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海译文出品!全球卖出逾三亿册的超级畅销书,二十世纪堪称伟大的小说,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中文电子版首次上线生选择之书】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22版))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ChiefNumb
    ChiefNumb2024-02-17 20:10:20浙江

    不管怎么样还是想重新说一句 有些书在年少时看是纯纯浪费

  • Mr Yao
    Mr Yao2022-05-18 13:26:30

    读的昆德拉的第一本书,久负盛名,确实写的很棒,包罗万象,婚姻、爱情、生活、生命、哲思。书中仅写了几对男女,却似乎囊括了现实中所有的男女关系,尤其是不解之词,恰到好处,分享昆德拉一段特别有道理的话: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最后,我觉得昆德拉对于追逐众多女性的男性分析的确实很到位。

  • 山出
    山出2022-05-17 18:31:00

    “整个世界集中营”,再读已是营中人

  • 绿毛水怪
    绿毛水怪2022-05-20 17:11:43

    如果是早几年读到就更好了,我以前一直以为昆德拉是那种笔触轻盈的爱情小说作家,原来只是形式上的。关于爱情与政治的同源性,已经不止一次读到了,这次的共同点是以隐喻为根基。关于kitsch的探讨太好了,我们的生存境况很大程度上就是由kitsch组成的。喜欢萨比娜这个女人,走在背叛的路上永不停歇,即使这种背叛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另外一种kitsch。永恒轮回之不可能,所以纯粹的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才失去魅力,更喜欢帕斯卡的那句话,“我只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寻的人。”

  • Momo
    Momo2024-01-11 20:19:39浙江

    读的过程就像走进了一座宫殿,玲琅满目、目不暇接般的欢喜。人存于世,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偶尔重,时常轻。被时代背景裹挟的人,选择是不重要的,自我意识也不一定就真的出于“自我”,身不由己、被过分解读均是常态。看草台班子登台唱戏的世界,不如为卡列宁一哭。

  • momo
    momo2024-07-16 23:54:22广西

    原来封面是卡列宁的微笑,好喜欢。天呢,没有想到是一个日常的温馨的快乐的和平的结尾。以为接下来会描写特蕾莎和托马斯车祸的事情,前面的这些都不过是生命戛然而止之前的铺垫,然而并没有。故事就在快乐舞会后回房睡觉这里结束了,但主人公的结局我们早已知晓。好奇妙,感受到了一种被“重”攫获许久之后突然放开的“轻”。自从通过那一句轻飘飘的话知道了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结局,这一结局就一直攫着我的心,昆德拉以这样的方式在结尾解放我。轻与重究竟该怎么选,生存还是毁灭,何时毁灭,如何毁灭,又有什么重要,抛开这些沉重的负担,在这个当下,托马斯和特蕾莎是幸福的,海德格尔到诗中寻找存在,但在此刻,特蕾莎和托马斯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诗,太美了。

  • Lamy Liu
    Lamy Liu2024-03-14 15:57:34上海

    生命之轻是生命之虚无,之无意义,之在迷雾中找寻不到自己。 生命之重是生命之沉重之丰厚,是责任,是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艰难迈出的每一步。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主人公,努力用每一个决定和选择推进故事的发展 编织成既定的可以叫做A的一生或Z的一生的故事 可滑稽的是 故事的主人公却只能重重敲打着命运荒诞的玻璃窗 甚至不能像楚门一样有一扇可以凭着勇气推开的门 生命的荒诞 在于你的故事一旦打开就终会有一个既定的结局——死亡。 似乎一切都很公平于你于我并没什么不同 可命运的强者会像西西弗斯一般,倔强地反抗,用令众神嘲笑和不解的荒诞行为,倔强地反抗。 反抗,就是一次次面临生命的轻与重,一次次做下决定,一直拖着充满黑色醉意的影子,等待一次次结局的审判。 一路都很艰辛,而你只能成为自己,为此你愿意奉献全部生命。

  • 阿猫与炎炎
    阿猫与炎炎2022-05-20 21:17:47

    看的不是小说而且一本哲学书。我想这里面萨比娜最清醒吧,最终走向了自己追逐的路,虽然也是在流浪中,但是她追逐背叛不是吗。弗兰茨还是落入妻子手中,这倒与他想要的忠诚愿望不一样,因为他已经逃离了妻子女儿,甚至去了柬埔寨做支援医生,但是在世人眼中,他回归了家庭也回归了忠诚。托马斯和特蕾莎,我还是赞同特蕾莎的想法,因为她知道托马斯的弱点,向他展示自己的痛苦与软弱,这才是她最隐蔽的武器。就这样,一直呼唤他、拖着他跟自己走,几乎把托马斯弄得一无所有。当然,托马斯说自己并不怪她。还有卡列宁,人与动物的逝去都一样的悲伤。 不知道,只能说人面对生命中的复杂,可能自己做每个决定的理由是什么都不会太清楚,孰轻孰重,谁又知道呢。

  • Berlinka
    Berlinka2023-09-01 10:54:57北京

    重读了新版。轻与重,灵与肉,人生是一副草图,不能第二第三次重新来过以此证明第一次的对错。人类时间因为不是循环往复,而是线性前进的,所以人类不会幸福,因为幸福是永恒的循环,是对重复的渴望。过着不能重复的人生,明白了灵与肉的合一只是瞬间这个真相,更多明白了昆德拉的晚景,也更多驱散了自己心上的迷雾。

  • 毒妇脸少女心。
    毒妇脸少女心。2022-11-17 10:31:41广东

    米兰•昆德拉总是用这种似是而非也令人似懂非懂的写作手法创造出某种「生活共感」,总觉得这本书有一种虽殊途但却充满着共生之力,保持着野性和自由,就像萨比娜的反抗出走一样,但也同时伴生着爱与顺从。狡黠、空灵又有点像诱惑的文风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速,以及人生再度下沉后的沉重感,宛如卡列宁墓碑上的一笔收尾——「两个羊角包和一只蜜蜂」。

  • 取何岁刀
    取何岁刀2022-05-31 13:13:43

    译名到底怎么定。有把我男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欲罢不能。活在大型集中营里的人们如何躲避无处不在的刻奇目光,世上人还是遭政治迫害的居多。卡列宁的微笑那章实在太犯规了,我看到特蕾莎换上新裙子,我看到紫色碎花的白床单,“园子里,暮色渐浓。这既不是白昼也不是夜晚,天空挂着一轮淡淡的月亮,仿佛是死人屋里一盏忘了熄灭的灯。”这怎么能不大哭。路的终点是早已泄露的死亡,可是一只蝴蝶从灯下飞了出来。

  • beluga
    beluga2023-07-29 18:30:29浙江

    ?不喜欢

  • ly的读享生活
    ly的读享生活2022-05-25 08:40:46

    杰作。“顺水漂来的篮子里的孩子”的意象反复出现。这个意象凸显了命运的偶然性,谁也不知道篮子会漂流到哪,会被谁捞取,救援者将如何承担对弱小生命负责的使命。 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无法把握自己。他们为了取悦对方而压抑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一种媚俗。 昆德拉深知人在现实生活里的媚俗,小说不断出现梦境的描述,与现实形成对应,而造成个体媚俗的,更有时代的重压,所有人都生活在角色文化的氛围里。 小说的最后,以评议的句段,强调了ji权的媚俗之种种表现,描述了人们给自己生活制造的媚俗。媚俗、作秀、迎合,这是尼采式的生命永劫。

  • 天天晴朗
    天天晴朗2024-05-13 10:54:00天津

    有点长的一本书,作者看似在讲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但是背后都在折射着人生,处处隐含着哲思。 轻与重,灵与肉是有所共鸣的,后面伟大的进军以及卡列宁的微笑确实看不太懂,印象是媚俗以及牧歌。前面自以为看懂了也只是看到了最表层的意思。门槛有点高,评论区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想法。西方哲学知识、宗教知识、捷克和欧洲有关的政治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最深刻的是,坚定了我已有的信念,人绝不能逃避生命之重或永远向往着生命之轻,我们无法承受生命之轻,那是虚空,而丢弃重之后很难再把它们找回来。平衡重与轻,以重为生活重心和生命核心,以轻作为生活调味,偶尔作为娱乐休闲。生活是围城,生活在别处。 我想我越来越理解。 牵绊和羁绊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佐证。所以我们一直在找寻。

  • 山河
    山河2024-06-20 08:35:27四川

    《陈独秀选集》里就讲,中国人要多读外国的书,如果不是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书,可能不会了解到前苏联对捷克及周边国家的伤害,可是国内确找不到类似于这类我们自己的书,唏嘘。。。。。。

  • 沈隱舟
    沈隱舟2022-05-18 15:44:11

    狠狠地被美到了,谁能忍住不买(定制版

  • 云森林
    云森林2024-06-01 17:48:40河南

    抛去世俗的的“非如此不可”,再抛去自己赋予的“非如此不可”,即可享受不在乎任何事的快乐,即可看到生命之轻。可是这份生命之轻是无法承受的,是虚无的。所以需要在重于轻之间找到平衡,不可执着于一物,一人,但又不可放弃一切。中庸之道看似可以回答所有问题,其实回答不了任何问题,这需要从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回答。(“es muss sein”学到了句德语) 这本书算是送给自己的24岁的儿童节礼物🎁吧!

  • theSkywalker
    theSkywalker2024-10-24 11:35:44上海

    大名鼎鼎的米兰昆德拉代表作,文艺青年必看小说居然这么无聊。最后几页的议论反而比之前的情节好看,不过给斯大林儿子泼脏水也太文人范了。。书名是来自于存在主义的虚无

  • Palanli
    Palanli2022-09-25 22:06:57江苏

    把生活中不断闪过又渐渐模糊的体验哲学化地,不紧不慢地讲述出来。爱到心碎的时刻,创伤溃烂的时刻,眼见捂嘴的时刻,自我感动的时刻,生活在主义轰鸣下的时时刻刻.....刚开始感觉像在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甚至能感觉到镜头和台词,也一直时不时有种在看男声旁白絮叨却又鞭辟入里的欧洲黑白文艺片的感觉。越读越感流畅,深刻,语言看似隐喻重重又一针见血得难以置信,以至于这几天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已经成为一种盼头。戛然而止,泫然欲泣。“我要你变得软弱,要你跟我一样软弱。”

  • 蒙面的马科斯
    蒙面的马科斯2024-11-23 16:24:26四川

    托马斯心想: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