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继孔飞力《叫魂》之后又一力作,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之地位的著作】 (甲骨文)[美]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文在兹2018-11-26 05:22:14
随着译过来的书越来越多,对海外汉学的期待值越来越小。这本标题和封面都花里胡哨的书,放在床头断续看完前半本,觉得是野狐禅无疑了。不曾想最后三章突然爆发,先总论宗教在宋代的变迁,全面而具体,叹为所见最佳论述;再从经济史背景论述五通神的变迁,写成一篇近世庶民心态史,很合本人唯物史观的胃口。如果能删掉前面关于中古的无聊的几章,几乎可打五星了。
- 殷顽民2018-09-28 20:56:57
读完了《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本书并不是谈方术(技)的,而是考察中国古代通俗宗教文化的变迁脉络(作者特别用“通俗宗教”取代了“民间宗教”,以避免造成一种对立的精英宗教的存在),全书的结构有点怪,前半部分(第1-5章),概述了通俗宗教从先秦到两宋的总体面貌,基本上综述了前哲时贤的观点,自己的东西不多。后半部分(第6-7章)是作者自己的东西,即五通神从魔到神再到财神的身份变迁与民间崇拜的互动关系和内涵,作者以这个“案例”跨越了宋元明清,而没有再像前半部分那样去关注帝制晚期中国通俗宗教的其他面向。他在“导言”和“结语”章节做了理论层面的回顾、检讨与概括,总体而言还是比较严谨的学术书,对中国古代通俗宗教文化与实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过最好具备一点佛道思想和科仪的基本知识。
- 一只大鱼2018-10-04 09:50:58
邪性的五通神转变为五路财神(从魔到神),在作者看来是稳定的商品经济形成与城市化的进程,是一个由风险与不稳定变为稳定可控的过程,从而论证"中国人的宗教首先都是一种祈求神力以增强对现世生活掌控的手段"的观点。
- danyboy2018-11-13 23:37:14
严谨规矩。很多人觉得没有新见,也没有突破前人框架,就好像把许多前人的成果汇集到一起,通过丰富的文献征引,论证一个并不惊世骇俗的结论。可是我觉得,这就是学术啊,并不是每一本学术书都要开宗立派扫荡前贤噢。这本书以民间信仰为考察对象,重点研究了一个在早期实属怪力乱神邪魔外道的信仰,在宋代一变为亲近地方、与民间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五通神,在明清资本经济发展推动下再变为五路财神的过程,基本上穷尽了这一问题的讨论,逻辑严密而精彩(板滞处受制于论文规范而已)。我不太赞同一些过于结构性的结论,但服膺于作者文献的扎实。另一感觉是,民间信仰在宋代之后被大规模体制内收编,大小神仙被加官进爵,既笼络了民众,又将神仙纳入行政级别驯服其神力,体制外的神仙则被视为淫祀,但若大到难以禁绝,终究还会被封爵,这倒是很有趣的现象。
- 甲骨文图书2018-09-05 10:20:28
窥视帝制时代普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蜜三刀2020-07-04 23:05:26
很多重要的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都被套路化的论述掩盖了,就五通神而言,比如五通神是否就是源于山魈?为什么是五位?五通神的淫邪本性由何而来?原是淫邪之神的五通神如何变成了财神?……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认真的审视,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不过,比田海的《讲故事》要好很多。
- 三清喵2018-11-07 17:45:11
与韩森相比,万志英该书的水平或许还要低一个档次。书名起的花里胡哨,乍一看似是对中国左道的贯通性研究;内容写的干瘪松散,前两章都相当于宏大的背景介绍,多是对他人研究的转述,少有创见,后四章主要是对宋以降五通神的个案研究,长时段的视角导致关键性的细节忽视,如对五通信仰与五门崇拜(狐黄白柳灰)的关系未曾关注,对民间盛传的五鬼搬运术也缺乏必要的讨论,对明清小说的解读错误连篇等。洋鬼子的研究,虽然视角新颖,但是隔靴搔痒。
- 笑望江湖2019-01-16 19:32:56
美国汉学家试图用严谨学术论文的方式探讨中国民间鬼神文化,但在欧美社科著作中并不算太成功,导言就一味堆砌高冷的人类学术语,相当晦涩难读,主体就是7篇质量参差不齐的学术论文,前4章冗长乏味,后3章(宋代之后的神鬼故事)稍有可读性,但总体看,文笔还是偏枯燥,理论性太强,剖析深度也比较有限,而且对中国最迷信的群体(农村人和老头老太)来说,这本书根本宛如天书,毫无价值;有能力读懂此书的人,几乎不可能对那些古老而粗糙的力乱怪神民间传说感兴趣。PS:这位洋教授写书注水太严重了,无用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就占了超过40%篇幅,这点内容对不起这个高价位
- nothing传叔2019-06-05 17:27:20
装帧费心思了。。。
- 维舟2019-05-09 21:04:49
中规中矩,虽然没有武雅士的研究那么具有开创性,但做了很好的综述,着重在中国宗教文化中往常被忽视的邪神,并与作者擅长的经济社会史结合起来讨论。财神性格的演变很有意思,不过如果与另一位广受欢迎的财神关公对比研究,或可看到中国社会对财富有着不同侧面的理解。我记得另有一本关于南美矿山中主财富邪神的开创性研究,也有与五通神类似的性格,大抵属于转型期的社会象征。此外,本书没有田野调查,看起来作者的旨趣主要在通过纸钱、五通神等现象理解经济社会史。
- 小岩井2019-02-11 03:38:51
感谢作者的严谨和整理,给我提供了不少创作思路,然而对于某些小的几乎无人知道的民间信仰写得太详细,篇幅太多,根本跟副标题大相径庭,有种标题党的嫌疑,当然这不是作者的问题。
- Grit2020-12-16 14:01:57
可以看成我们这个年代论文写作的“模范”:只在坚实的石头(史料以及研究成果)上向前跃步,如果两块石头之间距离太远怎么办呢?作者不愿意冒任何险而情愿意尽力一跃。导致大量的细节仍旧晦暗不明。在我看来,是不妨做出一些假设来将全部图景补全的。
- 微苒2019-01-30 09:58:06
外国人来写中国的宗教,本来就有些隔,各种更加西化莫名其妙的用词让我感觉我看了一本假书。想抓住翻译采访一下为啥在中国信仰里会出现“克里斯马”这种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听过的词汇。全书充满了对五通财神的拜金思想,不过还算是把中国人从古至今和财神的微妙关系写出来了。想想还是有那么一点了不起呐~
- 难得清醒2018-12-31 16:24:57
并不需要资料收集的流水账,题目还搞这么宏大。。。
- 月光如尘2019-05-30 03:10:27
把鬼神信仰到发展流变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联系在一起了,角度挺好的,不过这类书总有强行解释的毛病。五通现在在社会中流行的情况也没有讲。
- 丛林宜歌2018-11-19 03:17:46
古老中国的信仰绝不止于儒释道,还有相当庞大芜杂的民间信仰,民众关心的从来不是经典和教义,而是“灵不灵”,即有没有好处,如果只像许理和一样考证佛教如何征服中国,或者争辩在历史上儒释道哪家强,其实是罔顾了民间大量存在的宗教实践。万志英以五通神的洗白封神之路为例,详细分析了民间信仰是如何一步步被制度性宗教和国家信仰体系收编,对宋明两代社会经济关系如何影响宗教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尤其精彩。
- 安德烈大叔2019-11-19 10:05:43
有些流水账,创见性相对少。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把神身份的演变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联系在了一起。可以看到宋以降,人间生活逐步“驯化”神的趋势,特别叙述五通神从淫邪之神逐渐演变为财神的过程,可见民间心态的变化。另外宋以后神的“社会分工”也逐渐更加具体,封建政府也逐步以人间秩序赋予“神”官方头衔加以“收编”,很明显的是社会经济演变在掌控民间诸神。五通神从淫邪之神变成财神的可见社会经济发展之下,民间逐渐兴盛的拜金心态,值得研究的是在福建西部闭塞的深山乡野间,五通神仍然残留着宋以前的邪神身份,而且竟然与往后断断续续输入的财神区分成了两个神。
- 老牛2020-08-02 14:40:34
隔离期间读毕。外行,看个热闹。人和神之间千百年来恩恩怨怨、此消彼长,剪不断,理还乱。有一点有趣,年代越近,中国的神鬼谱系就越来越世俗化,几成世俗生活的翻版,不复具有原始的复杂性和深邃蛮荒之力,鬼神从善恶难测,变为善恶分明。
- Jammerwoch2020-03-09 01:33:50
各种五通神相关的故事挺有意思,一个不遵守传统道德的神灵或许能反映出社会转型期民众的意识形态的一些截面。《左道》的基本观点其实挺左,作为上层建筑的五通神信仰的变化究其根本还是要到经济基础里去寻找。16世纪尚未成熟的货币经济刚刚兴起之时,金钱的获取与流通等问题(高风险高回报的暴富或暴贫在经济机制不完善时最容易发生)导致了人们的普遍焦虑,支配金钱的邪神便是这种大众焦虑心理的集中体现;随着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18世纪的人们对金钱的看法已日趋正面,于是对赵公明和五路财神的正面信仰开始兴起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或许这也是五通神信仰集中于此地的缘由之一(北方对五通神就不那么感兴趣)。本书观点还算中规中矩,就是前半部分对传统鬼神信仰的梳理有点粗糙。
- 惟文字间2018-10-16 23:59:41
建议去看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51-2上面的文章。为什么如此精彩的论述要加上前面并无新见的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