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列文森【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深秋枫叶红
    深秋枫叶红2024-07-06 19:36:36浙江

    港中大版与中华书局版的先后问世,彻底给大华夫妇质量堪忧的译本钉上了最后一块棺材板,译者后记可谓是贴脸开大,丝毫不留情面

  • 六月雪
    六月雪2024-05-18 17:33:07上海

    1.传统儒家的精神内核是业余精神,希望能够培养自由的,全面发展的君子,而不是适应功利社会的,专业化的人才。这种美好理想与现代性对于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刚好互相矛盾。2.他采用了“冲击与回应”的模式来解读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这意味着,近代西方的进入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致命的冲击,逼迫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因此,在现代性的冲击之下,被打击得体无完肤。3.虽然中国近现代的保守者努力拯救儒家文化,却仍然不能避免它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最终成为博物馆中的陈列品。

  • 时间与玫瑰
    时间与玫瑰2024-06-28 16:35:22北京

    列文森这种思想家类型的历史学者,数十年可能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才有那么一两位,本书虽然成书于数十年前,但是由于作者的深刻与博学,很有一种比较研究的味道,至今依然很有穿透力,后来的学者中史华慈类似,但似乎还不够深刻。译者是二十年的老朋友,做事非常认真,为学很朴实,非常用心的译本,译者无论是著作还是翻译,都很从容,这在当下是很难得的一种品质。

  • 文孟先生
    文孟先生2024-05-16 17:16:27湖北

    经典!

  • 赵大海
    赵大海2024-05-30 19:17:21北京

    列文森是那一代希冀对中国抱有同情之了解的美国学者中的一个,可惜过早去世,终生未能踏入中国大陆的土地。这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A TRILOGY)值得重译、重读,也值得作为公共话题在今天进一步展开讨论。

  • 审视与反思
    审视与反思2024-08-17 12:32:46江西

    无可置疑的经典,列文森将思想史视为思想过程的历史这一点让笔者很震撼。长期以来,笔者对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理解仅限于“历史人物背后的思想动机”这一层面,从未能想过思想史更深层面的意义。列文森敏锐地注意到“思想与语境”的变化,并以此为切入审视“中体西用”“经今古文之争”“儒教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悖论”等重大思想问题,揭示了儒教中国如何瓦解与转型的过程。 全书三部曲,最具深度的应该是第一卷“思想的连续性”与第三卷“历史意义问题”,所关注的正是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即思想与现实以及如何处理思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列文森受柯林伍德与韦伯的影响很深,他善于将“理念型”与诗意的叙述相结合,并深谙对立概念相互碰撞而激起的思想火花中的深刻意义。这无疑增加翻译的难度,但季先生无疑克服了这点。

  • ly的读享生活
    ly的读享生活2024-08-14 10:00:41浙江

    列文森深受马克斯•韦伯的影响,韦伯希望在人的精神层面,而不仅是社会制度或物质基础中,找到资本主义的起源,列文森希望从儒教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中国“现代性”的起源。他主张历史相对主义,不赞同费正清的“回应-冲击”理论,力求阐述“即使没有西方工业主义的催化作用,这个看上去平稳的、传统的中国社会,凭借自身的力量也将进入一个具有科学取向的社会吗?”描述在传统被重新整合入民族主义的过程中,那个被西方的好处转变了的、拥抱西方之“用”而败坏了文人思考方式的儒家世界。

  • 狄生
    狄生2024-06-27 21:29:36浙江

    书中有些结论很老很久了,这是第四还是第五遍翻了,思路和视野还是开明的,只是这个译本,有些地方表述奇怪,望有贤哲能做梳理。

  • I
    I2024-07-24 11:11:44北京

    翻译得非常好

  • 佩里科莫
    佩里科莫2024-07-25 01:41:47重庆

    Joseph R.levenson。7.25

  • 鉤深致遠
    鉤深致遠2024-09-10 15:19:03陕西

    真正的天才。其著作的語境在今天看來需要當時的時代背景——冷戰,方能理解。其內容汪洋肆意,列文森的博學與現實關懷(美蘇爭霸,猶太人的宗教性追尋)使得本書具有強烈的比較與對話性質。而列文森的廣博又支撐起了這種不那麼規範、標準的學術寫作。作者論述的核心為,作為日用而不知的絕對普遍價值的儒學及其體系在近代以來遭到的衝擊與反應。在時間上為西方侵入以後,在社會結構維度為全面退縮,在意義維度為由價值轉變為歷史,由文明本身降格為一種被打入博物館的一種文明。業餘性,君子不器的追求與信念被西方專業化在理念與實踐維度全面超越。儒教中國的的未來何去何從?是時候回到列文森了。

  • 以逆为名
    以逆为名2024-09-22 18:50:12江苏

    列文森在全书的总序里说:“思想史是人们思考的历史,而不是思想的历史。思想是恒定的...但是思考是一种心理上的行动,暗示着变化的语境,而不是脱离实体的存在”。本书尽管以包罗万象、思维发散而著称于世,成为了研究中国近代史无可回避的经典,却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仿用书中的话来说,“思考是不能脱离实体(论者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存在的”。从外部性的视角来看,儒教在中国历史中似乎无处不在,它的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却又异常稳定。这一视角默认将儒教视为了某种艺术品,“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疏离”,而疏离的结果就会抽象出儒学的所谓核心,却照不见承载着它的大写的人。事实上,对于儒的解释并不能在历史的长河里寻得,而只可能存在于每一个名为当下的时点中。并没有一种传承有序且恒久不易的儒教,或许有的只是名为儒的旧瓶罢了。

  • 虫臂观生
    虫臂观生2024-10-15 18:22:02江苏

    有些长句意思稍显含混,总体比较流畅好读。

  • 多默
    多默2024-10-31 23:45:18上海

    列文森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学作家,作为历史学家中具有莫扎特般的文笔的作家,作品文字十分耐读。不同于现在流行的所谓“金句”风潮,列文森的作品没有金句,因为它没有分析性和解释性,因此读者可以在阅读列文森的文字的过程中,很舒服地被引导到一定的思维高度,从而更理性全面地认识问题。 在本作中,列文森深度解读了儒教的衰亡与另一种延续,他自己在当时的美国备受打压的犹太人身份正好可以与大洋彼岸的中华文化共鸣,因为当普适性的准则成为多元化的拼盘之一的时候,普适性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对中国的发展表达了充分的信心和好感吧。 季剑青的这本译作历时数年,呕心沥血,他开玩笑说“吃得了翻译的苦就要吃一辈子翻译的苦。”我觉得这个译本已经臻于完美,以后很难再有超越这个版本的了。

  •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2024-10-31 18:56:44上海

    第三卷,对儒教死于何种原因的解释很具原创性而且颇有说服力。共产理念是不可能给儒教任何呼吸的空间的。

  • 守夜人
    守夜人2024-07-21 20:57:57北京

    全书以一则犹太教哈西德教派的传说故事结尾,令人唏嘘不已。

  • 忙莽鸡
    忙莽鸡2024-11-04 23:30:14上海

    本想通读,但因为阅读观感不佳,所以实在没毅力读完。看书的过程,更像看一部哲学书而非历史书,作者脑子里有很多固有的认识,所以基本是以论带史。作者是非常有想法的人,书中穿插有不少思想的光辉,但站不住脚者也很多(毕竟是老书)。反正看了,有收获。

  • 千寻
    千寻2024-11-03 10:51:15湖北

    一部经典的思想史大成之作。儒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维系了华夏作为一个整体一直绵延至今。西方的不断冲击没有打破反而被内部的革命和斗争打破令人唏嘘

  • 幻影领主
    幻影领主2024-11-04 20:18:01浙江

    确实是巨著

  • 何止
    何止2024-11-08 18:51:48广东

    非常喜欢这种文风和强烈的比较研究的色彩,对思想史以及政治史的脉络自成一体,尽管其哲学基础是比较简明的——外因主导、普遍有效性的绝对统治地位以及历史相对主义的价值塑造。但我比较怀疑的是两点,一是儒教文明、希腊文明等这些传统文明真的完全历史化成为博物馆里展品了么?现代性固然是与传统巨大的断裂而成,但依然是从传统发展而来,两希文明依然是底色和基因,而儒教文明有所不同,但其在今日中国的现实生活中的涌动上仍然有潜流所在,并影响了中国的现代性的形成。二是结尾处过于乐观的世界主义和之前作者反驳的融合主义文化塑造观形成某种冲突,这倒不只是一个为蔡元培们采用,一个是西方的,即使是胜利者的西方也带有自我身份的确证的需求,真的也要是我的,我的不能完全消融于真的之中。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