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偏见》【美亚4.7星,Goodreads评分高达8.7分!美国两院院士,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伯哈特代表作!纽约时报、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倾力推荐!摆脱偏见,才能突破认知局限。】珍妮弗·埃伯哈特【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顾大海
    顾大海2021-04-16 22:40:16

    这本书让我想起印度电影《白虎》里的一句话:“绝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的穷人。”在阶级固化的美国,教育和司法系统都被资本绑架了,弱者根本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黑人想要爬上去,要么成为体育或娱乐明星,要么成为黑皮白心的椰子人。作为黑人中的杰出女性,这本书的作者在政治正确与社会现实之间左右摇摆,写着写着就自我撕裂了。

  • SingLesinger
    SingLesinger2021-04-09 12:59:19

    歧视的可怕是因为他是具有生物性的,人类似乎总会趋于恐惧和自己feature不同的族群,何况我们体验过科学种族主义的骇人;但歧视的传播与传承也是社会性的,我们需要像抗拒我们众多生物性的恶习一样去正视和对抗。

  • 平头哥
    平头哥2021-04-15 22:04:49

    作者明显是黑皮白心,对黑人的偏见,是怎么造成的?其本质是什么?尽说些治标不治本的废话。

  • 宇凡
    宇凡2021-04-20 11:03:20

    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的学术普及书,切入日常生活最要害的“隐性偏见”议题。当我们社会学喜欢用“文化”等概念,从社会力量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在广州的黑人会被敬而远之、为什么喜欢开河南和山东人的地图炮的时候,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答案,比大而化之的社会学,更有警示。这也正是美国文化社会学力将Lamont, Lizardo等人都在谈“认知转向”的意义。

  • 网中鱼
    网中鱼2021-05-11 08:40:52

    美国的畅销书作者似乎都有把字数灌水十倍的能力

  • Shirleysays
    Shirleysays2021-04-21 22:40:13

    #🍋说书# 偏见无处不在,只不过有时隐藏起来。种族歧视,莫过于是偏见的典型代表。作者是黑人,比起白人来更加感同身受。本书中,偏见的表现形式,说了。偏见的起源,说了。如何消除偏见,说了等于没说。转念一想,这样所谓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的口号式的语言,更说明了消除偏见的无力感。连世界人民奋斗了上百年的种族歧视都这么顽固,那么我们的妇女呢,儿童呢,老人呢……唯有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啦,真是绝望~

  • 法妹儿
    法妹儿2021-04-09 15:55:02

    以种族偏见为核心,围绕着一系列生活里的事例展开,偏见起源的心理学基础,以及生活中可能的应对。在作者亲身经历得一些事实中,可以看到即便受到偏见不公待遇,也不是声嘶力竭的讨伐他人或者马上开始扣种族主义的帽子,反倒是善意了解喝说明情况,是更合适的做法,对待身边日常工作中的人更加有效。

  • 韧勉
    韧勉2021-04-20 21:10:52

    本书作者珍妮弗·埃博哈特是美国非洲裔女性心理学家,她指出到人们会更擅长识别自己种族的面孔,而在识别其他种族的面孔时则常常会有问题——这一发现被称为“异族效应”。个体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对重要信息进行定义。个体识别面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脑里建立了对同族面孔的偏好,而识别异族面孔的能力则在这一过程中渐渐退化了。经验驱动面部感知能力不断升级进化,这重塑了我们的大脑,使大脑可以更有效地运作偏见源自个体的生理反应。此外,偏见可以通过教育被强化,即便是黑人警察若是受到了白人思想倾斜的警察制度训练,仍旧会在抓捕过程中更倾向于抓捕黑人的不良行为。亚洲裔妇女其刻板印象非常柔弱,同时她们不善于识别黑人面目故而容易遭受抢劫。空间会成为一种隔离和孤立污名化力量,把个体禁锢践行社会的不平等。

  • 无斋公子
    无斋公子2021-04-03 23:06:27

    几十年来,智商测试有助于我们了解种族之间所谓的“生而不同”,但直到希特勒对异族人作出了“最终的审判”,我们才意识到种族主义究竟有多么邪恶!

  • 萝卜
    萝卜2021-04-21 19:54:45

    以大量生活和工作中的案例来揭示隐性偏见的存在,同时作用科学实验验证隐性偏见作用机制。让人们意识到隐性偏见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影响行为和决策。进而呼吁人们相信隐性偏见是逐步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去被意识到和解决。

  • 猫头鹰森林
    猫头鹰森林2021-04-23 16:59:11

    看这本书是希望得到一个答案,偏见从何而来?作者给的答案是环境or文化的塑造和自我心理的强化。前者影响了后者,有意识地区分不同群体,他人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都可以归为前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我们的内心也就形成了偏见,而破除偏见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偏见是人人都有的,甚至自己也会对自己抱有偏见。书中案例很多,翻译流畅。有人说这书没注明写的是种族偏见,可事实上作者的观点适用于一切偏见。只是当我们要求破除某种偏见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的偏见,真的可以得到约束吗?感觉这题,无解。

  • Nelly.L
    Nelly.L2021-04-27 15:08:49

    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种族主义偏见的运作机制以及有效干预手段,可以和《美国不平等的起源》《法律的颜色》配套读。

  • 薄暮秋风起
    薄暮秋风起2021-04-22 09:30:25

    美国社会系统性的种族偏见,在作者一个个小故事里成为了普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几十年突破藩篱、寻求平等的努力,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对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平等前景的认知

  • 非虛構
    非虛構2021-05-21 12:20:17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回想起一部很棒的社会类纪录片叫《我不是你的黑鬼》,人心惟微,人性惟危,漫漫平权之路让人唏嘘。

  • 唐田英里南
    唐田英里南2021-04-23 20:33:28

    这么多好评是怎么产生的

  • 马掰掰
    马掰掰2021-04-27 18:31:50

    种族/种姓之间的隔阂,就像大部分黑人无法识别白人的脸,更不用说彼此存在的偏见。书里提到的“隐性偏见”倒有意思,就连黑人潜意识里也会觉得自己的种族犯罪的可能性更大,就连作为黑人的作者,他的儿子在飞机上看到黑人,也会说:“希望他别劫持飞机。”

  • danyboy
    danyboy2021-04-27 11:16:51

    作者是遭受过种族歧视有色人种,哈佛博士,心理学家。这本书明为偏见,但主要是研究种族偏见的心理基础、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当然,种族问题、文化问题其实都是社会性的结构问题,心理因素是帮助有意愿改变这些结构性问题的个人的。对我们来说,这本书主要还是参考反思在其他方面的偏见,摆脱“疑邻偷斧”的可能性。只是相比起撕裂的鸿沟,这些自我反思终究只是克己。

  • 解凌曦คิดถึง
    解凌曦คิดถึง2021-04-22 21:46:32

    全面具体的研究目前欧美群体对于有色人种(特别黑人)带有的偏见问题。可能是基于这位博士对于黑人种族歧视的调查,整本书抽丝剥茧一般仔细讲解了黑人目前受近代历史、心理学影响所遭到的烦恼

  • 闻夕felicity
    闻夕felicity2021-04-10 16:28:04

    本书并没有以社会心理学的体系来介绍偏见,作者选择了以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为具体场景,试图回答偏见、尤其是本人所意识不到的偏见,如何塑造了美国的系统系种族歧视行为。作者耐心分析了很多具体决策场景,来帮助读者摆脱非黑即白、过度简化的视角,让我们从不同参与者的角度解读当下“黑命贵”事件的肌理——警察的恐惧和应激状态下被(自己所意识不到的)偏见所主导的非理性行为、白人自由主义者同情黑人却反被黑人指责时的困惑和受伤、黑人受害者群体的无辜混乱和悲痛……作者带领我们一起打开了这can of worms,把手指伸进那个爬满了虫子的罐头里,把打结的虫子一点点解开,并接受这个惨痛的、会引发身份危机的真相:连我们自己、自诩为正义使者的人,也是始终抱有不自知的偏见的。接受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正义、促进正义到来。

  • 这个不错没踩雷
    这个不错没踩雷2021-04-10 10:40:56

    作者试图把严肃的心理学研究将给一般读者听。关于分类对偏见的影响,还是非常受益的。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