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898年的夏日·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一部外国人探访中国的历史记录;德文中译本首次出版;唐浩明诚意推荐)保罗·戈德曼【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2022-03-25 19:49:16

    可以认为是百年前的何伟

  • Hydra
    Hydra2022-03-23 22:17:01

    感谢译者

  • 路兮
    路兮2022-03-20 09:12:37

    读了有限的电子版,无图

  • victor6
    victor62022-03-18 19:26:07

    看他人眼中过去的自己,既置身事外又身处其中的感受。 不得不感叹100年也难以改变的中西文化的差距。

  • Blóðughadda
    Blóðughadda2022-02-14 02:34:02

    选读完毕,个人感兴趣的细节。对晚清外交感兴趣的此书会大有所益。

  • ihavenobioyet
    ihavenobioyet2022-02-20 14:36:34

    1.带着现实的答案读这本书,戈德曼的好些预见都挺准确,观察也很深入。2.戈德曼很幽默,译者文笔也很好。3.“如果精神上已经开始迈向曙光,所有的暴力都将失去力量”,这句话敲击着我。

  • 索多玛党组书记
    索多玛党组书记2022-03-03 00:04:08

    “他者”视角,是阅读这类作品最迫切的需求,189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古老的东方帝国行将被时代剧烈地冲击,在一个德国记者的眼中和笔下,它当年的样子可能和我们既往了解的有很大不同。偏见是肯定有的,比如北京一章,作者竟然怀疑中国人把肥皂当成高级食材,但更有趣的内容也比比皆是,比如讲德国军事教官和中国官员的互动往来,再比如英法德比等列强在南方争夺铁路建设权的鸡贼,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书里不太常见的,就算有所涉及,也没有一个外国人(他者)尤其是记者先生写得有意思。最后,感谢这位翻译杰出的工作,如此顺畅的译笔,让我想借用胡适给赵元任信中的一句:“伟栗,我要接吻你一百次,谢谢你”

  • toeyc
    toeyc2022-03-17 14:16:58

    三星半,欧洲中心论下的东方游记,能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尤其是殖民地地区。与中国官员的对话,呈现了和印象中不一样的晚清政治人物

  • 橄榄耗子
    橄榄耗子2022-02-05 10:33:23

    文字优美流畅,叙事细腻丰富,观察力敏锐,描述细致入微,感觉是在看一百年前的纪录片,场景再现真实可靠,只有一点,作者会时不时流露殖民者的主导性,不过,比起对中国人的友善来,大可不必介意。……虎年春节读到的一本好书,阅读过程非常愉悦,强烈推荐。

  • 六平斋旧主人
    六平斋旧主人2022-01-06 14:57:36

    19世纪末德国《法兰克福时报》记者的中国之行,记录了晚清通商口岸城市社会风貌的方方面面,也给今人留下李鸿章、张之洞、荣禄、谭钟麟、蔡钧、王存善等人物的时代剪影

  • 竹圃
    竹圃2022-01-17 22:13:59

    翻译的文笔很好,想必原作也应生动如许。里面还出现了俺滴家乡,许多熟悉又陌生的细节。对于晚清中高级官员接见外宾的流程都有详细论述,蔡钧部分可与《外交辩难》互证。对道台一级的认识有偏差,曾多次提到道台是“一省长官”,甚至认为道台比总督还要有实权。其旅行尾声正值戊戌政变,也留下较珍贵的记录。有一些对华的偏见认知,而作者的身份又刚好是记者,想必其记述对于海外的中国认识自然也会有一些影响。

  • 江海一蓑翁
    江海一蓑翁2022-01-20 21:35:37

    德国《法兰克福时报》记者保罗•戈德曼于1898年夏天对中国进行详细考察后、写下的随笔实录合集,一方面因为涉及包括李鸿章、张之洞、荣禄、王存善等或知名、或相对次要的历史人物的印象实录以及当时中国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第一手鲜活情况报道而颇具史料价值,另一方面也基于其作为他者的人类学眼光,能补充国内同类史料在记述和视角上的不足,同时其对于中国大转型时代困境的症结分析与渊源分析,也颇具参考价值。而本书译者历经波折、将本书从书籍海洋中发现和翻译、并最终成功推出中文版的过程,也堪称传奇,让人敬佩与动容。

  • 蒜妮掰柚
    蒜妮掰柚2022-11-20 20:06:34山东

    后记里,译者找到了戈德曼的墓地,但已被作为无主墓处理,墓碑已经不存在了。所有的经历,最后也会消散。戈德曼的观察细致到了极点,我愿称之为Pre-何伟。

  • 黄彬
    黄彬2022-11-24 17:31:04浙江

    外表翻天覆地,内里依然故我。

  • Kevin
    Kevin2022-11-07 13:37:42福建

    文法一般,旅行游记纪实

  • Dr.Evil
    Dr.Evil2022-10-16 23:17:00上海

    100多年前的流水账,只到了书的末尾几章节才有了那么点好读。

  • 麻什麽
    麻什麽2022-12-05 19:21:42北京

    关于道台 、德系新军、李鸿章的篇章,有意思

  • 451½°F™
    451½°F™2024-03-17 00:04:44上海

    正如现在的记者或者游者进入完全的文化他乡的记录,在尽量客观记叙之外,其价值观和审美观倾向还是本国与本文化的,在百年前的德国人笔下的中国似乎也和此时无甚区别,地域差异极大的风俗习惯,「开放地区」和「封闭地区」的不同民风,以及官员在面对涉外媒体下的道貌岸然。

  • 依筐
    依筐2022-04-26 13:18:27

    古体德文翻译成现代德文再译成中文,译文能有此质量作者真的有心了。戈德曼对中国人文风情的记录很详细,特别是衣着和家居的记录让我印象深刻,跟着他的文字脑子里能立马描绘出百年前的景象。虽然书里记录了戈德曼与一些政界高官的交往,但本身史料价值不高,倒是戈德曼对中国政客和文化的调侃令人会心一笑,德式冷幽默历经百年威力不减。

  • ⚡️
    ⚡️2022-04-27 12:42:24

    用外国人的视角看历史中的中国,尽管不是全景,观察者也显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中国迷(不了解也不想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但作为一个理性的“知情人”,风土人情之外,他笔下的近代中国的确显示出一种并不为我们所熟悉的天真的野心。偶尔也会感到作者的敏锐,即使无意深入,但也不时触及到一些近乎表象的民族特征,比如“在中国,只有一项宗教性风俗习惯是全中国人都要遵从的,那便是祭祖!”特别想说的是,这本书的注释也很有看头,不要轻易跳过。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