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无泪而泣: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吉迪恩·格雷夫【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烽火扬州路
    烽火扬州路2019-11-28 09:32:19

    就是在下翻译的

  • danyboy
    danyboy2019-12-02 17:52:51

    早上10点拿到,正好要等一个会议结束,就坐在会议室旁边一直看,看到下午一点半看完了。强烈警告,书的内容极为残酷,我没吃午饭是因为吃不下,有些被眼睛不幸看到的句子,真想一辈子都不会看到啊。等一下在书评区里简单写两句,短评的字数还是太少了。

  • 拖刀笔吏
    拖刀笔吏2019-11-29 20:16:40

    面对着极端的境遇,人们会如何应对?只能做被害者是悲哀的,但是身不由己的做了帮凶的人,其实他们的状态更加让人同情。他们明知道同伴走向的是死亡,但是只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埋藏起来,给与同伴最后一次美好的欺骗,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所有的过往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全部被打破,只有让自己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目的。更让人唏嘘的是,当他们费尽心机逃出集中营,依然需要面对别人的怀疑和不理解。惟愿这样的事件不再重演。

  • Yujie
    Yujie2019-12-10 23:49:34

    即使世界上所有的树木都化作笔,所有的海水都变成墨水,也写不尽大屠杀里发生的一切。

  • 洋葱
    洋葱2024-01-26 04:57:37意大利

    一个证言材料的堆砌,但凡作者自己发表什么见解总结都一塌糊涂。翻译也不太好。第一章有些证言令人难以同情,自己也是受害者,怎么用赤裸裸的男性凝视意淫受害女性,恶心得我差点就不看了。

  • 亲爱的桂花树
    亲爱的桂花树2019-12-07 08:55:43

    太难了。活在那样的时代里真的是太难了太难了。

  • Morgan
    Morgan2020-01-26 20:36:16

    有一大部分的内容是口述历史类型的,采访对象全部都是曾经工作队的队员。 没心情写书评,我觉得我能在武汉肺炎这么压抑的网络环境(无法有现实环境解脱)下把这本书看完已经心理承受能力很强了。

  • Cynthiastar
    Cynthiastar2019-12-13 21:34:06

    关于大屠杀的书也读过不少了,然而每读一本新的都会被震撼到浑身发冷。“即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树都变成了笔,所有的海洋都变成墨水,人们也不可能写尽大屠杀期间发生的一切。”翻译非常流畅。唯一的缺点是问答双方的字体没有区分开来。

  • Fal Conde
    Fal Conde2020-05-18 18:25:24

    “满清入关之后江南大儒”故事个极端版本,作为研究被征服者在面对主子时表现出的求生欲,自我麻醉和最终陷入无泪无痛的麻木而言,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剖面。但过于强调“灭绝的前无古人”却也未免过于夸张。事实上,这种赤小鬼式的“忏悔”同事后诸葛亮式的“揭批”,与其讲是人性的反思,但不如讲是在拨乱反正后为洗清自家污点所做的辩解。这类前任管家诉苦的故事,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算罕见,若非纳贼彻底失败,还被踩上几脚,永世不得翻身,个么犹太人的此种伤痕文学,存在感和知名度,并不会比亚美尼亚的先例好过太多。

  • envision
    envision2020-01-15 21:00:53

    虽然已经看过好几本回忆录,对特别工作队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也有心理准备,但字里行间还是触目惊心。文中反复出现的“机器”是形容他们最好的词,没有感情,不能有感情,甚至称不上冷漠。从内容层面上来讲,本书还是停留在回忆录的整理,第一章的分析不够深入。在一些特有名词的翻译上,没有采用常见的翻译。另外,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不过是看了几本集中营的书,都会有些疲惫,如今犹太年轻人反复接受的屠杀教育,也让他们对奥斯维辛里的历史“听多了,没什么感觉了。”何况是日日接触生活其间的特遣队队员,人的适应能力超乎想象。#202003

  • 余鹧鸪
    余鹧鸪2019-12-10 22:25:12

    “个人的毁灭,已被集体的毁灭吞噬了。……肝肠寸断,灵魂被撕裂。” 奥斯维辛是地狱,他们处在地狱中心。想起短史记推送的《将希特勒塑造成精神病人,会让我们更好受一点吗?》这地狱不是由魔鬼,不是由精神病人,而是由活生生的“正常人”造出来的。

  • 董小卷儿
    董小卷儿2019-11-28 14:44:38

    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你不知道的事,大屠杀中的人性黑暗和光辉共存。

  • 冯不畏
    冯不畏2020-01-11 22:44:51

    如果要了解犹太人大屠杀历史,我觉得看完《奥斯维辛·一部历史》,《天生幸存者》以及这本《无泪而泣》,便足够

  • Herring
    Herring2023-03-25 14:07:16上海

    读之前会把“特别行动队”默认为集中营内的“帮凶”类似当时在德犹太代表与纳粹勾结的行为,但在第一章作者就提醒我们不要预设立场,犹太人(不论其身份是囚犯/死者/生还者/行动队)首先是被害人;其次在惨绝人寰的屠杀中,价值是被扭曲的,想要求生的欲望是不应该被未经过浩劫的人指责的。而在随后的章节里我们也看到行动队队员们作为个体的差异性,有人活着是为了作为见证者,有人只是求生欲,而无论其动机,他们已经在噩梦结束的几十年中受到自己行为的纠缠。在失去希望/人性,被迫搬运尸体,目击同胞遇害,收敛/焚烧尸体,经过这些折磨,再对他们加以后来者的道德审判是无理的。这本书也给了两个有趣的衍生思考1. 叙述/见证的重要性,以及它的表述方式,个体口述的力量大于群体的影视化;2. 受难者对国家的渴望,苦难造就了共同体。

  • 岂能无怪哉
    岂能无怪哉2019-12-13 22:35:44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 Mimì
    Mimì2020-03-28 11:49:51

    第一章好 後邊的訪談錄作者大概是希望呈現完整的敘事 但重複太多 感覺不夠精煉。 整本書最發人深省的是特別工作隊視角 作者指出德軍日記視角看似客觀的事實陳述實則充滿偏見 以及他對阿倫特的批評 都指向共情是理解的前提。四年前去奧斯維辛比克瑙 遇到兩位退休的女士 順路給她們翻譯。導遊描述到特別工作隊與納粹的「合作」細節時 她們問 猶太人為什麼幫納粹呢 我不假思索的說 咱們有漢奸 那猶太人裏有猶奸不也正常.。現在想來輕率無知和傲慢真是 三位一體.

  • 成知默
    成知默2020-06-21 20:58:00

    #6月1打#奥斯维辛幸存者,同时也是特别行动队队员,雅科夫·西尔贝格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曾说:“即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树都变成了笔,所有的海洋都变成了墨水,人们也不可能写尽大屠杀期间发生的一切”,作为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暴行之一,大屠杀从来都无法用过去时态表现,尤其是对本书所记录的一个群体:特别行动队的幸存者。虽然同为被迫害者,但侥幸逃生的幸存者却大多被困于罪恶感与羞耻感之中,尤其是特别行动队的队员,“他们从来没完全从奥斯维辛解放”。本书通过亲历者的证言来证明,在彻底颠覆所有道德标准的灭绝事件中,道德评判的不可能与有失公允,以及他们所遭遇的生存、人性与道德的困境。关于特别行动队所亲历以及所见证的暴虐,以及他们如何建立创伤后的心理防御机制,有着详尽的披露,但对幸存者的采访剪裁不够精当,重复内容过多

  • Nosferatu
    Nosferatu2020-01-19 22:56:45

    一月份大部头打卡。奥斯维辛之于犹太人是一个封印在他们心头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疤。在汗牛充栋的“集中营文学”里这本讲述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特别工作队”的书显得有些另类,作为集中营里专门处理(搬运、焚化)尸体的一个“工种”,他们无疑是最接近惨相的一群人,而更要命的是他们所接触的受害者恰恰是他们的同胞甚至是亲人。比起普通的囚犯而言他们的处境好像要优越一些,但在纳粹冰冷无情的体制和集中营工业流水线般的杀人体系之下,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听命,并想方设法存活下去,而只有集中营焚化炉烟囱一直冒烟,才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保证。在特殊的背景之下,去讨论是非对错是幼稚的。书的第一章最为突出,后面对当年“队员”的访谈有若干内容重复。

  • 大熊是个熊
    大熊是个熊2020-02-27 03:39:58

    好难受,看的心里特不舒服。

  • 兽
    2019-12-04 19:44:10

    画面感太强烈了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