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为什么上瘾》[美] 迈雅·萨拉维茨【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风掠水漾
    风掠水漾2021-09-13 23:58:47

    这是一本很妙的书。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传记来读,那种感觉就像在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可以把它当成科普书读,那会是《毒药手帖》中关于"毒品"栏目的延展介绍;你可以把它当成心理学来读,它是《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关于成瘾部分的的延伸,讲了神经科学、成瘾机制、大脑与学习…… 这让我联想想到曾奇峰老师的一些观点:症状不是问题,药片能消除症状,但药片无法消除症状背后的焦虑、压力。要想彻底地消除症状,需要去发现真正问题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最后才是我们要怎么办。 ps:作者说她能区分药物成瘾和瘾君子的边界在哪里,这让我想到多年前嗜酒如命的自己,我也能区分"爱酒之人"和"酗酒"的界线在哪里。

  • 魏知超
    魏知超2021-09-07 10:37:31

    以前在新知课里解读过的那本《成瘾的大脑》出简体中文版了。

  • 昵称想了半天
    昵称想了半天2021-09-04 21:33:18

    多好的科普题材硬生生写出了自传的味道 少讲点故事多写点科学事实不行吗?

  • 每天都好困
    每天都好困2021-10-01 09:44:46

    好书,研究表示只有10%-20%的人会对药物成瘾,我从小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容易沉浸于廉价快乐中。这本书给了我理由,但没有给方法,也许增加一章介绍个人脱离成瘾行为的手段更好。学术的探讨摻杂于故事中,增加了可读性,有的读者说不够学术,个人觉得对那些挣扎于泥沼中的成瘾者来说,戒瘾成功的故事能够鼓舞他们,他人的困境能给成瘾者连接感。

  • BADANAMU
    BADANAMU2024-01-10 11:27:11北京

    把成瘾、药物、戒瘾的社会发展进程编织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之中,既谈因也谈果,既谈现有问题也谈解决办法,甚至可以作为对照,举一反三,思考很多自我的心理与精神层面问题。喜欢多巴胺的作用、爱与成瘾、减少伤害这几章,最后的结尾也非常未来和关怀,尊重神经多样性,尊重地狱即天堂的两面性。学习的角度其实把人生看作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把人看作一个动态的力的作用场,因此相信变化,相信外力的作用,也相信主观意志,交付出自己,也向内部吸纳。理解和爱可能未必治愈,但真的是一剂良药。不止是理解成瘾者,理解关怀成瘾的自己的他者,也包括理解智识,理解独一无二的自己,理解自己为何会成为今天的自己,理解治疗的作用机制,理解这是正常的,理解坏事发生好事自然也会出现,理解爱或许短缺,但一定有也必然在…弟弟说,“我都没有机会了解你。”

  • 异食_East
    异食_East2024-08-22 13:36:20浙江

    有大半内容更像是“我为什么上瘾”,比起纯粹的社科类书籍,观感有点自传的成分在,看作者事后理性地解剖、分析自己,很有意思。毒品方面很反直觉,但结合自己其他方面上瘾的驱动力来看确实很合理,上瘾并不代表沉浸其中时会快乐,甚至可能痛苦,我手机瘾严重的时候确实用这样。不过,从毒品之外的成瘾角度讲也只能提供一点思路,没法成为解决方案。而且,美国和中国的禁毒政策和当下状态都是不一样的,从毒品角度讲也只是了解美国禁毒方向,不能用于中国。

  • pinkelephant
    pinkelephant2024-03-10 20:45:31浙江

    本书会改变大多数人对成瘾和毒品的认知。成瘾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堕落的行为和性格。疾病意味着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瘾,实际上更多人吸食毒品第一反应是恶心,呕吐头晕,据统计只有10%-20%嗑药的人会对大麻、酒精、海洛因等物质成瘾。 先天的基因,后天的成长环境生活创伤,以及吸食的时间和环境都能对是否成瘾产生影响。因此,目前国际社会上针对成瘾者惩罚的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戒毒,就像你无法通过惩罚癌症患者来治愈癌症一样。 本书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夹杂着科学论调,以作者自己的口吻写出来。由于没有标注参考文献,哪些是有出处的学术论证哪些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不太好分辨。

  • 思考自由的桔子
    思考自由的桔子2023-09-01 04:17:53

    多巴胺只是捕猎之乐,无法带来满足。 成瘾不是无法控制自己,是强迫性的行为。 成瘾者是学习了一种不好的强迫行为。这个学习过程也可以用在学习有益于身心健康是强迫行为上

  • 罗远航
    罗远航2022-02-27 16:32:11

    原理太复杂了,看不懂,大概是这样 1.违禁药物能在大脑中产生过量的多巴胺。 2.过量的多巴胺会让人产生难以抵挡的欲望或渴求。 3.对于已经上瘾的人来说,他们只是迫切地想要缓解这种“想要却不可得”的焦虑,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渴望不会被抑制,欲求只会不断攀升,迫切感越来越难以承受,因此他们所需要的剂量也越来越多,进入一个停不下来的死循环。 4.大脑存在一种调节机制,当多巴胺这类化学物质水平过高时,会对神经递质进行校准,提升大脑中多巴胺反应的阈值,也就是达到满足的最低门槛。 5.任何过瘾感之后,都会出现某种低落感以保持平衡。比如说,刚开始学会吸烟的时候,一天可能几根就够了,但如果上瘾了,后期可能需要一天几包才能让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反应,产生满足感。

  • Bisous大刺猬
    Bisous大刺猬2024-07-21 02:17:09广东

    不敢读下去 感觉在诱惑我

  • maple
    maple2022-03-16 08:14:03

    你要说是科学理论书吧,里面充斥着一大堆个人经历,不是说个人经历不重要,但是例子少根本就不能证明你的观点;要说是个人自传,读起来又十分没意思,中间夹杂着一大堆理论,影响阅读节奏。你这书要是拆成两本,我可能还会评价的高一点

  • 寒星荃
    寒星荃2022-02-06 11:21:54

    上瘾患者关怀手册&美国戒毒制度不合理之处。 本书只读最后一章就够了。

  • 赶鹅客人
    赶鹅客人2021-10-15 20:24:14

    写的啥玩意

  • 一层楼座
    一层楼座2021-11-08 18:56:07

    个人经历和科学进展双线叙事的结构好评,但是主要针对的是毒品或药物成瘾,用大量篇幅介绍美国这方面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情况。外行读来无用无聊

  • Ubiquitous
    Ubiquitous2022-04-06 16:00:01

    或许很多享受了极大舞台的人,当他们回到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时,就会有这样巨大的落差吧,强烈刺激下养成的多巴胺受体迟钝,让他们不得不通过更夸张的方式获取多巴胺以对抗情绪、心理上的坠落,以满足一个人渴望活着的本能。如果上瘾确实是因为发育或学习上的障碍,那的确需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指责、粗暴治疗,因为他们需要对抗的是大脑扭曲后的世界,就像信号传导一样,先要恢复联系,才能有效交流。最后关于内隐学习,敏感化形成戒惧,耐受形成抗体,大概是对抗上瘾的强化训练的两个方向吧。

  • 喜糕
    喜糕2022-03-23 16:30:28

    我想大概没有人会比这本书的作者更有资格讲上瘾这件事了,所有上瘾者都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些安慰——我们并不是道德水准低下、更不是无可救药。至于戒瘾这件事,除了呼吁外界多给予上瘾者一些尊重和爱之外,最重要的是还是上瘾者不要放弃自己。

  • 晓文兄
    晓文兄2022-03-23 14:00:28

    2022No.22 作者是一位戒毒成功人士,然后用自己的经历比较了各种戒毒的方法,最后把毒品上瘾归结为一种学习障碍。这本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作者话锋一转,因为上瘾是学习障碍,所以抛出了禁毒无用论,例举了西方国家如何越禁越毒,进而提倡对待毒品主要向对待一般学习障碍就可以了。这也难怪为什么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开始大麻合法化了,哎~

  • Wuyouz
    Wuyouz2022-02-14 17:17:03

    新观念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戒毒需要支持而不是惩罚。某些句子翻译的有问题,偶尔读不通。

  • closer2sky
    closer2sky2022-02-26 09:18:27

    第四章开头引用了一段话:“回到过去的冲动并不是无辜的。它其实是在阻断你走向未来的路,它是恐惧死亡、迷恋可预见的体验的表现。而对吸毒者来说,最主要的伤害,并不是来自药物本身,恰恰是对可预见的体验的迷恋。”(安·马洛) 因为作者的亲身经历,分析细致真切,总体也很有建设性。但是作者的部分立场和观点是值得置疑和重新思考的。不妨也看看《成瘾剂量》《梦瘾》。

  • Matt
    Matt2022-03-11 18:33:58

    拥有关于成瘾的一切。 顺着过往了解到关于成瘾的鸡毛零碎的知识,终于在这本书中拼合成了完整的图景——成瘾是一种习得障碍。 令人上瘾的不是药物带来的快感,而是人格本身和环境的双重作用。正如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任何能完成人类强迫行为的事物、行动都可成瘾。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作为常春藤高校毕业的瘾君子,用亲身经历理解上瘾机制,以及戒瘾管理,更具有说服力。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