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瘟疫年纪事:插图纪念版》丹尼尔·笛福【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老大室长胖胖
    老大室长胖胖2023-07-15 20:15:19上海

    读了三分之一 被深奥的翻译弄得像在做阅读理解,用上在高中英语课上的语法知识把句子颠来倒去才稍微可以通顺一些。放弃了 不适合

  • Gloria
    Gloria2023-05-13 20:24:11北京

    似是听一位从死亡谷里走出来的人,口述一场漫长的黑色瘟疫,在1665年的伦敦。极其杂乱反复无常,非传统文学的句式的难读,反倒是增添了事件真实感,毕竟”活死人“的告诫很难让人轻怠。P.S.太喜欢此版封面设计了。

  • Mason
    Mason2023-10-15 17:30:29浙江

    咬着牙把这个著作读完了。 我个人感觉,原著用口述的方式,描述了一场大瘟疫,在很多方面,与其半年后的情形几乎一致。 比如疫病的起源,传播人们的态度恐慌,焦躁,主管的政策,方法,管理的办法,应对的措施,医疗技术上的对策,贸易,食品,物价等等。 这是一本写的,非常非常好的书。 但是这个译作者自以为是的所谓保留原文的格式和标点符号,在反复的,大量的能够发现读不通的,明显的错误的情况下,我认为译作是非常差的。结果还有一个议后文,我看了一下,还是一个英文的教授自己写的。差,真差。

  • 雅鸦湖居士
    雅鸦湖居士2023-02-08 20:57:52上海

    笛福出版于1722年的一本暗黑奇书,算是“瘟疫文学”的鼻祖吧。写1665年瘟疫猖獗的伦敦城的恐怖惨象,融合了历史与小说的体裁。中译本推出十年之际做了个新版,布面精装,收录三十多幅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Domenico Gnoli的插图(其中八幅是彩色的,其他黑白图则穿插在行文间)。书后附有译者许志强老师的长篇后记《笛福的瘟疫伦敦》。

  • Creative
    Creative2023-02-15 15:39:32广西

    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人性善恶没有不同。之所以在今天表现得西方世界较为文明,只不过他们富裕得早且长期得到基督教信仰的熏陶。

  • ᴰᴼᴿᴼᵀᴴУ
    ᴰᴼᴿᴼᵀᴴУ2023-05-05 21:56:16上海

    这部小说足以以假乱真为纪实,仿佛就是一位亲历者的讲述,因为年代久远而语无伦次。然而1665年伦敦大瘟疫时笛福才5岁,显然不是受主庇护留在伦敦的记事者。叙述的口吻也像是游荡在城市上空的幽灵,不会受瘟疫侵扰。笛福的叙事风格无疑为后来的“瘟疫文学”开辟先河,真实和虚构、现实和魔幻,讲好一个疫病故事,成为黑暗之夜的引路人。在《瘟疫年纪事》中可以追溯到现代抗疫措施的渊源,不管疫前还是疫后读它,都有启发,历览前贤国与家、得与失,会不会心如明镜也心如明灯?

  • 轩端荻
    轩端荻2023-09-20 10:11:46陕西

    考古笛福

  • 阿克利小孩
    阿克利小孩2023-09-30 22:38:33浙江

    不太像小说 就像一位前人评论过的一样 刚翻了20页 就完全信服了 看完才了解到当年鼠疫发生时候笛福才5岁 但是他通过各种走访和搜罗得到了翔实的资料 并且靠自己独特的写作手法把这个死亡警告书一般的故事营造了出来 据说加尔克斯百年孤独也从笛福以及他的故事中汲取了不少养分

  • Charlotte
    Charlotte2024-01-06 13:55:37辽宁

    历史和现在能完美重叠就说明这么多年来人类在此类问题的处理毫无长进

  • Jim
    Jim2024-01-06 20:25:12北京

    这不是纪实文学,而是小说,素材来自真实发生的事情。

  • Lain
    Lain2024-10-30 20:16:47湖北

    瘟疫文学的鼻祖,笛福行文很散,感觉是纪实,小说,回忆录,报告,散文,杂文,科普文,甚至治疗手册和政令的杂糅,整本书就是个瘟疫时代的百科全书,当作求生手册都不为过。在后疫情时代,这本书依旧让人回想起特殊时期,就像其象征“瘟疫”骑士,人类的发展中它一直在注视,它是一个路人,放大了人类的美和恶。

  • 乙左左
    乙左左2024-05-08 11:12:35福建

    显然是被严重低估的一本小说,如果几年前读这本,我大概也会诟病笛福的叙事迟滞、啰嗦、琐碎等等,可现在读来,明显能感觉到这才是最好的写法,梳理瘟疫的发生至结束、复杂人性的呈现、对经济的影响,甚至那些官方的作为,包括隔离政策的合理与荒诞之处,最终承载灾难的依旧是普通民众,这一切才是最重要最值得书写的内容,这是一本更接近非虚构的虚构,资料如此详实,甚至可视为真实的历史。不难发现,瘟疫的蔓延就是一个放大镜,放大了人性与社会的劣根,三百年来丝毫未变。

  • 引愁玉女
    引愁玉女2024-05-03 09:21:28广东

    第一页开始就不知道在说啥。“那些日子里我们还没有印刷的报纸这类东西,用来传播事情的流言和报道;并通过人类的发明得以增进,像我后来活着看到的那样习以为常。”这句子我看了几遍都没看懂,翻译得太烂了,弃书,以后有机会读原文。

  • 到不了的纳尼亚
    到不了的纳尼亚2024-10-04 12:33:28江苏

    非常奇妙的叙事,怪不得马尔克斯很爱。虽然是小说,严格来说也算是虚构与非虚构的融合了。平静语调之下的死亡与荒谬,而到了最后,最最荒谬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存(死了十万人,而我——活了下来!)。但这个译本确实很一般啊,数次萌生把译者敲晕的想法……,

  • 影入平羌
    影入平羌2024-09-06 16:58:38广东

    比《血疫埃博拉》还要骇人,氛围感真是塑造到位,读了几十页就已经胆寒了,各种耸人听闻的死人故事和被死亡紧逼的千奇百怪的众生相,那个被运尸车运走差点被活埋的吹笛人,当然也没有脱离纪事的本质,穿插的统计数字和官方报告让小说显得怪异又真实,小说的小标题恰如其分——“对近在1665年伦敦大劫难期间发生的最引人瞩目的公众或私人事件的观察或纪念”。

  • 斯黛拉
    斯黛拉2023-03-11 22:28:42江苏

    看了大家的评论,原来不是笛福的问题,是翻译的问题。还是看原版吧。

  • coral
    coral2023-11-25 10:08:34吉林

    这本书看了很久吧,中间放下过,又捡起…书中有太多的“废话”,例如:就像我之前说过的、也就是说,这种特别特别多…而且有些长句子的翻译就像是直接译出来… 书是纪事形式的小说,和我们现实生活里的疫情很像,人们的做法,心态…

  • Litchionni
    Litchionni2023-06-29 01:52:03江苏

    翻译好烂…

  • lI
    lI2023-06-23 00:27:06浙江

    太难看了想放弃了。书包装封面啥的这么好,里面没个目录甚至,翻译太哈人了我都怀疑我是个英国人在看中文小说

  • 庆庆
    庆庆2023-02-26 15:50:39北京

    这本书读了很久。混乱的叙事,恰如疫情居家期间听闻的没头没尾的消息。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