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永远的女儿》琳达·科林斯【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sleepless
    sleepless2024-01-01 22:46:25广东

    一个心碎母亲在失去花季女儿后的文字梳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而我们竟然不知道。” 令人伤心的是,即便在女儿纵身一跃而去之后,通过女儿日记、身边的朋友、学校的反馈,以及自己对过往蛛丝马迹的回忆和反思,身为女儿身边最亲近的人,依然无法梳理出女儿离去的真正原因。校园霸凌?性取向认知错乱?认知和情感障碍?或者都有?无论如何人已不在,一切已枉然,但作为未来的思考,一条生命换来的却似乎依然微不足道,心痛且悲哀。 最令我震惊的,反而是母亲自己所遭遇的职场霸凌和阶级歧视,与校园霸凌一样真实且普遍的存在于我们身边,成年人的压抑和心理健康,也需要更多人的思考和改变。

  • 淡水瑜
    淡水瑜2024-08-25 10:56:28江苏

    新加坡 失独家庭 女儿小唯跳楼身亡 妈妈用文章记录下来 让人深思 关爱儿童

  • 赫恩曼尼
    赫恩曼尼2023-06-15 14:33:12北京

    一个失去17岁女儿的心碎的母亲,以极大的隐忍和毅力书写着女儿自杀的真相。母亲不知道女儿为什么选择去死,于是她寻找、探问、彻夜不眠。之后一个个答案相继浮出水面:追求卓越却抹杀个性的校园文化、受欢迎学生组成的排他小团体、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同性恋倾向给青春期孩子造成的困扰、冷漠的心理辅导老师、移民家庭的尴尬处境……拼图慢慢变多,却永远不可能完整了。过世女儿的日记告诉我们,那些苦闷的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去死,并不是脆弱、懦弱、不堪一击,而是他们清醒地发现自己的人生不值得过,未来没有一点希望,他们日日痛彻心扉、不断呼救,却没有人听见他们的求救。所以啊,千万不要做自以为是的家长,自勉,自省。

  • 花衣云影免打扰
    花衣云影免打扰2023-12-31 05:19:18北京

    这本书并不是心理学的或者教育类的,它是非实用性的,更接近于文学作品。罗列几个已知的心理学术语,或者用一句话的陈词滥调去定义这本书,都是残酷的。虽然这么做这很容易。如果把死亡的原因都归结到几个清晰的出口上,当然让人很轻松了,但人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生命个体的不可代替和不可重复,也就这样被大大简化得惨不忍睹了。维多利亚·麦克劳德留下了很多日记,这些日记得到了公开出版。书中的一段话值得注意,来自一位心理学家,他在他的书中写到:“维多利亚·麦克劳德本身就是一名作家,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对世界敏锐的洞察力和迷人的叙事风格。在日记中,小维努力地创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一个提出了所有正确问题的故事……当然,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一个更好的故事能否拯救她。我们有责任去考察自己正在讲述的故事。”

  • bookbug
    bookbug2023-06-25 16:31:41北京

    一个令人叹息的真实故事。首先是关于失去(loss):一位母亲讲述她17岁女儿自杀身亡后如何探究死因和理解对方的心路;同时也关于余生: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得在无尽失去后自我调整(adjustment),找到情绪的出口和未来的出路。所以读来既饱含深情,也支离破碎,而这恰恰是生者在遭逢变故后应有的精神状态。理性来看,小维之死很难归咎于生活中某一特定方面,但她留下的日记中的只言片语,和母亲一层层剥开的真相之源,也让诸多深层次的原因浮出水面:日常所背负的精神压力和疾病,备受困扰的性别认同,在校园中遭受的孤立与排挤,以及心理辅导时所经历的误诊和无视等等,很难说谁是那最后的一根稻草,也很难忽略这些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的无奈。其实最可怕的霸凌从来都是隐形的无声的沉默的,没在沉默中爆发,也许就在沉默中消亡了。

  • 椒盐伞菌
    椒盐伞菌2024-01-30 17:35:38北京

    原书名loss adjustment是一个保险术语,意为“损失理算”,也就是对产生了多少损失进行评估,从而衡量赔付的金额。作者一方面失去了女儿,另一方面在地震中失去了房屋,两者分别在精神和物质上都需要她进行“理算”。考虑到本书主题和市场传播,简中版另择了书名。向作者说明后,得到了作者的同意。

  • 瑾瑜与我
    瑾瑜与我2023-08-02 14:26:41湖北

    同为母亲,很能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孩子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或者社会上,但家庭教育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父母,及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与足够的爱和支持,能给孩子的精神世界以莫大的支撑。

  • 连木木
    连木木2023-08-25 17:08:27北京

    当和同事一起在教室外等孩子,她问我在读什么,除了给她看封皮,我竟然一时想不出该怎么告诉她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我没办法告诉她,书中的少女小维在17岁选择从高楼坠落,还留下了数不尽的自我对话的日记;她默默承受着校园霸凌、成绩内卷、身份认同等等带给她的创伤,一直撑着、优秀着,直到她决定“自由”。我也没办法告诉她,小维的父母错过了女儿的种种求救的信号,他们是如何在事后的漫长折磨中,反思着、解读着、理解着;而校园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又是如何在家园合作中错失一切联络、补救、偿还的机会......在这样的案例中,再多的爱也并不足够啊,更需要的是正确面对和积极干预。

  • 熵减巡回
    熵减巡回2023-06-24 19:12:30英国

    读着无比真切。如果是从小在高竞争环境里长大的谱系女性,完全不会陌生当中的每个困境。死是尽处,不再辛苦。青少年时期遇到的恶意是连包裹都欠奉的,大喇喇杵在人脸上。没有人愿意承认你的disability,否则就罪加一等。他们虽然坏心,但也精明,晓得以最小代价逃脱火狱,最好的办法就是佯装不知情。

  • 荒野女巫
    荒野女巫2024-05-17 18:00:23北京

    第一本不知道是否应该推荐的书,开头的悲伤就几乎压倒我,一位善于反思的母亲的记录,一位令人惋惜的有才华的女孩,我想在书里寻找答案,可也许作者自己也没有答案。

  • cc
    cc2024-08-04 09:48:01广东

    在樊登读书听的,一度落泪。

  • 梅龍鎮小霸王
    梅龍鎮小霸王2024-07-29 15:05:40法国

    很真实,读得我微微痛苦,是小一点的我真的凌晨走到楼顶跳下去后会托梦让我妈看的书

  • 重屿
    重屿2024-07-24 16:08:21广东

    她就是我

  • 進撃のアリス
    進撃のアリス2024-08-25 10:36:16广东

    一位失独母亲写的书,讲述女儿自杀后对自己的反思、社会、学校、青少年关系反思的书。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离家有本难念的经,条件优越的不要通过压迫别人获得优越感,条件艰苦的也不要觉得自卑绝望,社会也要营造出积极和善的环境。自己多内观发现问题及时求助,同时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有可能需要你的帮助,也许你的一些陪伴和善待疏导就能拯救一个人,圣母心不是坏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局外人🍃
    局外人🍃2024-03-04 11:21:57湖北

    开始描写维多利亚的尸体时触目惊心,而后一点一点地剖析、反思,后面一小部分无法进行下去,但,教我去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自己内心世界。那些外表看上去非常自信健谈的孩子,内心有可能已经千疮百孔。孩子在身边的时候要对他更好一些,因为你并不知道他会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你,你也不知道自己会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他……

  • 罗一一
    罗一一2024-02-10 22:54:40湖南

    初读时一直以为有一个明确的事件导致小维的死亡,读到中段也不见分晓,再往下读发现有那么多纷纷杂杂不可明确指向的原因致使她纵身一跃,而那些原因在旁人眼中似乎不至于此。她为什么就不能活下去呢?因注意力缺失障碍而无法在社交场合中应对自如、关于性别认同的困惑、恐惧应对以绩优为导向的学校考评结果、过于追求完美而产生自我厌弃、对于未来的焦虑以及不值得一过的人生,尽管这一切都只是她错误的认识,但凡有一个人能给她正确的引导,意识到她在面对自我以外的世界时有多脆弱,也许小维也能像安娜和索菲一样,望向新月,而非满月。

  • 商十九
    商十九2023-08-01 15:09:18北京

    可能这世上真的不存在什么“感同身受”吧。

  • 阿梦
    阿梦2023-07-05 08:25:02湖北

    只有死亡能够做到永远,永远缺席,永远不变,永远安全。很难说清到底是什么最终推了小维一把,让她从八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受困于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发生在同学之间的地下战争?学校与老师只顾名利不顾人?ADHD对于学业与生活的多重困扰?一座座大山压在小维的头顶,脚下却没支撑她站住的东西。“我即将做的是一个人对爱你之人能做出的最糟糕的事情:离开这个世界。可怕的是,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小维想了太多,在乎太多,但对活着感到无能为力。琳达在小维死后的精神状态,如同小维一样是岌岌可危的。琳达没有说她的父母与兄弟为什么对小维的死无动于衷,只有板上钉钉的事实:他们不爱小维,不爱琳达。琳达的同事时不时会做出一些伤害她的事,这不禁叫人联想到:或许小维正是看见了这一切,才做出了她充满绝望的决定。

  • 喳喳喳
    喳喳喳2023-07-14 19:39:10浙江

    孩子自杀了,母亲要如何自处。这种愤怒需要排解。我没有很被打动,只是心疼这个孩子。

  • 莉莉安
    莉莉安2023-07-17 23:30:15北京

    书里的内容那么真实那么刺骨,我甚至觉得那些话语真的有可能从书里跃出来刺到阅读者。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