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疯狂》(简体)吴易叡【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内容简介:
◉台灣為何一度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精神醫學研究中心?
2023年國際行為與社會科學史學會凱隆書獎(Cheiron Book Prize)決選
二次大戰後,和平降臨,隨著「世界公民」理念的興起,「如何衡量人類集體的心理健康?」這個世界衛生組織的願景,伴隨科學與技術的創新、人員組織的新設計、各式資金的啟用,以及理論層次上的反省,逐漸落實成形。
在這個跨國、跨專業的全球冷戰網絡裡,台灣人林宗義醫師扮演了關鍵的重要角色。他是誰?為何有能力擔任主持精神醫學計畫的大任?冷戰的地緣政治因素如何影響此全球計畫的進展?專家(精神科醫師、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流行病學家……)如何協商出全球普世性的標準,同時又能涵納多元文化價值?什麼樣的組織設計,才能有利各國合作?成就了什麼,又失落了什麼?這段歷史又如何引領出當今精神醫學、全球公衛的樣態?
作者身體力行,進行地理大尺度的跨國檔案追尋,從檔案文獻、會議紀錄、醫學論著及口訪資料,一步步拼湊出這段歷史的軌跡。前半部從世界衛生組織出發,後半部從台灣角度重新出發,「雙向書寫」世界衛生組織運行的面貌,描繪「中心」與「地方」的互動,期許台灣成為一種方法學。
作者简介:
吳易叡
國立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醫學系醫學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合聘)任教,曾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任職數年。目前研究聚焦於精神醫療的跨國史與全球衛生、醫療外交史。業餘從事藝文創作,著有詩集《島嶼寄生》(春暉,2005)、散文集《赤道上的極地:新加坡微民族誌》(行人,2011),目前也致力於台灣文學的音樂轉譯。
譯者簡介
湯家碩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Amsterdam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健康、照護與身體研究群」(Health, Care and the Boday Program Group)博士候選人。主要興趣為健康、資料、數位科技與跨國治理。
目 录:
中文版作者序
第一章 前言:共同的願景
曇花一現的國際願景/置疑全球衛生史/章節概覽
第二章 結構
戰爭的教訓/心理衛生成為公共衛生/心理衛生的早期實踐與「世界衛生組織模式」/一九四八年的心理衛生大會/從同床異夢到實踐合作/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新心理衛生議題/可行的計畫以及「四人小組」/從彼此妨礙到彼此合作:民族誌研究取徑/國際團隊的誕生
第三章 方法
對於共同語言的需求/美國國家心理衛生院/世界衛生組織的星探以及他們的跨國之行/一九六一:世界心理衛生聯盟與世界心理衛生年/尋求來自邊陲地帶的貢獻/「共通語言」計畫的付諸實現/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社會精神醫學計畫」的重要性
第四章 專家
非洲與拉丁美洲/台灣:一個理想的枕邊人/一段並不完整的去殖民過程/「中國」作為科學中的他者/台灣:一個用於理解「中國人」的實驗場/專家們的「夢景」/僅存在想像中的對等立場
第五章 科技
打造國際主義/分類做為一種達成標準化的手段/資訊科技/標準化診斷工具/翻譯、語言、與誤解:PSE 所存在的問題/一個具有實業性格的領導者/科技所帶來的承諾/使用錄影帶進行記錄/資料管理的科技/計算機軟體/對科技的疑惑/中立性的錯覺
第六章 不滿
因應內部爭議而提出的各種方法/超越分類謬誤/在兩個「中國」所發展的精神醫學/用於達成世界性標準的工具與其生產過程/「依存於文化」的 ICD/在全球各地移動的專家們/同一世界,多樣文化?
結語:回歸到基質
鴻溝的起源/心理衛生標準的未來:未見分曉/傾聽過去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