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消费是如何被塑造,600年现代物质文明观察跳出物质欲望的道德争论,为消费正名。后浪出品) (汗青堂)弗兰克·特伦特曼【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李克2022-11-13 15:58:35北京
随着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消费如同生产一样,成为了国家竞争强有力的武器,如何打造一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消费市场,是新秦制的挑战
- malingcat2022-10-24 23:49:44上海
物的帝国。物品、产品、商品,其实分别在不同的维度。副标题直接翻译更确切,“消费主义”这个词用的重了。作者主持过500万英镑的“消费文化计划”,全书有年鉴学派的气势,将明代以来的中国也纳入书中。为证明消费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书中前半部分用大量史料为物品和物欲正名。后半部分又用公平贸易、可持续消费等等来修补对于消费主义的批判,总体上是小骂帮大忙吧。如果说《资本论》的开篇是“庞大的商品堆积”,本书则是庞大的史料堆积,但是由于太过具体,缺乏对各种文化中消费阶层的结构化理解。无论如何,消费并不天然具有合理性——想想鸦片和鸦片战争就明白了。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消费——比如他人的苦难。甚至过量消费本身都不会带来幸福感。有丰裕的物的帝国,还该有丰裕的精神世界。何时从对消费的痴迷中解放,才是真的自由。
-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2-12-06 18:26:26湖北
“消费”并不缺乏讲述者和解读者。辩护观点认为消费者是理性人,消费是个体获取快乐、国家财富增长的理智之路,批判观点则谴责,理性人假设蒙蔽了消费者被夺去公共精神和社会意义的危险。特伦特曼的方法是前往十五世纪,一路回到当下,试图挖掘消费及其主体消费者历史的丰富性。由此,他的《商品帝国》让人看到消费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文化习惯和制度,是被塑造的,同时消费者也不是被动的承受者,在缺乏商品化的地方,当地人通过“顾客化”建立了尊严、社会资本。是的,消费这一社会现象处在道德和意识形态争议的螺旋中太久了,需要被作为“物”来考察。
- 陆钓雪de飘飘2022-09-23 12:31:19山东
将日本、中国和印度一起置于消费的发展历史中加以比较,我们可以立即看到一个重大区别:几个连续的发展阶段被压缩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崛起、寻求家庭舒适的文化、城市化、可自由支配开销的增加,以及住房拥有率的提高——这些是欧洲国家和美国历时四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在蓬勃发展的社会——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日本,以及此后的中国和印度——里,这些转变或多或少是同时发生的。第二个同样重要的区别,涉及消费在历史变化序列中的位置。当茶叶、瓷器和棉花在发展超前的荷兰和英国兴起时,这些国家已经进入城市社会了。工业革命紧随其后。此外,在西方的许多地方,正如我们反复看到的那样,消费者的权力借鉴了援引政治权利的公民传统。亚洲的案例提醒我们,历史的发展并不都是如此。在中国和日本情况正好相反。个人愿望要服从于独立国家集体利益
- 后浪2022-10-17 10:31:50北京
物质欲望不是一项现代发明。“在这本重要的书中,我们日益复杂的消费社会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
- 闻夕felicity2022-11-04 18:14:23
①不仅仅是商品史,也是物品拥有史和态度史。出现了以前在艺术史里接触过的内容,这个跨学科有点意外却很合理。《金瓶梅》果然作为中国明代商品文化的代表和证据出现了,而西方世界主要是法庭文书。②第一部分主要围绕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在商品兴起背后推波助澜的帝国之手,地缘政治和社会阶层成为这个部分的主旋律;第二部分中,我们则会更多地关注今天的“商品帝国”,此时它以更现代的面貌出现,于是信贷消费、休闲消费、网络购物、电子垃圾、环保问题……这些读者在平素的阅读中更为熟悉的概念也在本书中成为了讨论的目标。这些跟消费相关的社会现象也重新定义了种种与消费相关的文化观念。
- Nelly.L2022-10-25 23:07:14上海
通过梳理长时段的消费史,作者为我们理解消费提供了更平衡的视角。关键在于看到社会生活的延续性、消费文化的高度适应性和某种道德观念的反复变奏—消费主义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副作用,更是亘古有之的,对炫耀性消费和攀比的道德焦虑。和指责消费者的贪婪物欲相比,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或许是分析不断上升的高消费水平为何成为普世性文化理想,在环境问题日益显著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设想一种超越资源密集型消费的全新生活方式。
- 刘cheechee2022-09-27 19:12:03湖南
消费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经济的基础,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一本研究消费主义的书籍,本书包含的内容上至历史、政治、法律乃至宗教,下至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习惯。换句话说,只要是你能想到的跟消费相关的一切,这本书中都有提到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消费的前世今生就在这一本里了。
- Kk2022-09-25 14:27:38北京
信息量庞大且引用了大量文章、信息记录、数据等。大多采用先提出问题,给出“主流观点”,然后打个大大问号,从多个角度给出评价并引以例证! 前半部分把消费嵌入整个历史长河中,基本从文艺复兴到21世纪前后中涉及的重大节点。消费不是简单交易或者说经济行为,和国家、社会结构、政治、宗教、意识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意识形态那章,着实没看太明白);后半部分基本从现代消费的几个典型现象、特点入手去描述,同样是结合历史、预设未来的描述,有点像是在敲打现代人,得注意了! 另外,书是确实厚,结合历史类书读应该会更合适~
- Jerry2024-05-31 21:10:18广东
既没有对消费口诛笔伐,也没有把消费奉若神明,在比较中立的立场上讲述了消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就是行文闷得慌。
- CuSO4Fan2024-02-25 19:30:03北京
资料的梳理堆砌多于醍醐灌顶的分析,最大的感触是消费来源于人的需求,促进了人的进步,却也养成了人的诸多毛病。
- 卫涯2023-12-28 13:12:38新疆
材料安排得太碎了,读得有点想吐……
- 陌生人2023-12-13 20:34:52湖北
啥都说了=啥都没说。
- 慢慢走2023-11-11 16:16:08陕西
杂芜。 全书资料性强于分析性(人—物,公—私,中心—边缘辨析部分资料可用)但对于亚洲数据个人持怀疑态度。 全书看点集中在五处: 1.西方霸权时代与产业升级升级的同步过程; 2.消费社会中权力的外溢表现; 3.消费方向的发展与均衡(关于促进平等,和平部分); 4.对于商品传记文学的反思; 5.丰裕社会下消费—生产辩证关系。 另外,后半本提及的消费可作为一种途径粘合不同代人,个人对此深表怀疑。
- yoyo2023-07-11 08:06:05上海
2章弃文,史料堆砌,无逻辑主线,读完啥也没记住。
- 虾米2022-10-10 10:15:37上海
问题意识尖锐,对很多成定论或主流的学术观点作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批判。有时作者搬出一众思想家对阵另一众思想家,仿佛一场大型辩论会。更多的是作者本人现身说法,回到历史现场,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揭示包括鲍德里亚在内的众多反物质反消费理论的漏洞。作者的观点是,脱离了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谈论抽象意义上的商品和消费,属于无的放矢。只有把两者置入具体模式具体情境——空间、时间(及其密度)、性别、阶级、种族、意识形态等等——我们才能讨论家用电器是解放还是加剧了女性的困境,商品是操纵民众的工具还是促进民主自由的利器,之类的问题。并且,作者还推出了自己的主张:丰裕时代,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赋予人类生活远为积极和深刻的意义。而历史则一再证明:“节俭、自力更生的理想要么败给消费,要么只能局限于短暂、自我毁灭的实验。”
- 敢笑黄巢不丈夫2022-09-15 23:22:33
这本看繁体版评分就明白我没黑它。
- Lucinda2022-09-27 13:56:29上海
粗略翻完了这部鸿篇巨制,作者为了保持客观,在书中按照年代和地域注入极其丰富的案例与细节,并未做太多论证。正如副标题,堪称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很多例证值得日后细品。
- 铮2024-07-02 23:06:38北京
可读性远低于棉花帝国和茶叶帝国
- 陳2024-06-19 08:16:30英国
与《消费社会》这本书的风格不同,翻译也相对流畅。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大规模消费和大量生产的历史的书。也许消费的负面影响还不是人类真正需要面对它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不看或不看它有多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