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王梆【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蕾宝👽2022-10-25 23:12:41北京
看得出来作者见多识广(虽然我也没看懂)以及为本书所做的充足准备,但也真的不喜欢作者的表述方式,看得我云里雾里,那么多的引用、那么多的借另一件事来形容当下所描述的事,实在是太卖弄了,我是真看不懂这些拐着弯的暗语。吸引我看下去的是作者周围发生的那些真真实实的事儿,但总有一种玻璃碴里找糖吃的感觉,累死了。它如果是散文随笔我也不说啥,但它是纪实类作品啊……!
- 柚子2022-09-16 20:45:09上海
把自传分类到社会纪实不是虚假宣传吗???
- 我爱阳光2022-10-07 10:21:28广东
真好看,有一种古早的好看,一个多年的文字工作者已然驯化了笔下的所有词语,组合成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鲜质感,妙趣横生的描写、各种神级比喻以及恰到好处的思考深度,甚至会对作者抱有歉意,仿佛她是为了写出这么有趣的文字才深深潜入了英国底层生活,成为了一名长期卧底,但穷得活色生香。感觉英国像欧洲的东北,最喜欢写民间组织那章。
- 大威金刚2022-10-25 21:43:30浙江
总体感觉在三星半。常常有喜欢的点或者局部,但难以给我真正的获得或者持续的愉悦,或许是掉书袋的多了些,或许是写作的方式不够统一吧。但至少,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在地的生活的视角,透过她去看看当下的英国社会、基层的英国现实,而非一种官方的、精英的、或者游览式的。
- 安提戈涅2022-07-20 17:02:09
三星半,毕业生赠书。写得好的地方,会让人想到英国传统的随笔小品(essay),想到]约瑟夫·阿狄生等人对伦敦街头的描述。不好的地方,是各种生硬的“知识”与“背景资料”的加入,作者是担心写得不深刻,所以总要拽一段数据与文献来佐证目前的描述吗?以至于它们就像夹生饭一样让人想跳过,也破坏了随笔里原来有的悠游观察的气度,还有一点不好:作者是写非虚构出身的,非虚构叙事有一些令人生腻的起笔与开篇的表达习惯,就像放久的了花生一样有“哈气”,在这些文字里还是没能完全摆脱洗净。
- 双膝如木2023-01-21 16:20:15湖北
何等勇气起名《贫穷的质感》。 肤浅的个人经历,外加大篇幅引用文献、诗歌,凑成了这么一本没有主线的个人杂记。 水平够不上专栏文章,与《扫地出门》之类社会学纪实比,更是云泥之别。
- 布朗运动2022-06-01 23:08:25
三星半。观察、记录不需门槛,但理解、评论是需要门槛的,不能只是情绪化的表达,佐证固有的狭隘认识。
- 婉兮清扬2024-08-08 21:33:53四川
不明白评论里怎么很多人打差评的,这本书虽然没有那么专业但也没有那么差劲吧,跟随着作者的思路游历英国,看到这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好的坏的都全当见识。最喜欢描述英国民间组织的和最后的女巫运动几篇,感慨虽同为社科类书籍,女作者的女性主义思维方面一定远胜于男作者。
- 熊天天2024-03-25 23:42:37英国
在英读英,太有此地感了。说是社会观察,与人的具体交往仍然是少的,也缺乏质感缺乏纵深,但是教给了我不少伦敦贫穷创意生活的秘诀。
- 玑衡2024-07-02 15:40:47美国
一般。有很多事实错误。
- 大同小众2024-04-05 17:30:52广东
观察是到位的,文字也是幽默的,只是难以免俗的,有着一丝国人旅居国外后常见的腔调。没错,就是那股子扭捏着调侃资本主义的腔调。
- 都灵之马2023-02-19 19:29:40江苏
首先贫穷不是罪恶,不要道德审判,正视结构性不平等,然后有能力就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撑把伞。
- 布布布考斯基🍬2022-09-23 13:45:33广东
议题好,文笔也还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真的去切身体验感受生活,长期的深入观察和调查后,行文记录最终集结成书,而不是靠“想象”不是靠“看”不是靠“二手的数据”。缺点可能是太多调侃,整体结构也有点散了,而且,作者是个左派,站队太明显,不够公正。
- 颓废的毛驴2022-08-30 21:45:42北京
这个分数真的是名不副实,像是为了“英国”打的分。
- 柯里昂妮2023-05-09 01:26:00江西
“只懂一个国家的人不懂任何国家。” 可贵的是一种从底层出发的平民视角,打破我们从各种新闻、网络或书本上脑补出来的英国印象,经由作者的个体经验和田野观察,我们可以得以窥见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在现当代遭受的贫穷困境。当我们还在为全球化欢欣鼓舞的时候,在另一边的欧洲大路上,底层平民已经饱受了全球化自由市场带来的资本剥削,底层的“世袭贫穷”、中产的逐步下沉、顶层却赚得盆满钵满,这种阶层的困境在资本垄断的全球化时代显得更加无解。引用乔姆斯基的话就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几乎没有人可以单独活下来。不改变垄断在少数人手里的国际格局,只谈地方自治或单一民族国家自治是没有作用的。”但最终的出路在哪里,本书不提供某种答案,带着冷静的观察和可悲的事实留给我们思索的余地。
- 不動明王2023-08-25 03:39:20广东
这个游客有悲天悯人的强迫症,我不去围观和投币。
- 572022-05-16 11:17:19
昨天和王梆聊天,想起许多过去的画面。那时我们时不时还能碰头,也去过她剑桥乡下的家。她还记得我们在黄昏时散步,路过村民各自承包的菜地和一座年老的小教堂。而我印象很深的是跟她和她的朋友坐火车去伦敦郊外的一座寺庙做义工,那时正闹川普和脱欧,我还冒昧去问那位西方高僧,佛教对此是否持立场。他的回答已经不记得了,大概是宗教肯定不站队,但不代表没有优劣之分。撕裂如今发展得更深,转机更不可见,我们好像都陷在泥潭里面,还是王梆提醒我,世界的好坏我们说了不算,具体的回忆和明天的生活依然是可能的。出书事小,朋友更应尽快再见。
- 似是而非2024-09-23 13:15:20浙江
前面几页读起来很有意思,然而我想不到这种拼凑会持续一整本书。浪费时间
- 赫恩曼尼2022-06-07 22:25:45
能和自己生活的周遭发生心智上的连结,无论如何都是幸福的。这本书即是这种连结的产物。它真诚不世故,像直率的朋友,和你讲起一个耳闻目睹的异乡。虽然因为想象力有限而产生的文化隔阂,很难在阅读当下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依然会让你记得那份文字的诚恳。
- 灵摆2022-05-27 01:35:24
看了评论里有写“在中国会大卖,因为让中国人会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以此来臆测和嘲讽——其实恰好印证了这个世界的两极化。总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才是真正的maga啊!大家看书不过是为了看到问题,而思索未来的命运,既会对现状感到庆幸,又会对未来感到担忧。结果真的会有人跳出来预先设定立场,来挑拨离间啊,这书看了也等于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