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唐人街之味》(译文纪实)杨猛【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南云禾Dagny2024-07-15 14:37:09安徽
写着写着,记者写稿子那个味儿就出来了。基本上来说,就是从唐人街在伦敦出现开始作为时间线,主要体现了各地华人在英国的种族壁垒突破之艰难和反复,以及华人在异国他乡对待“自己角色”的态度,从关起门来到主动参政,基本上是以“味道”为话题,华人生存情况为重点的一本非虚构文学。
- 上海译文社科2024-06-20 10:52:32上海
近3年的时间里,杨猛采访了近百位英国的中餐从业人士,上到世界顶尖大厨,下到普通打工者,以及包括扶霞这些美食作家,探寻英国中餐业的发展脉络,把百年来中国人(华人)在海外打拼的波澜壮阔的历程,通过三代英国中餐馆经营者的故事,完整展现了出来。“中餐是一个万花筒,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华人)的吃苦耐劳,可以看到华人的心灵手巧,可以看到华人的变通和进取,更可以找到所有中国人的根系所在。”
- 基瑞尔2024-07-04 20:58:42四川
充满很多意外发现,比如周英华这个名字和早先HBO那部纪录片《又名周先生》居然对应上了;还有和周采芹、周信芳这些名字的联系。此外扶霞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这里简要出场。食物作为纽带,串起了上世纪至今无数移民人的血泪,也为大家的经历从另个角度写。一些内容必须点到为止,一些讨论其实结合很不好展开;但最后一部分照本宣科式的讯息宣讲确实冲散了之前历史洪流的追溯。诚然这是一本比丛书之前那本相对更好(也更具可读性)的美食写作,仍然会给人很多直观上的不足。【2024 #74】
- lavender2024-07-04 21:16:38北京
文中引用林语堂的话“爱国不就是对小时候吃过的好东西的一种眷恋”,点题。 写的是英国唐人街美食,实际上是在陈述海外华人近百年的移民史,他们的奋斗和血泪。 另外必须指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早就禁止违规食用野生动物,只是2020年出了通知要求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不是书里所写“非典后不久中国才颁布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法令”。何况2020年新冠病毒,最早可不是武汉野味市场发现的,最早那可是在美国实验室就有了。
- Penguin2024-08-29 15:51:41北京
唐人街的食物只是中介,杨猛的关注点还是英国华人的发展史。杂碎对应的是早期做劳工的华人,凭借出苦力,完成打拼,但仍旧处于社会底层,甚至会被一夜遣返,抛下妻儿,从此天各一方;然后是从香港移民去英国的华人,开拓了早期的唐人街,把饭店开遍英国各地,价格实惠,但种类有限。再然后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移民,带去了更多的美食,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后部分的疫情书写,唤起了许多记忆。对华人远离政治的描述,切中肯綮。所以,这一本虽然是有关食物的书,完全不同于扶霞《花椒与鱼翅》的角度。杨猛的文字有点西化,但字里行间仍会流露出他的批判与反思。
- 一一2024-08-16 15:57:08江西
不喜欢这样的叙述风格。阅读体验不佳,近期安排速速出多抓鱼。
- 李戚2024-12-12 09:39:38北京
看了一下其他的点评,也是一开始都以为这又是一个美食书,只不过是和扶霞老师不同的视角,结果看进来越看越沉重。华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只不过随着他们去往海外奔命的过程中,天不是原来那片天,食也变了。于是弃捐勿复道,更加努力加餐饭。同胞血脉,却各在天一涯了。
- louisewong2024-07-08 15:25:45广东
2.5星。题材新颖,前半段阐述英国中餐历史还是挺有趣,只是到后半部分内容跳跃,读起来觉得很乱,各种引述时而列出网址,时而列英文书名中文作者没有出版社出版日期,时而只粗粗列个“据BBC报道”显得很不专业…一些浅显的叙述更像一种公众号类的电子榨菜文本。Nando‘s烤鸡(p164)和working holiday(p210)这种低级拼写错误写在书上似乎有点和资深记者这个身份有些不相符…
- 五月阿隆2024-08-18 18:42:48北京
这是一本以英国唐人街中餐为载体勾勒的海外华人的故事,酸甜苦辣既在锅中也在经历之中。因海员父亲被驱逐而被迫成长于单亲家庭的混血孩子让我想到当下李可、蒋光泰为代表的体育归化军团各自的故事。而海员的故事又引出了长期为他们维权奔波的国民政府在英国的外交官罗孝建,还写过关于海员的著作,但随着英国与国府断交与大陆建交,他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他选择将福州味道的记忆留在英国,成为了一位美食作家,美食就在这里与中英的历史之间不断成为连接的工具,这是杨猛在书写全书时的特点。“周先生”餐厅成为一个家庭两代人在中英意识形态问题上的产物,“李鸿章杂碎”带来的中餐潮与中国近代的悲剧,中餐馆在疫情下遭受的冲击都是如此。作为西安人,看到书里写的英式biangbiang面和“猪肉汉堡”,也不由得会心一笑,
- 李玉米2024-08-11 17:14:42山西
杂碎那一篇写的很有趣,让我对这种“中国食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后面的内容逐渐演脱离了味道和食物,更多的讲述的还是人的困境
- 西西弗斯2024-07-20 20:56:08辽宁
20240717-20240719:其实不过是以海外中餐来引出海外华人的生活经历。所谓“唐人街之味”有些不伦不类,说的是食物延续传统却又不得不在新的国度做出改良和妥协,这不也正是一种背离国土远赴海外国人寻求融入的认同。
- 青年哪吒2024-07-22 15:05:15北京
写杂碎的开头章节最好,后面的一般。
- Black Sheep2024-11-05 13:36:00北京
讲中餐在英国发展的书,也讲到很多英国华人的历史,还是有可读性的。知道了原来Wagamama是香港人创建的,又增加了几分好感,以后再去争取多吃几次。
- 世界美如斯2024-11-24 01:01:55河南
说中餐还是说中国人移民英伦的几次风潮,有悲剧,也有成就,希望海外华人过的更好。
- 小肥2024-11-15 19:12:43北京
借唐人街的发展,讲述英国华人移民史,始于一战劳工海员,解放前移民,然后是香港移民,大陆改开后移民,偷渡客,二十一新移民
- 青灯夜读2024-12-11 19:58:08内蒙古
看的时候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因为看到最开始华人厨师吃不惯英国味道时候脑海中自动浮现了。知道有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在唐人街当厨师的人写的,里面会涉及很多中式西式混杂食物的制作推广,没想到最后看完才发现是记者的采访,难怪看的时候有一些混乱和不知所以然。最惊喜的点可能就是里面出现了扶霞吧,毕竟她的《鱼翅与花椒》和《君幸食》是真好看。
- 阿白2024-12-16 16:37:02云南
这本书讲的不光是华人在英国的餐饮业开创历程,也有历史、社会变迁和厨人故事。京剧大师周信芳的一对儿女,也是中国美食在英的积极推手。扶霞和摇滚乐也有出现,特别是苏克西女妖乐队的那首歌词有意思。
- 鱼的九思2024-12-06 08:31:10北京
记录之一种,不感兴趣。
- 鱼皮2024-12-07 18:52:00广东
文笔欠佳。加上长期海外生活的影响,英语思维融入文中,许多对话和句子结构都已不是中文的惯常表达,阅读体验仿佛在吃一锅夹生饭。所幸书中还有不少海外中餐发展史的掌故(尤其是书末描写疫情时的艰难困境部分,写得很不错),勉强可读之。
- 秋天2024-12-19 21:29:18陕西
百年多的努力,逐步站稳脚跟。华人在英国拼搏的缩影,勤劳而低廉也是中国人立足于世界各地最大的优势,也是他国劳动者仇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