东北军军心大乱,为稳定军心,1936年11月,张学良不得不向东北军公开承诺,誓将说服中央,带领大家开赴绥远前线。之后,张学良紧急赶赴洛阳,向蒋介石请命抗日,但被蒋严词拒绝。最终,耐不住张学良再三请求,蒋介石答应不久亲访西安,协助张平息军内抗战情绪。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乘机抵达西安。7天后,1936年12月12日,“兵谏(西安事变)”发生。

历史:西安事变

在蒋被扣以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向国内发出了抗日救国8项主张的通电,并打电报给陕北中共中央,请他们马上派代表前来共商抗日救国大计。12月17日,共产党中央派出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代表团到西安,与张、杨协商并一起和蒋介石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和端纳)进行谈判。

历史:西安事变

国际舆论为之哗然,巴黎《救国时报》认为“发生这样重大的内争,对于目前中国民族生死所系之一致团结,御侮的运动上,实为深可痛惜的事件。”苏联《真理报》写到“张学良将军曾有充分可能抵抗日本侵略,其军队亦曾有热烈之战态,然张将军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侵略品。”而西安各界民众流行以示拥护张杨的抗日爱国行动。

历史:西安事变

南京方面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于12月12日夜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紧急会议,会议指责张学良“背党叛国”,决定褫夺其本兼各职;将指挥调动军队的权力,交由何应钦负责。16日上午第30次会议推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后来,经中共、宋子文、宋美龄等多方努力,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

历史:西安事变

释放蒋介石后,张学良也随蒋介石专机一同前往南京,在现场的中共代表周恩来本欲劝阻,但奈何未能成功。西安陷入一片混乱,东北军群龙无首。少壮派军人迁怒于中共,说中共害了他们的“少帅”。他们持着武器,在一会场中质问在周恩来他们的少帅去向,面临险境,周恩来登出浑身解数,向愤怒的军人们誓言,中共始终与盟友站在一条战线,决不让少帅和东北军一方受害,暴躁的军人在无可奈何之中不得不顾全大局。

西安事变随着蒋介石同意联合抗日,安全返回南京而宣告结束。而这一事变的首脑张学良,却从此被蒋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当事人之一的中共,由张杨共一同反蒋,已变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调停人,再进而南京谈判,以期达成国共间的和解。张杨共的三角联盟,因内部的混乱,再也不能有一致的行动了,西安事变的众多关系人都在洗刷自己的责任,以期蒋介石不会报复自己。而中国也由此开始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