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20世纪德国极具原创性、批判性的思想家、作家——克拉考尔的“天鹅之歌”,毕生思索人类命运凝集成的历史哲学,以拨云见日的笔触、启示录式的精神,召唤历史学家的“前厅”思维和智慧】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Deputize
    Deputize2023-02-16 21:35:07浙江

    每个字都听懂了,每小段也知道在说什么,但是全文下来没有搞懂作者的观点。看来功力太浅,连作者思想的边都没有摸到,先放在一边,等过几年再来读一遍。

  • 脱离了高级趣味
    脱离了高级趣味2022-05-10 20:26:15

    看不懂,不明觉厉,但似乎也有废话堆彻与翻译随意之嫌。

  • 咩咩小飞侠
    咩咩小飞侠2022-05-24 09:38:16

    半解,没读完

  • Rapheal
    Rapheal2022-11-13 10:31:31上海

    克拉考尔的史学回望

  • sofia
    sofia2022-11-30 19:18:32北京

    “自由只是一种幻觉。但是幻觉却自生自存,因为我们无法解释构成历史事实的无穷要素。要素之间相互影响,要探明其规律则非人力所能及。如此一来,把自由替换为不能掌控之物,确实是对我们自身的挑战。自由虽不可知,但不可或缺。”

  • 徐三肨
    徐三肨2022-11-30 21:05:41江苏

    半懂。毫无疑问克拉考尔探讨了任何历史爱好者/研究者/学者都不能避开的一些终极问题。例如,“历史真相”存不存在?人类历史究竟有没有自然规律,或者说,历史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科学,其对象有着自己的超历史的规律(第一章,第二章)?历史学家的主体与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客体之间的距离如何处理?是存在主义历史主义?还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第二、三、四章)或自我消解……?微观/细节和宏观/通史究竟有何关系,究竟应该怎么处理二者(第五、八章)?历史时间是单一线性还是异质性,我们能否想象一种差异性的时间,断裂的时间,非连续的时间?或者如克拉考尔所说的具有双重性的时间(第六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命题究竟算什么?特殊与一般究竟是什么关系,哲学和历史学又有什么关系(第八章)? 历史学与摄影的关系很有趣,值得一读。

  • 岛
    2022-09-20 16:22:30北京

    尽管是未完成的遗作,却意外地颇成体系。启发很大。克拉考尔认为历史关注意外事件、事实真相和价值意义,因此它不同于科学、哲学,也不必追求与之相似。历史研究应该像其对象一般鲜活,而不是被体制化(追求永恒的真理对历史来说是愚蠢的。在规律真理之前,历史守护着人类的自由。)生活世界和前厅思维。

  • WHAT?
    WHAT?2022-09-21 23:59:09北京

    克罗齐零分,布克哈特满分?其实讲普鲁斯特的地方很值得挣扎一下。前厅的部分没明白。

  • 三里屯贴膜师傅
    三里屯贴膜师傅2022-04-12 09:48:39

    一些方法论,挺有意思的。

  •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2024-01-30 18:44:41江苏

    在这个高度可解构的文本中,克拉考尔在历史编纂学与摄影/电影媒介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有趣的类比关系(这些类比很难说不成问题,但又的确富有启发性):写实倾向的历史书写=纪录片、造型倾向的历史书写=先锋派电影、小型历史=格里菲斯的特写、极端的微观史=莱热的24小时电影、宏微观史的切换=普多夫金的景别切换、通史=院线电影……可以说,克拉考尔以一种更明确但也更教条的方式,发挥了本雅明就摄影与历史的关系所提出的幽微洞见:我们不仅可以谈论“摄影的历史”(history of photography),还可以谈论“摄影性的历史”(photographic history)和“历史的摄影”(photography of history)。(记:戈达尔的“俄耳甫斯/欧律狄刻”喻,大概就借鉴自克拉考尔此书中的说法。)

  • 看不见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2024-02-07 17:41:12江苏

    克拉考尔未竟的历史思考,以及,额,《电影理论》的大型安利现场……

  • 掐雀舌
    掐雀舌2024-01-24 15:03:19美国

    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但对历史与摄影术的讨论很迷人:写实≥造型倾向原则。“一项与其媒介性能相左的作品可能会冒犯我们的感受力”(64)“正如俄耳甫斯,历史学家必须进入地府使死者复活”(86)-刚好和《HDC》衔接了捏。

  • 吴振宇
    吴振宇2024-01-28 21:22:41江苏

    克拉考尔电影理论家的身份,使他在写这本关于历史编纂学的小册子时,更多地将艺术和学术放在一起思考。尤其是把摄影术作为给历史学下定义时,可以用上的有益参照。按照作者的观点,摄影术并非全盘使用所有素材,这是摄影术引以为傲之处。这样一来历史写作有两种倾向:一个是写实倾向,一个是造型倾向。前者偏向宏观,史学家试图将所有感兴趣的事实和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后者偏向微观,史学家有选择地对材料予以解释。作者本人还是偏向历史写作向叙事靠拢,讲故事也可以取胜,相比冷冰冰数据的总结。其次这本书中,克拉考尔对历史的当前趣味,即对一些彼时学术红人的批评是直中肯綮的,克罗齐和柯林伍德等大佬都被数落了一番。相较于他们所认为的:历史相当于一个可理解的整体,一种可索解的对事物的编排,克拉考尔更推崇布克哈特人文主义的老一套

  • sky liu
    sky liu2024-02-13 00:16:07江苏

    博学多识,文章很有沃格林的气度,可参沃格林的《记忆》。行文渗透着萨义德之晚年风格,看向历史什么也看不见,秩序云云是眼外的幻觉。可若无此浮云遮眼,人心便再受不了这混乱。言人,需言历史,再言神事,终归人子。感慨。 / 所有试图调和这一信念与败坏这一信念的事实之间的理论尝试都诉诸同一论点,对此歌德关于靡菲斯特的定义是一完美范例:“一股力量,它总是欲求恶,但却总是带来善。”这一论点很明显带有基督教神学意蕴,由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组成:首先,左右社会这一芸芸众生构成的庞然大物的力量漠视人的更高追求,实属邪恶。其次,多亏一股笼罩在我们头顶的神秘之力的介入,这些天生邪恶的力量才被诱导来服务人道之目的——或许正是这种邪恶才促成人道的实现。幕后操手是理性、匿名的内置装置或是善良神意的其他替身,都无关宏旨。

  • 齋藤景雲
    齋藤景雲2022-05-20 21:32:00

    碍于作者未能完整写完全书,他对历史的总的观点于阴暗晦涩之中显得模糊,只能让人看到吉光片羽,但却依旧从中感受到其对前现代、现代的批判与未来的展望——基于此才能发现他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哪怕这种把握是一种颠覆或者反叛式:对象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进步史观、披着科学外衣的历史神学等。阅读此书无疑带来一种思想上的大爆炸,对以往坚信的理念进行一次审视,即在虚无主义前的最终之事。

  • 西叶小白君
    西叶小白君2022-07-03 22:01:44

    「 一个陌生人来到这个世界,他面对的任务——流亡的任务——是洞穿其表面,进而从内部学着了解这个世界 」

  • 别辩经我害怕
    别辩经我害怕2022-06-23 02:38:37

    写完历史哲学,感恩感恩

  • Juvenalis
    Juvenalis2022-06-20 22:39:00

    杰作。C3:批判柯林武德克罗齐从当代出发的历史哲学;C4:历史学家的认知写作方式,被动接受与历史观念之跃;C5:微观史对宏观史的拆解;C6:历史无关于时序性,但历史写作会将时序性召回;C8:前厅思维:历史学是留在表面的学问,强调方法、观念的杂糅,时间序列的多样性,强调某种类似于今天所谓中层理论的东西:非线性,非还原论,从普遍性推特殊性,反推,两条路未必汇合。本书有如雷蒙阿隆的《历史讲演录》,英美法德的著作信手拈来,香象渡河般的渊雅。反思历史书写时也能举出大量实例,深切而明畅。真的是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反思历史,祛除在专业历史学家那里都有留存的普遍史幻影(马克·布洛赫、巴特菲尔德)。每章收尾处都会结合普鲁斯特给出新的综合性反思。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22-05-05 15:40:18

    莫里斯·曼德尔鲍姆提请注意一个“相当奇怪的事实”——“有些人曾经关心史学方法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却很少探讨‘特殊历史’(比如哲学史,或艺术史,或技术史,或法律史)的研究方法与所谓的史学实践典型案例之间有什么关系。”当我们把历史粗略视为知识分支时,这些典型案例是最容易记起的一种陈述;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人物史或时代史。总之,这种叙事方式自成一类,据曼德尔鲍姆的定义。被称为“一般历史”或“通史”(“普通”一词最初用于政治历史,后者在鼎盛时期受到特别的重视)。无论今天是否取得了极大发展,一般历史都是现代史学的主要类别。一般历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在于普遍性:其覆盖领域广,本质上不同于特殊历史。特殊历史学家关注同一领域内发生的历史现象——而且是相对同质化的现象——而通史学家则关心几乎所有事件。方法论差异

  • Vinland
    Vinland2022-09-08 16:47:57北京

    很惊喜,一名电影理论家能对历史哲学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几乎各种相关著作都提到了。作者的立场偏向于布克哈特与赫伊津哈,反历史主义和普遍史,主张“共存”,强调历史的非同质性而很多看法与后来的叙事主义亦有共通之处(作者66年逝世之前就注意到了怀特的《历史的重负》),非均质和多重时间的提法与科泽勒克也有类似,“前厅”思维有点接近于安克斯密特的“崇高经验”。将历史学与摄影、电影理论进行类比在今天都很有启发性。没有写完实在是可惜,这样的理论家可以发掘一下。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