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直击房价、育儿、996、文凭贬值、中年失业下的中产家庭现状 《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卫报》等媒体联合推荐 理想国出品)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把噗
    把噗2021-09-29 14:14:04

    又名《美国中产贫困》。中国年轻人还在幻想十年后年薪百万,美国中产阶级早已步入贫困的境地。在贫困随时可能到来的今天,怎么办?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做能做的事,一切从风险角度出发,提早树立财务思维,还有少生孩子(或者不生)。

  • 盐少女
    盐少女2021-09-29 14:12:13

    美国中产阶级的下沉如今也正在我们身上复制,我国当代年轻人不生孩子的真正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无法确保能为后代保住现有阶级,甚至还可能因为孩子的出生遭遇经济重创。中产阶级女性更是生活在夹缝中的夹缝,母职惩罚和必须靠双收入才能支撑的社会地位让她们疲惫不堪,看不到出路。教育的普及也远非创造平等,资本涌入让特权在“大众化”的外衣之下被进一步内化。反观我们父母一辈,教育还是阶级跃迁的有效手段,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基本相当,可是现在的发展方向却越来越令人匪夷所思,如马尔库塞所说,外部由于特定社会利益给个人强加各种需求。于是,如今人们逐渐被过度生产消费和24/7的生活方式奴役,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教育与培训带来的成本逐渐超过产出,加速的体验和稀薄的幸福感构建了我们整个人生。

  • 清真的带鱼
    清真的带鱼2021-10-22 09:37:13

    教育培养了中产的品味,她向往中世纪的橱窗、古董和欧洲帽子。教育曾经是通往中产阶级生活的阶梯,现在它根本无法待你到那里。享有知识和阶层,和享受现金的阶层,差距越来越大。怀孕、不稳定的工作,很快让中产陷入贫穷。 中国也是如此,读书很难改变命运。

  • 神威
    神威2021-09-22 10:40:27

    修行35th,三星半,此书倒也很好的介绍了当今美国在经济衰退中社会阶层流动性名存实亡,收入差距贫富悬殊过大,社会就业职位减少,AI挤压工作职位,因而内卷严重,高学历者亦难自给,随之而来的职场女性歧视愈演愈烈等等等等现实问题,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作者举例使人极为费解,或因美国孕期无薪,或因单亲妈妈且孩子有病,又因美国保育托管孩子价格高昂,给人一种养娃是美国中产返贫主因的感觉,孩子不仅花费高昂,且挤压掉了人们几乎所有的时间,而如果把时间花在工作上,孩子则会出现凉薄的想法,就像那个看电影中遇险的孩子时冷冷评论的小女孩所说“他们居然指望父母会来救自己,真是太傻了。”我再度不敢生娃了,钱和时间都留给自己吧!

  • 张震老婆(V)
    张震老婆(V)2021-09-21 23:45:48

    这本很好,脉络清晰,事实-分析-固有解决之道的失效-突围的可能,写得平实诚恳,不少内容对我个人很有用,可以说应证了一些自己的观察和决策,也对未来再次调低了期望值。

  • Jessica
    Jessica2021-09-27 08:45:56

    学历贬值,工作时长,高房价,人工智能,零工经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本书给我们最大价值是提醒我们不要低着头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埋头苦干,也要看看周遭发生的事情。时代的洪流个体是无法抵抗的,那我们还可以做两个事,一是感知世界的变化,二是想办法减少变化带给自己的巨大的冲击。

  • 祝羽捷
    祝羽捷2021-10-23 22:32:47

    《夹缝生存》非常真诚地谈论了女性难以翻越的“母亲之墙”;被污名化的“受损身份”;越来越穷的高学历人士——教育不再是向上流动的阶梯,沦为过时的荣誉;无休止的工作文化,即时工作(just-in-time);过度工作;担心没有能力帮助子女重建自己的阶级地位……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是中产阶级末日吗?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很有意思,那就是男性气质是需要努力去维持的,在男权文化中男性比女性更需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

  • 小 屁 吃
    小 屁 吃2023-10-06 16:17:43上海

    上涨的住房成本、突然的医疗负担、激增的教育贷款、贬值的学历、高昂的生育成本、不合时宜的道德律令、泛滥的消费主义、高度流变的劳动力市场、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盲目的乐观主义情绪。有人照镜子,有人看乐子。 美国中产的“下流”是作者的肺腑,但是这本书越看到后面也越能看见传统中产知识分子的优越和保守兀然匕现,科技卢德分子只能给出不痛不痒的慨叹和呻吟。

  • Augusted_
    Augusted_2023-01-11 16:31:29广东

    真实且残忍地揭露了一些生活美好泡沫。另,翻译太重要了,这本书的翻译看得很难受,不流畅。

  •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2022-07-20 17:17:11

    对不起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孩子,没有贷款至少能保证财富自由。 写作和思维很美式,有的解决方案过于理想化了,不过能有很多民间团体保障权利也是我们羡慕不来的。配合《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起看的,因为这本太浅了。

  • 连木木
    连木木2021-10-29 15:28:02

    中产家庭对财务、社会地位、自我认知的夹缝生存的困惑,使他们始终渴望社会可以提供某种程度的安全网。他们在怀孕与职场压迫中、极限日托的正反面、阶级的勉强巩固和下跌里、从头再来的中年迷思(这里倒是可以插入同系列的《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尤其是二者的角度和思考还是略有区别,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书囊括的人群数量要大于失业白领)……进行着不堪重负的重重挣扎。本书虽然放大讨论了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若干方面,且部分内容确实也写到了我的心里,但是读到最后仍觉发掘不够深、剖析不够犀利,第二波女性主义代表人物艾德丽安·里奇对母亲“既有力又无力”状态的描述,完全也可以平移安放到整体的中产阶级的身上,他们无助、内疚、自责、对金钱焦虑,他们两脚空空、踩不到坚实的地面。

  • 李小饼
    李小饼2021-10-13 13:22:20

    ugh a bunch of people who made bad choices in their lives 然后叽叽歪歪这不公平那不公平。白左指数过于高了,美国精神的核心最早是work,只不过大环境时代背景下,上两代人顺风顺水过得太好了,以至于不够努力的下一代突然一拍脑门儿,怎么好日子没有了?学位 inflation这事儿早被说烂了,明知如此干嘛还要去读找不到工作的专业呢。again 美国白人向欧洲投去羡慕眼光,但真给这帮人欧洲模式他们也接受不了。有功夫多自省吾身吧 #内卷文化输出

  • Lottie
    Lottie2021-11-28 14:11:30

    大部分美国中产家庭面对随时下落的阶级危机选择的策略便是“少生”或者“不生”孩子。这书有10章,其中大概7章是关于育儿困境的:职场压迫、极限日托、挣扎的保姆、零工经济、住房拥挤等等,当然也有学历贬值和社交媒体引发的焦虑。当越来越多人发现只要不生孩子,这书里大部分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之后,全球生育率的下跌趋势的现实也不难理解了。

  • kokomi
    kokomi2021-10-29 21:04:25

    这个系列和NHK的纪录片有得一拼

  • piaf
    piaf2022-04-03 23:21:57

    和那本《下流社会》互相映射。也正是我们的缩影~

  • 👿
    👿2022-04-03 13:31:00

    所以说中产真的是个伪命题,看完还挺唏嘘的,“有时候人们挣钱少是因为他们选择靠双手去劳动,或者去教书”……

  • 一支穿云箭
    一支穿云箭2022-04-04 14:51:32

    本书非常现实的指出了当前中产阶级遇到的种种问题:怀孕与职场压迫、因为上学而负债累累的中产阶级,育儿日托、阶级下跌、保姆面临的困境(是挣钱还是和自己孩子在一起),因为主业收入太少而打零工的爸爸、因为开创第二人生而负债累累的中年人、因收入限制而采取共同抚养孩子的父母们、机器人对于护工、司机等工种的威胁以及我们对于顶层阶级生活的向往,不光是指出了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和思路。我觉得最大的一点在于我们需要知道这种情况的出现绝大程度上并不在于我们自己,而是当下的体制,我们不必过于责备自己,有良好的心态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 零星
    零星2022-03-26 14:15:57

    文科生的哀嚎

  • momo
    momo2022-04-01 22:31:21

    其中的第二次人生和合作居住这两部分很吸引我。人到中年,身边出现各种焦虑营销,去考各种证,参加职业培训课,当斜杠青年,可以开启第二春…只是成功的人寥寥,转行主要原因是因为原来的本行没有前途和出路,于是各种机构利用成年人对生活的焦虑挣钱,反而陷入越来越深的泥潭,背上沉重负债。另一个合作社感觉是小时候父母那一代人通常的做法,可如今在中层社会很少出现,孩子孤单成长性格乖张,不懂得分享合作,我也很羡慕如果有这种社区会不会更好。

  • killer
    killer2022-03-24 12:06:47

    三星半吧,更多是对现实的描述,最有启发的是书的结尾提的建议,父母和学校应该和孩子谈一谈社会阶级。身边的现实是孩子能感受到,但我们闭口不谈。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