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重塑制造业》【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主席权威之作!】苏珊娜·伯杰【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nearly
    nearly2019-02-20 17:05:01

    买了那么多“西药”,治了那么多年的实体“标”,免了那么多“规”,划了那么多平方光年的新区,论了那么多的“坛”……各位业界同仁,何不拨冗看看这本的“望闻问切”先?

  • rjx
    rjx2018-11-18 02:31:25

    基于非常扎实的调研和比较,有助于廓清制造业创新这个议题的很多迷思。

  • 七月一日生
    七月一日生2022-01-13 16:33:02

    会提问很重要,怎么提出好问题更重要。学习学习外国人逻辑清晰写作能力。

  • Simplelife
    Simplelife2022-11-05 21:47:49上海

    读这本书倒像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拿到国外产品先COPY再改进改良再创新,中国制造业也这样一步步走过来。比国内的同类型的书写得更富有逻辑,同时还有中德美企业从政策到生产制造创新的对比。生态工业系统,中德相应是最完备也最好的。国内写这类书的吴晓波算是有些名气,他所谓研究企业研究经济的,另一些人则是高校经管院的调研团队报告,在这些书里,企业在做什么,如何从设计到产品再到研发再降低成本再到有竞争力,基本看不到,他们的着力点在政策与宏大,也许在于写书的没有什么常识,而企业界的恰恰太忙。从中国制造依托的劳动力优势再到知识密集型的升级,下一步的高级制造的创新与升级,有赖于在进行中的校企合作了。这本书看得出18年贸易战的基础了,创新人才和新材料,大约是美国未来的法宝了……

  • Bge
    Bge2022-06-25 08:48:42

    研发和创新的模式需要根据时代和产业的变迁来重新规划。古早时期美国大企业💰丰厚,有能力开展大量前瞻性研究。彼时中央研究院都做的是基础研究,我司研究院曾经还有数学系。这些基础研究的企业机构都已经逐渐凋零,尤其是制造业领域,即使红极一时的GE也不能幸免。现如今无论中美,通过行业协会召集和产学研用的多方资源整合都是制造业从事创新和研发的最重要模式。中国这一套模式其实推广的不错,但其中参杂了大量体制内的蛀虫或者无能之辈,在此模式之下联合企业诓骗经费,导致实际运行效率偏低,不得不说有点可惜。

  • 现在不喝茶
    现在不喝茶2019-11-14 21:23:27

    终于读完了。。中美德各有各优势,作者作为关切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学者,花了整本书讲了美国制造业的种种不是,我差点以为美国不行,最后来一句“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们看到了一个创新潜力无穷的美国。”我内心:嗯…你才发现啊…

  • iDavid
    iDavid2019-02-11 15:27:16

    阅读本书收获最大的部分是,关于美国制造业与德国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的对比分析。

  • 简简简啊
    简简简啊2023-05-01 18:04:41北京

    制造业的重要性:1. 创造就业机会,2. 国家安全,3. 保持创新型经济的因素。德国:创新建立在传统基础上,富饶工业生态系统里有各种互补资源,产能转型升级成功。中国:能把复杂产品迅速推动到规模生产和商业化,逆向工程强、市场大。重塑的方法:首先要重建美国的工业生态系统,互补公共资源如协会牵头分担风险。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原因:1. 生产效率提高,2. 全球化 - 科技进步使运输/通信成本降低、生产数字化模块化,中国制造;3. 美国商业模式调整,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偏好轻资产,capex转为研发投入但是否需要垂直能力才能保证创新?生产能力、知识、上游科研能力实则流向其他国家;供应商至关重要,很多创新产品需要共同研发。分布式制造的最大挑战是质量控制。总之,政府需要投入公共设施和工业生态。

  • 朱三土
    朱三土2021-11-05 11:40:04

    这个命题本身比较难,我觉得,对于三个国家制造业的比较还不错

  • 玄智
    玄智2022-01-19 15:25:00

    调研扎实。有些观点能用到。

  • 无名
    无名2023-12-31 10:55:15广东

    基于MIT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PIE)的调研,主要研究方法是企业访谈。主要目标是围绕创新市场化重新建立制造业的生态网络。还是有些干货和实际案例,都总结在书评中了,翻译总体算还可以,但老外的书总感觉逻辑不清晰简洁,啰嗦。

  • Young008
    Young0082023-10-10 10:31:59重庆

    浅显了。 帝国末期,人懒了,心散了。

  • sensor
    sensor2023-02-12 16:22:58广东

    只有支持观点的证据,回避了不支持观点的证据,最典型就是美国的芯片设计行业,只做产业链最高附加值的部分同样可以实现持续的领先

  • 山地飞猫
    山地飞猫2023-03-06 22:48:13广东

    比较一般,没有很明显的观点

  • YB_1993
    YB_19932023-01-10 21:11:19广东

    讲了工业生态对制造业的价值

  • 南风🌈
    南风🌈2023-02-27 18:22:23北京

    MIT美国创新制造业复兴报告,本书讲述了一半的故事:发展美国创新制造业的理论架构,实践部分留给姊妹篇《重塑制造业(实践篇)》处理。 基本的研究结论是:美国仍然有支持企业与创新技术早期发展的土壤,尤其是连接企业与早期投资、潜在客户的网络与当地资本。但在缺乏进一步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形成创新构想和前期研发由美国主导,而产品在美国境外制造的,模式;这带来了三项负面影响: 1.丧失干中学的机会,影响工业生态系统健康; 2.行业制造中心移转,影响未来工业发展潜力; 3.产业下游外移,失去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投资与就业机会。 更进一步地,这种模式也影响了美国的创新途径:尽管有突破性的创新,但在技术工业生态系统的缺位下,缺乏德国式的以持续性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渐进式创新、与中国式的商业化能力、逆向工程与再设计。

  • Alex
  • 黑黑
    黑黑2021-01-30 22:23:26

    制造业对于产生改良式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 zhifeige
    zhifeige2018-12-28 16:51:05

    值得一读,问了好多好问题,也有深度的思考

  • 只是一个渣渣
    只是一个渣渣2020-08-05 16:40:27

    这书像是一份报告,在调研了美国德国和中国的部分制造业之后的一份报告,比较了三个国家的宏观制造业环境。作者是一心想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那种感觉。里面提到美国制造业遇到的问题在中国其实也遇到了一些。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