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荣国府的经济账》陈大康【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百分之百的红莲
    百分之百的红莲2019-11-10 13:53:41

    真的有些啰嗦,有些分析还是让人觉得挺有趣味,但一段材料的反复引用真的好吗?

  • 飞花弄晴
    飞花弄晴2019-09-15 17:43:39

    文本细读与文本内互证的典范,展现出大康先生对小说文字非凡的熟悉度和掌控力。众多细节被抽丝剥茧聚合在一起比对,每一个都是读者熟悉的,但大康先生的本事在于他能得出普通读者意想不到却合情合理的结论。林家的巨额遗产被贾府用来建造大观园,于是贾母等众人对宝黛之极力撮合令人细思极恐;李纨月钱的超出标准、她向凤姐要了活动经费却让姐妹们凑份子的吝啬让我对这个“乖人”有了新的看法……没有套用稀奇古怪的文论话语,只是如破案般的文本内部细节互证已足以别开生面耳目一新,洵为大咖手笔。

  • 胡不归🌈
    胡不归🌈2020-04-29 22:40:00

    陈大康对红楼文本的熟识程度在业内是知名的,所以能在几十万铺陈文字中抽离出整个荣国府的体系结构和经济运作机制,无啻于捡起一地鸡毛却拼出了整只鸡骨架!其功底实令人叹服。关于黛玉家产、探春面对财政危机的改革、李纨令人发指的吝啬以及和王夫人的不能相容,还有乌进孝的那张单子,前人都有过的探讨,陈大康的独特在于用这林林总总的细节拼出了公门体制结构的全貌,为我们复原了那个时代侯府的经济运作体系:从总管房、账房、银库、买办房到厨房、药房、茶房、门房;官中的钱如何从田庄上来,如何按分例而去;大到大观园工程承包,小到家养戏子每顿饭的供给菜蔬。绵密详厚,事无靡遗。而陈大康又远不止于此,他把经济层面的考量必要的延伸到文学技法上、通书结构布局上、人物塑造上、时代关怀上…不仅挖出曹雪芹的冰山,更挖出了一个时代的冰山。

  • Sergio
    Sergio2020-01-16 22:58:20

    近年红学研究的力作。从经济制度层面刻画了荣国府的生活图景——一副交织的利益关系网络。在这副利益网络之中,就是一家子亲骨肉,也个个像个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主子尚且如此,主仆之间就更是如此了。主子时时想治住奴才,奴才时时想偷点便宜,反咬一口。诺大的宅邸就这么一天天烂下去,直到一切难以为继。不过,陈大康最终认为荣国府经济体系崩溃的原因是农奴制和商品经济的冲突最终导致荣国府的崩溃。这个解释非常平庸乏力。毋宁说,荣国府的崩溃是一种文化心理积习造成了,这种心灵积习或者心灵结构最终促成了荣国府的崩溃。而我们难道不需要改造革新这种心灵积习吗。 另外,陈大康行文真的有点啰嗦,同样的例子一直反复用。

  • 榕楠雅记~
    榕楠雅记~2019-08-20 20:02:17

    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但却能推及人物性格和辩正情节,虽然说的不够多,但很多观点出于巧,立于新,胜于理。

  • 特别丧
    特别丧2019-10-17 20:39:12

    作者太啰嗦,词汇量还有限,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例子,几个词汇。好在红楼梦是好文本,分析的只要自圆其说都不会太难看。

  • 王十三
    王十三2019-12-07 22:01:45

    读完100页,两大印象:无聊、求之过深。不可否认,作者通过极细微的文本分析,“重建”了《红楼梦》中多处“空白”,但问题在于,这些“空白”是否需要“重建”?或者说,曹雪芹当初设计时是否果真有类似构想?《红楼梦》是否确有周延体系?书中说,“岂有不谈此事之理”,所谓“岂有”,意即此为作者猜测耳。本书的不少分析与结论都建立在体系完善的基础上,不免存疑,或者过度解读。

  • 麦子
    麦子2020-06-30 22:03:45

    这本书最烦的地方是同一个内容能重复引用八次,真的让人很崩溃,还有一些过度解读,其他的就还不错,挺有启发的。

  • 丹阳
    丹阳2020-01-03 11:10:46

    两星给附录。正文算浪费纸。 非常非常啰嗦,言之无物,吴新登家的那段他说了有十遍。感觉是三十年前论文换个马甲重新出了,现在论红楼梦还从阶级斗争这个角度就不对了吧。 以及,一切脱离了法律谈继承都是耍流氓。你不能光从文本的角度谈林如海遗产问题,得有法条,有判例。 经济是门学问,他不懂。

  • 尘世土著
    尘世土著2020-05-21 11:19:27

    怎么说呢?“特别好!”这是我读完本书的第一感受。为什么呢?因为研究红学的人很多,讲红楼梦的书也很多,而从经济角度去讲,又讲的这么条分缕析结构严谨结论令人信服的却是凤毛麟角。很简单的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是一家还是一国,表面上多少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其背后必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分析一个人一辈子在哪里挣钱,钱又主要花在哪里,对认识一个人至关重要。重要而又不容易了解,真正了解之后,对这个人的认识也就更进一层。对一个家族的认识也是如此。

  • 黎戈
    黎戈2019-10-05 07:38:46

    红楼梦不只是诗情,还有一笔又一笔的帐,眼看它高楼起,眼看它楼塌了。怎么塌的?细细算来。

  • 河伯
    河伯2020-01-30 20:18:16

    有意思。从来没想到贾环和探春这对庶出姐弟全书没有一次正面描写对话,还算正常的话(贾环不重要),那王夫人和李纨这对婆媳全书也没有一次对话描写,谁能注意到!以及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凭什么能主事贾政房,确实被先入为主了,想想不奇怪吗?!

  • 风挑一点灯
    风挑一点灯2020-03-26 22:00:32

    经济关系是权力关系,李纨和凤姐及王夫人的矛盾比较精彩,后面大半本有凑书之感,材料多重复。

  • 金风细雨
    金风细雨2020-03-28 17:11:02

    林家失踪的二三百万家私是红迷们的心病,经作者寻踪解析,就此恍然——原来去填了元妃省亲时的亏空,没有贾母的默许,贾琏断不敢将偌大一笔财产中饱私囊,此节又连接起木石之盟的感情线:林家女做了贾家媳,呆账自然可以就此揭过。作者的理工男身份使得证据推断流畅闭合,言之有理。连槁木样的李纨和掌权人王熙凤间弥漫的妒意,都落入了敏感目光的搜捕范围,森冷昭然。荣国府败于豪奢,毁于制度,神仙世界在精明的算计与隐蔽的暗斗中,轰然塌陷。附录中,提取常用词汇探秘后四十回作者为谁的研究方法,虽不新奇,行之有效,即使是最渊博的语言大师,也有其惯性的措辞和形容,这是文字的刻痕,思维的信物,风格的景观。作为旁观的读者,唯一不尽兴的是,文中各篇引证的材料重复频率过高,集结成书后略显局促,算是可待优化的部分。

  • 随身行李箱
    随身行李箱2020-06-20 21:55:09

    心心念念的,终于读完了,这个思路我当然是很喜欢的,但是作者重复的例子和引用是肉眼可见的多。。。

  • 𝚢𝚘𝚞𝚗𝚐
    𝚢𝚘𝚞𝚗𝚐2020-07-09 13:24:27

    如果用类似excel的“去除重复项”功能将书中内容处理一番从四百多页压缩到两百页左右应该是可以打四星的。佩服作者把相同的材料和立论翻来覆去用在不同框架不同标题下叨絮的本事,有的甚至前后用足十次,或干脆同一章内都要反复提及。从一开始阅读的津津有味到最后的皱眉嫌恶,只能说再好的菜都味同嚼蜡了…

  • 溼骨林蛞蝓
    溼骨林蛞蝓2020-03-17 16:10:53

    这本书倒不能说是从纯粹经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管理及衰败原因,毕竟几乎没有涉及数据模型。此书其实只能说是从经济从管理从社会的角度看荣宁二府及其管理,而这其中折射的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涉及人与制度问题。本书开始关于黛玉家产的分析其实挺让人失望的,毕竟对于黛玉家产都没有一个量化估算,而荣国府如何侵吞黛玉家产也没有很好的脑洞大开的解释。此外荣宁二府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庄园征收,但这其实是不稳定而且收入很低。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曹雪芹的家世来看,荣宁二府应该还有生意如高利贷等,不然难以维系如此庞大家族的开支。总的来说荣宁二府的管理模式是很落伍很粗放的,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制度,因此衰落什么也是正常的。

  • 麦田里昔日玫瑰
    麦田里昔日玫瑰2020-01-31 23:51:25

    全书读完,推荐程度可值五星。和《物欲<红楼梦>:清朝的贵族生活》第二部分比,这本书不重时代背景考证,几乎仅从文本出发分析,整理荣国府涉及的近乎所有经济生活,颇见些功力。分析李纨王夫人关系一节、贾府经济危机的根本矛盾是“农奴制生产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节都很有趣。即本书倒也并不完全讲经济,部分是由经济事件引出人物分析,其实略显风格不统一,一些介绍书中情节引用有误亦是瑕疵。

  • 樱桃青衣
    樱桃青衣2020-02-09 18:05:18

    经济生活不是个新题目,本书却能不落前人窠臼,并不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归纳总结,而是抓住问题要害,别出心裁,在更深层次上展开理性思考。除了对文本的十二分熟悉,更得益于作者对人情事理的透彻领悟,譬如对林如海和贾雨村交游的分析,探春理家的新气象及其失败,王夫人、王熙凤与李纨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家庭背景差异……都是发前人所未发。指出皮里阳秋的“不书”手法,对研究者亦有方法论的启示。

  • 马背上的剑客
    马背上的剑客2020-05-09 15:01:51

    荣国府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经济视角分析对人物理解愈加深刻,尤其对李纨的吝啬和明哲保身分析的独到。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