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个女性的抗争和蜕变》爱德华·路易【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盐少女2024-08-29 21:21:18北京
虽然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是一样的题材,也试图采用简洁、精确的笔触进行撰写,但对标安妮·埃尔诺还是算了,给我的感受差太多了。考虑到母女关系和母子关系在复杂程度和痛苦程度上的区别,这种深刻性的缺失倒也合理,毕竟,对女孩来说,母亲的人生是她将一生试图逃避的命运,对男孩而言,只是一段他曾经抛弃如今又捡起来哀悼的记忆。全文最中肯的大概就是这句:“儿子面对母亲,即便他是儿子,也仍旧是一个男人面对一个女人。”
- 胡安焉2024-08-19 17:58:37四川
从安妮•埃尔诺到迪迪埃•埃里蓬再到爱德华•路易,像是薪火相传的社会学向文学领域的尝试,甚至是权利诉求——这一点在爱德华•路易身上比较明显——向文学领域的尝试,用具体的形象、亲身的经历和个人的感情等一点点替代掉抽象的分析、学术的话语和口号宣言等,在我看来是对文学的一种丰富和拓展。而作者抗击的“他们构建的文学”,可能只是部分重视文体和语言艺术的作家的越出边界的主张。我很喜欢这本书,同时也可能喜欢作者“抗击”的那些作家的书。
- 异食_East2024-10-14 17:43:54浙江
男人,别再拿女性解放当题材写母亲了,会用男同性恋和女性处境相提并论就能证明你什么都不懂,而这堆流于表面和标签的描述更能证明你什么都不懂……更别说这本书本身就潦草得像离死线三个小时砸键盘赶出来的作品,前半段尽管碎片浮浅但尚能阅读,后半段就纯属明目张胆地胡扯。诗集两万多字都算薄的了,这种质量的东西写两万多字就出一本书,怎么敢的啊?
- sizuka2024-08-06 15:42:03上海
写母亲时,爱德华•路易的笔触都柔和了:“我透过门缝看着她,尝试理解她内心的波澜。”他相信母亲曾经“自由”过,他不希望她要当儿子的护工,鼓励她丢弃母亲的角色。女性之光是一首《她的改变》:她确信自己应该有另一个人生。通过一场与母亲一起的抗争,两人完成了各自的救赎。
- 马戏团🎪2024-08-15 09:52:02上海
非常像安妮·艾尔诺的那种自身写作,一个不想成为男性的儿子,反而更容易理解一直在生活中受困的母亲,他们天然地站在一边。与写父亲那本不一样的是,结尾加上了两张照片,一张亲密的合影与母亲的青春自拍,这种真实感非常贴合这类写作。
- 林云开2024-09-20 00:32:41广西
书里关于法国乡镇严峻的厌女和恐同情况,让人不忍看到所谓浪漫法国的B面。从妈妈年轻时候的一张照片开始叙述的口吻像极了安妮·埃尔诺,而性向和阶级交叉的自我剖析,也可见接棒迪迪埃的尝试。现在大陆难以出现正面表达LGBTQ的影像,似乎只能在书本里找到这些叙事容身的空间,哪怕这些书营销上都淡化性少数的身份痕迹。悄悄记下仍在推出LGBTQ书籍的出版社/图书公司/编辑。
- 恒星2024-10-18 21:48:43辽宁
婚姻带给女性的是什么,极少数人拥有幸福的答案。当然落脚点并不在女性身上,而是极大多数男性没有支撑起家庭的能力,更遑论为他们的妻子遮风挡雨。同样的,极大多数女性也不具备养家糊口能力的同时还能温柔呵护子女,并且严丝合缝地抵御周遭的窥视。母亲是女人,但不是神人。(这段话是我的思考,不是从书中提取的立意,作者写的很烂是真的!
- 忘记弗莱迪2024-09-21 22:44:54四川
对比《一个女人的故事》,只想说男的别再写女性了行不行…
- Momo2024-10-19 17:56:04德国
就这?不要对标安妮•埃尔诺谢谢。如果作者不是写了一些身为gay和母亲关系的感受尚能感觉到细腻,可能直接2星。
- 承欢2024-10-25 10:54:10天津
还可以。“她应该只为自己着想,即便那是她的儿子,那也是个男的,她也不能再让男人搅和她的人生了。我刚想明白,儿子面对母亲,即便他是儿子,也仍旧是一个男人面对一个女人。”
- 鸡婷妹妹2024-09-16 21:25:14北京
一个儿子、男性的视角中,一个女性的抗争和蜕变就只是化妆,关心自己,做头发。
- _a null2024-10-07 17:23:11广东
感觉内容过于简单,和想象中有较大出入。译本翻译腔很重
- Orbiu2024-10-10 13:15:16上海
比较私人化的类自传体回忆录。女性和男同真的是相似的处境吗?作者仅仅提出了,却并未深入讨论。该死的翻译腔毁掉了文本中的感性表达。
- 哈特哦普搜2024-08-18 21:37:15上海
无数次和作者共情和作者母亲共情 我也在成长过程中自诩受过高等教育鄙夷过妈妈 自以为清醒地站在她的对立面狠狠地挥刀/两万多字的小短文 阅读过程中更多的是在自省 读到最后有些鼻酸 还好作者母亲开始了新生活/‘远离把我们拉近了’也是我这段时间来一直思考的和妈妈的关系 希望有天妈妈也能赢得自私的权利/最后还是 祝你 祝我 别让步 别让步 再也别让步
- 伊卡洛斯的海2024-09-27 00:38:23广东
能看到一些布尔迪厄的影子。人在结构中。看完《出走的决心》再读这本,结构性的压迫超越国界,女性不曾停止的抗争也是如此。
- 妄月虚言2024-09-11 22:31:44内蒙古
名过其实。 买实体书之前果然最好还是先看看电子版。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锅,书名叫《一个女性的抗争和蜕变》,实际上作者聚焦自身+二人之间(这部分算是带了女性吧)的部分占比上不多于“一个女性”也平分秋色;没有多少“抗争”和“蜕变”,突然就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了,一笔带过的感觉。
- 一颗橙2024-10-23 13:36:49内蒙古
虽然表达了“想通过写作解释并理解她的人生”的意愿,但对母亲——同时是一位女性一生中大部分时候所处困境的叙述仍停留在对事实现象的罗列层面。女性抗争与蜕变的历史是全人类的历史,然而历史中又往往没有女性。对比作者写父亲,父亲最终是整个社会制度中的个体,而母亲只是家庭内部或家庭外部的一员,仅此而已。
- 春花2024-12-03 21:10:04辽宁
文笔和内容都远不如埃尔诺和埃里蓬,一个女人的故事中是能够在细节中感受到母亲的内心世界的,以及母亲喜爱阅读和逛展对埃尔诺的成长之路影响,回归故里中是把个体置身于时代与历史洪流中,从一个宏观视角来看父母的困境与埃里蓬的反抗,而本书中的母亲只有一个表面形象,反倒是作者自己的内心独白颇多,女性的抗争与蜕变除了母亲也许还有作者?
- 随时能睡2024-09-04 15:50:17浙江
虽然是真实的沉重的现实,但这样的叙述,从阅读体验上来看,还是单调一些。一直到母亲出走,我才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一点力量和新生。
- sarira2024-09-06 22:15:56北京
呃,so basic。男的还是别写女性亲属了。why don’t you give the pen to your m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