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第三极:珠峰的谜团、执念与生死》马克·辛诺特【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smile2024-05-11 17:17:52北京
猝死的事情往往都有类似的情节。登山者在上山途中或从山顶下来的路上,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倒地身亡了——死因可能是心律不齐或心脏病发作。但实际上更让人担心的是他描述的另外一种致命情景:登山者的神经系统迅速恶化,但并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诱因。前一分钟他们还真正处于世界之巅,但下一分钟他们就坐倒在雪地里,不但说不了话,就连最基本的运动功能都丧失了。到这个时候他们也就完蛋了,因为来到死亡地带就必须面对一个极为严酷的事实:这里的环境太极端了,如果你失去了靠自己的力量移动自己的能力,那么就算最强大的夏尔巴登山者组队也无法集聚足够的力量把你运下来。 也许最可怕的一点是,这些死亡通常都是发生在原本表现很好的人身上。这些人最后会死于失温、缺氧和体力耗尽的综合作用。
- bookbug2023-04-17 15:11:48北京
用传奇铸就和延续传奇,既是百年来攀登者们用生命和灵魂为珠峰所做注脚,也是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作者在海量基础材料上用两条时隔近百年的时间线交叉叙事,讲述了两段荡气回肠的珠峰故事。世人对珠峰发起挑战始于一战结束英国成立的珠峰委员会,但彼时尼泊尔拒绝接受从南侧经昆布登顶,英方则担心取道北峰会令英俄中三国关系紧张,直到1921年由马洛里开启的征服之旅,前两次先后到达7000和8320的高度。回国后马洛里赴美巡回演讲,途中纽约时报记者问他为何攀登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因为山就在那里”。1924年马洛里与助手欧文在第三次攀登时失踪于8600处,二人是否登顶也成为百年谜团,即使马洛里尸体在世纪末终于找到。辛诺特即因此踏上了继续寻访欧文尸体的2019登顶之旅,本书便是他关于这两次珠峰传奇的实录,非常好看!
- 懒得栋2024-02-17 19:55:17上海
在去EBC的路上读完了这本书,作者的第二本书了,应该算是登山者里的顶级作者了。
- 黑夜白眼2024-02-23 09:09:36陕西
P。看第一本登山的书的话,可能会误以为写得很好。一次搜救(为了一个名头,比如第一个登顶的素食主义者,第一个登遍世界所有8000米以上高峰的印度女性等,只要定语足够多,总能有一个第一)啰哩巴嗦扩展成了珠峰登顶小史,珠峰登顶人物小传,登山装备演化史,甚至还有地理民族志,不管多么精心的伪装,还是能看出那种爬上去了撤梯子、把自己商业化的努力。不然怎么会为贡布是登顶成员之一却没火或者红叫屈呢?登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时光2024-02-26 13:00:06北京
面对登顶珠峰这个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目标,在出现天气不佳、有人需要救援等影响登顶的意外状况时,是审慎评估后放弃还是孤注一掷、是敬畏神明还是人定胜天、是对他人施以援手还是按受自私本性的安排视而不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在极端的环境里,一切都无所谓对错,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总有一些人的选择值得更多的感佩和敬意。第三极的拷问其实也是每个人在面对内心欲望时可能面临的困境。欣赏第十三章尽力而为里雷南的选择,在接近顶峰一两米的地方止步、祈祷,尊重夏尔巴人信仰。
- 朴狗家姐2024-03-11 20:06:34云南
随作者代入珠峰攀登者的视角还蛮震撼的。拥挤的登顶路线酿成的悲剧,攀爬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道德困境,以及相比登顶,更重要的是登顶之后活着下山。“因为山就在那里”——在好运的加持下突破了极限的人固然值得骄傲,那些敢于在倾其所有,唾手可得的极限面前做选择的人亦难能可贵。
- 清凉的水罐2024-01-15 10:29:22新加坡
原著删减不少敏感内容!不得已为之,但我挺惊讶,删掉这些内容原作者也同意出版?可见这个作者挺没原则哈哈。写的没有into the air思想深刻,逻辑也没有那本书清晰,啥都写了搞很厚一大本,普通的畅销书
- 围巾海盗2024-02-27 11:16:13安徽
山登绝顶我为峰,随着笔者的双线叙述,让人理解“山就在那里”,对登山家抱有深深的敬意,三极之上无法谈道德。不难读,甚至某些叙述场景感极强,让人有惊心动魄的感觉,过程一直在想如果能配图就完美了,没想到所有照片都在最后。
- 辰 木2023-12-29 15:56:25安徽
引人入胜。
- magnifico2024-01-01 18:31:13重庆
确实写的不咋地……
- 无了时2023-11-03 17:31:46浙江
感觉是很有趣的一个切入点,但是竟然能写得这么平庸……9.0的评分也太高了。
- 半壁2024-02-12 16:10:06山东
以寻找欧文(于1924年和马洛里攀登珠峰,遇难)尸体及随身携带相机为契机,作者团队攀登珠峰,将历史和现实穿插描述,读来震撼。因为山就在那里!冲顶珠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王败寇…
- Soo Yung2023-11-05 09:53:19上海
补全了太多对于George Mallory and Andrew Irvine在1924年的珠峰北坡失踪后的故事,简直就是对神之山岭的又一补全。而作者与他的团队,为了寻找他们的相机而去攀登珠峰,在赫尔策尔点空手而归,却同时见证了珠峰上太多的生死一线和8000米以上的道德困境。那句“每时每刻,我都在想着珠峰”让我沉迷,也让我意识到我距离登顶还很遥远。@西双版纳-上海浦东
- 蓝色潜水艇2024-03-23 16:18:29广东
依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对珠峰那么的执着。有些人就永远的留在那里,为了证明什么吗?生命不需要证明!各有各的追求,追寻自己的内心,追寻自己的责任!
- ChAn。2024-03-25 22:23:37广东
单说这俩感知海拔就已经能要我命了 >> 按照他的计算,如果以2升/分的流速大口吸氧,那么在珠穆朗玛峰顶峰实际感觉到的海拔为6850米。如果流速为4升/分,感知海拔还会下降到5800米,比实际海拔低了足足3000米。
- solo2024-03-20 21:31:26广东
羽绒服、人工氧气、救援伦理、首登之谜、夏尔巴人、向导、印度登山热、珠峰塞车众生相、下撤、卡姆、林肯·霍尔……每一个点都描写得丰富生动。书的翻译也是由北大山鹰社登山爱好者完成。这是一本由专业登山者集体创作的诚意之作。「为什么攀登珠峰?因为山就在那里。by 马洛里」「雷南拒绝站在珠峰最高处,这是一种谦卑,是在象征性地守护着自己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并不因为什么雄心壮志就放弃这种守护。」「山顶还在,我们可以再来。但林肯的命只有一条。」
- 谁是玛格烈特2023-08-25 22:18:32西藏
在拉萨读完这本书,感觉很妙。书本身写得很好之外,高反和缺氧也成了我和书中人的共同连结。
- 矛矛虫2023-08-21 22:09:19上海
因为山就在那里。
- 银古桑2023-09-17 17:38:23江苏
确实写得很好。但我的问题是,在看麦克法伦写山的时候,我理解这种冒险,理解其中崇高和勇气的部分,也理解为了家人而不再冒险的人;看这本登珠峰的书,我并不理解其中的英雄主义了,或者并不认为那是崇高和勇气了。其中技术的部分最吸引我,比如用大疆无人机,或者调节氧气罐,或者气象学的重要性这些。但人的部分……拼死前往珠峰更像是个人执念,或者解决某种中年危机的方式。女人们带着小孩在现实中挣扎,男人们让夏尔巴人用生命背着他们的行囊,带他们登顶。大部分时候,代价是别人来承担的。尤其是因为珠峰堵塞而死亡的那些人,那是荒诞的一种。
- 察布多德勒2023-09-17 09:15:08福建
书源起于寻找英国1924年攀登珠峰的两名遇难者之一欧文的尸体和相机。欧文没找到,倒是跟着作者去登了回珠峰。 全书看下来,登顶时刻显然没有那么重要,相比起下撤的死亡率,不成正性价比的夏尔巴向导费和面对遇难的生命救(可能搭上最后的登顶机会甚至是自身性命)和与不救(成功回归生活后所要面临的心理阴影)的纠结。 虽然我不喜欢追寻意义和动机,但是同为登山爱好者,我不得不承认登山可以让我探索到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触及到的自我边界——身心可承受的边界,从而对自我认知能有比较深层次的自省。用如是师兄的话说,就是我在“苦行僧”式求智慧。不执着,在路上,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