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约翰·托兰自传:我眼中动荡的20世纪》【国内首次出版!豆瓣9.3!普利策奖得主、《希特勒传》作者约翰·托兰 封笔之作!亲历20世纪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五十年创作心血,近百年史事,上千名历史人物速写!还原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罗斯福、麦克阿瑟等人独家秘闻!】[美]约翰·托兰【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陆钓雪de飘飘2020-06-18 14:24:23
约翰·托兰的历史撰写是真的经过语言功底、实地考察和多方访谈的。他了解到,希特勒从来都没有当过裱糊工,也没当过油漆工,他曾是一名唱诗班的少年,喜欢看西部小说,喜欢扮牛仔和扮印第安人的游戏;了解到他写过几部戏剧和一部歌剧;了解到他曾困扰于对癌症的偏执性的恐惧,也曾因患有心脏病而苦恼不堪;了解到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了解到他会打字,勉强会开车,会漫不经心地弹弹钢琴;了解到他使用健身器材保持体形,像拿破仑一样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这一点足以征服他手下的军事将领们;他是第一个推进城市现代规划和环保设施的国家元首;至少有四名女性因为他而企图自杀,且其中有三名自杀成功。最重要的是,他了解到“犹太问题”是希特勒一块终生的心病,其中一些屠杀方式是受到美国政府镇压北美印第安人启发,界定犹太人排除了耶稣和希特勒本人。
- 把噗2020-07-14 20:58:12
约翰托兰自小就有商业头脑,通过努力达到目标,一种超强的执行能力,譬如为了能学戏剧和当作家可谓“不择手段”,甚至可以去卖血。既是历史学家的自传,也算成功学范本,没去从商实在可惜了。
- 懋2020-07-04 23:54:27
【2020128】3.5 能感受到作者本人一贯对写作的热情,是带有较强个人色彩的历史记录。虽说是个人传记,但除了第一部分外,剩下两部分主要是作者作品主题(日本二战、希特勒传)的采访、写作手记。
- 左叔2020-07-08 16:02:02
我以为自己会中途放弃,从6月27日到7月8日,时间跨度算是蛮长的了,体验还算是超乎我的预期。
- 宝木笑2020-07-23 14:09:56
喜欢历史的书虫恐怕都绕不开约翰·托兰,因为早晚会因为接触二战史而得以结识这位大神。总感觉约翰·托兰真的是接了茨威格和罗曼·罗兰的班,真的是“神似”。不管是《希特勒传》还是《日本帝国衰亡史》,托兰对于历史人物的原生式写法和戏剧化处理,说没有《人类群星闪耀时》和《贝多芬传》的影子,我真不信。托兰虽然是畅销书专业户,但写书的方式却一点儿不鸡贼。他一生都坚守“活的历史”的信条,特别重视“口述史料”,经常化大量时间去做实地采访,写日本就在冲绳等地搜集了一年半时间,写希特勒就在去德国四处调查,在当地买的车都快开碎了。而且了解托兰越多,就越会被这个人本身吸引。他做过各种工作,还当过3年流浪汉,无论做什么都人缘极好并最终成功,这位大神甚至还曾傲娇地说:“我长相和善,要起饭来也从不落空”……
- 桑2020-06-19 14:13:32
作者写了好多关于第三帝国的,竟然都还能出版....看介绍挺有意思,对照现在,看了可能会心有戚戚吧
- 锦帆贼2020-07-08 10:25:04
“对于自己写的每一本书,托兰都会采访历史事件中的当事人,有时甚至要采访数百人,以便从这些最清楚事实真相的当事人那里了解到事件的方方面面。他尽可能客观地把这些采访联系起来。”
- Tuna Bento2020-09-01 13:43:25
翔实的一本书,记录作者的同时用作者作为观察者经历历史。不得不说厚厚的一本书,介绍之详尽,内容之丰富,好像一部完整的电影一样铺陈。也许因为异国恋爱,爱人是日本女子,觉得作者对于日本的观察角度也不是那么客观。我不是太同意简介里说的像一本社科类书籍,我个人觉得更像一本第一视角的小说,哪些部分浓墨重彩,哪些部分寥寥带过,都有作者主观的选择在里面,描述部分其实也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观点和立场。所以这还是一本传记,有血有肉有感情在里面。从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眼镜看出去看一段历史,这才让它显得精彩好看。
- 珍妮的肖像🦤2020-08-21 15:51:52
约翰托兰一生写过十四本历史著作,其中《日本帝国衰亡史》获普利策奖。最后一本传记他留给自己~这部随20世纪大历史时代的运转,亲历见证到事件中去的作者本人。很难想象他已经八十四岁,逻辑清晰,活力昂扬,善于倾听总结,表达鲜活生趣。虽然他自序第一句就说42岁还一事无成,但他很早就明白终生目的是写作,十几岁就从戏剧写作中明了剧中因果所需要的必须铺垫(没有什么细节发生,不是预先埋好了线索交代才会后续发生。大概他因此懂得了人生也是如此,预设目标,倒推出必然发生节点,为有效接近那些关键节点,付出踏实努力。他清醒有度的挖掘历史的多层面多向性,并为客观书写来表达反战思想付出勤勉,热诚。为了一本书的真实理性,甚至需要采访数百人。为了希特勒传的调研,专门去学每天八个半小时的德语。二战史书迷可参照比对书内外八卦故事。
- bookbug2020-09-01 10:24:12
托兰的书早年读过《日本帝国衰亡史》和《希特勒》两种超长篇,后来还有幸藏有三种签名本,书缘是有的,但的确对他本人毫无了解,这倒和他一直以来偏执于客观的写作方式不无关系:静静地躲在书背后,“尽量不在书中掺入主观看法”。不过既然是自传,那么夹带私货便是天经地义,纵然是写他眼中的历史,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亲历历史的他,正如本书前半部分都在讲他的家庭、成长和在写作上的大器晚成一样,四十二岁才号准写作脉搏的托兰,最打动我的其实是那些不计其数的退稿信和他从小就有、不曾放弃过的写作之心。当然我读本书的初衷还是按图索骥,想探寻自己读过的那些书都是怎样写出来的,这大抵都在托兰后半部的讲述中:对历史事件当事人尽可能多地访问是他所有写作的基础。此外揭秘珍珠港真相的《丑闻》一书曾为托兰招致举国骂名和漫天批评我也是首次知晓
- bcczh2020-06-25 17:01:57
托兰的历史写作有其独树一帜之处
- 方小孬2020-08-08 08:23:25
个人传记+战争见闻,很生动,并不会枯燥无聊。对战争惨状的描写太有画面感了,百姓太可怜了。唉……
- 法妹儿2020-07-21 19:31:06
过瘾,只有热爱写作,在写作中经历过挣扎痛苦怀疑和否定,受到过来自热爱本身打击但又因写作而收获荣耀和幸福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所经历的一切。天分、热情、决心与专业素养,都是成就写作的要素,但写作上的成功却从来不依靠它们。写作者,一定要有颗坚强的心。
- 丁丁虫2020-07-31 15:46:02
作者讲述自己写作几本书的过程很有意思,特别是对照作者搜集的资料和最后的成书,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 考特库2020-07-08 10:14:53
约翰·托兰对于这些普通人的描写丰富了战争的细节,让我们认识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而他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知名人物的刻画也不同于流俗。
- disguiser2020-07-23 19:52:23
通俗历史的大师级人物 人生的第一部启蒙历史作品便是日本帝国衰亡史,再后来是希特勒传,再后来彻底入坑,及至家中堆满了上至大师,下至记者和江湖郎中的秘辛八卦作品,终于大致树立了自己的历史观,想着以后不用辛苦赚钱的时候就去当个历史写手,扣一星是因为这个反人类的定价
- 似云2020-07-31 00:19:22
一名讲述历史的作家,直到40多岁才找到真正擅长且深爱的领域,之后在不断的采访调研写作中成就了作品与自己的人生,也记录了精彩的历史,“我若不见一百来个认识希特勒的,见过他不同侧面,尤其是可怕一面的知情人,我就不能去写他”“我愿意和任何人聊,而且会保留事件的所有法”,读完想去找他的作品来看
- 韧勉2020-11-28 11:36:28
约翰·托兰在本书指出:不写作的人往往把电影中所展现的作家的习惯当真。当然,所有作家都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他们疯狂地打字,抽出一张又一张稿纸,然后把稿纸揉成团丢进废纸篓里。无论如何,我们的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最终会得到灵感。你会看到他或她在通宵疯狂地打字。第二天早上,这位作家就完成了一部小说,或一部戏剧,或一部历史书!一切仅在一夜之间!当然,这部作品会大受欢迎。有些人离开电影院时,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丝灵感,从而一夜之间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以上就是作家创作与史学写作的区别。
- 不良生2020-10-21 11:26:08
人生的广袤浩瀚。
- 觉今非又昨非2021-12-14 12:58:17
371页,作者到威斯康星州拉克罗斯参加苏联「和平巡游」活动准备演讲,而之前在杜鲁门图书馆的华庆昭出现,因为不想被苏联人发现是中国人而伪装成托兰的日本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