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日本的世界观》(《剑桥日本史》主编凝练之作 三个人物故事串起日本两百年变局 了解近代日本转向的必读之书 理想国出品) )马里乌斯·詹森【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师原
    师原2020-04-01 14:15:29

    日本从崇拜中国,到惊讶,到怀疑,到不屑,不是没有理由,且这些理由都从实证中得来。同样的,日本不屑中国后,将目光转向西方,英美德,也并非无来由的开始崇拜。各国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一个决策的最终实施,不一定是原该如此,有时是被别国干预的结果。读完本书,个人理解的日本的世界观:一方面谁优质学谁,另一方面自己优质的也要守住。看起来非对立的处世原则,实际上对立起来也是暗潮汹涌。推荐大家读读。

  • 木下天一郎
    木下天一郎2020-03-27 08:42:17

    以点带面的大家小书,语言表达精炼,文笔一流,以极小的篇幅勾勒近代日本的世界观。因为主要面向美国读者演讲,谈及对西方的认识颇多。

  • 捞饭
    捞饭2020-05-24 17:03:13

    怎么说呢,整部书应该是日本的世界是这么变化的——中国日本,战争日本,美国日本和美国不要的日本。

  • 恪彥
    恪彥2020-05-23 23:32:48

    举重若轻。在作者看来,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缘位置导致其“保持着狭隘的岛国特质——日本文化的独特性质连同日语的局限,使日本人受到绝无仅有的社会民族意识束缚”,也赋予了日本高度一体化、纪律以及自尊心的社会特征。在18世纪70年代之前,日本始终与中华文明密切关联,“在文化方面是景仰,有时甚至是自卑;在政治方面是疏远,甚至敌视”,而随着兰学的兴起,“时势”成为了影响日本世界观变化的关键。建议参照其所著《日本史》对应来看,更易理解。

  • 阿阿阿阿阿潘
    阿阿阿阿阿潘2020-03-18 18:54:21

    成书年代有点儿早but still highly relevant

  • veg non veg
    veg non veg2020-04-06 20:14:28

    短小精悍,有助于快速梳理历史(和获得观点),但也正因为太短小精悍了,使得很多地方只有输出观点,却没有足够的论证。某些遣词用句和观点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也许是我太敏感了。

  • 一愣子
    一愣子2020-04-07 20:48:33

    短短三讲,一百多页的书勾勒出日本近400百年来的世界观变化,以三位前瞻性的核心人物故事来代表:衫田玄白、久米邦武、松本重治。日本,自从16世纪“兰学”兴起后,逐渐摆脱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像明治时代的久米邦武,代表政府出国考察世界不同国家,撰写岩仓使团报告,建议学习西方,也是有6世纪那种遣唐使的求知精神。二十世纪30年代陷入军国主义,用帝国主义殖民想解决现代性的问题,是一个无法被原谅的错误。二战后又经历了经济腾飞,成为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本小书能深入浅出解释了过程中的转变,凸显作者学识渊博。

  • Shirleysays
    Shirleysays2020-04-25 10:46:50

    #🍋说书# 书好看,短小精悍。通过三篇演讲,把日本与中美的关系讲得明明白白。日本从崇拜学习汉学,到接受学习兰学,经历了一个从观察到实践的过程。汉学只能思想,兰学重在实用。这样的想法无疑吹响了日本迈向资本主义强国的号角。日美关系,既依赖又争斗。不过,日本的军事与自然资源的现实条件,注定必须永远是美国的盟友。小册子,很好读,推荐。

  • 4687
    46872020-04-08 23:29:56

    自己需要学习补充的历史文化资料还很多

  • 焚琴煮鹤
    焚琴煮鹤2020-04-25 01:49:42

    很薄的书,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成书年代比较早,但很多观点非常有意思。“真正在讨论的是思想本身,而不是思想来源。” 这种跨越民族与偏见的就事论事的精神,正是目前国内所缺乏的。

  • ThrePac
    ThrePac2023-04-05 17:26:43贵州

    日本的价值观是以三段式的结构讲述日本的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被影响,被改变的,全书是由论文改编的,所以整体来说是比较通俗易读的,读的过程也比较畅快,作者的视角切入点不算特别小,但是寻找的都是在主流历史叙事中寻找空隙,以个体承载时代特征,以此来阐述日本人思维的变化与日本崛起的关系,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日本在崛起前后对于亚洲其他国家的看法,尤其是对中国态度的改变,虽然书比较薄,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如今研究日本思想的书籍很多,包括内藤湖南等日本汉学家的译作等,这是好现象,能以更多的角度去审视领国的崛起。

  • 秋山雪見🍁
    秋山雪見🍁2023-10-06 19:30:23福建

    幕末是西学对日本儒学秩序形成挑战的时代,在这个转型期中有着许多像杉田玄白般意识到新学问优势的知识人。岩仓使节团如饥似渴地求知于世界,但与西洋诸国的接触也造成了日本知识阶层对自身文化的自卑或是肯定自身文化等多重意识,而日本文化的特点恰恰是有着很好地接受与适应外来文化的能力。詹森引用丸山的理论,指出日本文化中喜欢用自动词“是”多于用“做”或“去做”。这种习惯的结果是事物似乎不必依靠人力而自生而成,这造成了含糊不清的、“无责任”的体系。战后的“时势”同样让日本接受了新的处境和新的国际经验,即便经济上高速增长,仍以“中等外交”的姿态处于国际环境中。从杉田玄白到松本重治,詹森试图揭晓的是思想史上日本面对变化的适应性,亦是70年代美国学者日本观的体现,核心便是詹森指出的不断适应“时势”变化的思想与文化。

  • stupid
    stupid2021-04-08 01:11:33

    “进步不是指扬弃过去和追求新颖,国家的发展是通过传统的积累;它会琢磨其中的瑰宝。”

  • 历史理性
    历史理性2020-04-23 19:44:09

    勾勒近代日本的自他认识,也体现美国1970年代典型的日本观

  • Vincent_Ruo
    Vincent_Ruo2020-05-08 20:52:37

    6分 非常短小精悍的一本书了,用西方人的眼光看待这个这个国家世界观,从根本上告诉读者,日本何以变得如此强大,何以对中国的态度从崇拜到不屑……这个民族可怕就在于他们这种不断模仿、学习、超越的能力。

  • 源
    2020-05-07 21:40:32

    講稿集。詹森认为,1895年的《马关条约》,是日本致力跻身西方列强的第一步。但追溯到70N,日本人的世界观就已经发生[决定性转变]。岛国的孤立性使日本极富适应及同化的能力,以中国为楷模的持续性让德川幕府强调儒家式的等级制社会结构,而知识分子不断从长崎的荷兰人居住区修习[兰学],到80N岩仓使团衡量各国、目睹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惨败后,遂着力于证实国家危机。 那时日本的精神里,充沛奋发、好奇、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导向,占据集体性主流。如明治天皇后来说的:“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业”,特别是黑船来航之后,西学逐步走向制度化,纯化的民族认知也以[新神道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主导构建成[神圣国体],在东亚营建霸业,以设想与美国形成二元对抗。而战败后,日本更希望将发展寄托在建立较巩固关系的基础上。

  • BBpanda
    BBpanda2020-04-24 16:15:22

    若今日重写,估计更有趣。

  • 芊芊
    芊芊2021-01-11 10:41:19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的发展 的确很可怕

  • Jonathan
    Jonathan2020-06-24 10:42:54

    日本史研究大师美国学者詹森的三次演讲集结成书,100多页短小精湛,通过三个代表性的人物来展现出日本三个时代下对世界不同的认知,以及认知的转变对日本的意义。很喜欢这个成书角度,以点带面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理论。缺点就是篇幅过小很多地方并未展开稍显例证不足。很喜欢前面写日本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接纳和摒弃的部分,是值得国人深思的。

  • 马大象
    马大象2020-04-26 20:56:16

    【藏书阁打卡】一位日本史学者的演讲稿整理的小书,中文版的书名或许会给读者一些误导。这本书讲的是关于日本近代两百多年里,国家及社会是如何转型的,聚焦在三个代表性的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民族意识。这三个人物都不是什么在历史上留下过丰功伟绩的人物(至少对中国读者来说是这样),但是都能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看到日本这个民族在如何定位自身和如何看待世界的种种认识。同是东亚国家,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出了战争行为外,有太多近似的历史叙事,我们很难说到今天双方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相同点仍然数不胜数,所以学习日本也好,反思日本也好,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中国的一个途径,只是需要用一种更为宏大的视野去看待。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