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那些少女没有抵达》吴晓乐【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Liwen2024-07-21 14:12:36四川
是今年阅读目标里的最后一本书,很满意以它作为结局。把死亡作为对话的开端,这种设计不少见,少见的是作者最后仍拒绝给出一个粉饰太平的答案,或者说她很清楚给不起。那些混杂在主人公被拆成碎块,又不断跳脱来梳理的成长史中的复杂议题,作者毫不掩饰她的无能为力——她当然有把玩复杂议题的能力,她的笔力很好,她呈现得很好,她只是给不出出口而已。而我,我也感激她这样的处理。
- Entelecheia2024-08-12 23:09:57江苏
没有得到过爱的人没办法让自己成为主体,Asian Kids 太伤了,何必出生,何必出生。
- 一程又一程2024-07-29 11:29:15上海
只看封面和标题,其实是有点误会这本书,会以为是青春伤痛文学。但细读后发现,作者对代际矛盾的体察,对成长伤痛的洞悉,真的很细腻,很深刻。有一种说法是:看见即疗愈。那些曾经被忽略和压制的伤痛,真的需要这样一种深刻的看见
- 小陈是TUNTUN吼2024-07-12 19:09:18四川
不愧是苦等了一年的书,吴晓乐老师笔力一如既往的让人代入感极强,东亚小孩的一生被细细描摹,读到中间一度窒息。开始期待作者下一本会探讨怎样的社会议题。
- 怀瑾瑜兮⠀2024-10-07 10:38:36江苏
吴依光的人生或许就是一场由一点点不被爱的小事累计起来的蝴蝶效应,十七岁想要自杀的念头高悬于顶,到了三十多岁,亲眼见证另一名自己的学生真的从高楼一跃而下时,她才惊醒,这么多年,其实她也一直没有走出当年的暗影。但最心痛的地方在于,“最恨的莫過於,男人會以各種方式離她而去,母親不會。”母親要掌控,要指责,要审判,但同时,也会陪伴你收拾掉残局,在暧昧不清的下一秒转身又会变得铁石心肠,但人总是贪恋那一秒的温情而忘记自己以后要经受的折磨。
- 木棉2024-08-13 23:57:02上海
有一些很微妙的怪异感,和之前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时很像…很难描述,希望有同感的uu愿意聊一下w 自己是冲着“十七岁的我非常想死”来的,今时今日我还在热衷看每一个谈及高三之痛的故事(笑)。死亡的碎片是凑不齐的。
- 庄晓2024-07-28 17:01:44江苏
十七岁的她没有死去,却在多年之后面临十七岁学生的死亡,当年她没有做到的事,别人做到了。 妹妹对姐姐说:“做你的妹妹好难。”这也正是女儿的心声,“做你的女儿好难。”因为无论怎么做都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无论怎么努力都赢不来一点赞赏,永远都是一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到最后,妹妹选择了出走他国,女儿选择了长达数十年的叛逆,践踏自己的人生,最后妥协,再反叛。 她三十多年的人生都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那一刻她终于说道:“我希望我人生中诚实的时间,要比不诚实的时间要长。”
- 小羊市长已黑化2024-08-13 12:23:52天津
摸鱼期间读完。这本书想探讨的话题比较多:校园霸凌、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婚姻关系……但是很可惜,只有家庭教育这部分比较深刻,恰好这几天看到有名校博主翻车,也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我发现,很多奉行精英教育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没有自我的,她们无法独立面对挫折和处理风险,她们的自我被这种教育剥夺了,她们失去了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利,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吴依光和她妈妈也蛮可悲的,幸好她最后意识到,成年的那一刻,并不代表她长大了,能够活得像自己,才是逐渐长大的标志。
- 舌内公园2024-07-27 14:05:18上海
非常喜欢晓乐的文字。好像划开皮下一寸,过去就从伤口中渗出,空气中裸露的组织同时负责审判与受审。读者每一次驻足,都在重现惩罚与规训的瞬间。
- 知确2024-10-05 13:27:57陕西
十七八岁,就好像昆虫结蛹,介于毛毛虫跟蝴蝶之间,我知道自己快成为蝴蝶了,但我看着身边的大人,觉得蝴蝶好丑,我宁愿在蛹里窒息
- 聿子狸。2024-10-06 08:21:30上海
4- 又一本关于青少年教育,亲子关系的书。
- 陨石飞渡2024-10-05 21:57:45云南
1.作者厉害的其中一个地方在于,她写两个人的关系,会再选一个第三者来写,这个第三者之于两个人就像一面镜子,使两个人形象更立体内心更丰盛。如饮料店的老板小咪,谢维哲的情人百合。 2.看到一个观点,说有两种创作,一种是积蓄千钧之力将白纸戳破一个点,一种是直接把纸撕碎了,这本书无疑是后者,也可以想象可能被批评为浮夸直白。然而,这本书就是献给少女和困在少女境遇中的人的,她们需要看到纸被撕碎了,她们需要看到文字的暴力,这是她们的复仇。 3.少女的成长是漫长的倒叙,总要回到生命之初给自己一个答案。而少年是往前的叙述,他们一路往前,成为青年,丈夫,父亲。
- 原生麦子🎄2024-10-05 14:26:29四川
【2024053】20w/4.4h·很多东亚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共鸣——爱和治理总是捆绑的,我们并非不被爱,但又确有被控制的窒息时刻。像吴依光和她的母亲,最后小姨的一席话让母亲更加立体。或许控制也并非母亲所愿,她也只是没有人教她要如何正确去爱。结尾吴依光没有给母亲开门,作为东亚女儿我还是有一些复杂的心情。 可能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时代和社会的牺牲品,被教导如何忍耐、忧郁是不存在的、抑郁症是矫揉造作,不需要表达情绪和感受,不需要快乐(或者怎么会不快乐)。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如今青少年问题频出,成年世界措手不及。并不是他们脆弱,只是他们开始关注感觉,想要要回自己的心,却发现没有人能教他们怎么做,他们只能以伤害自己来反抗。苏明绚的死亡让吴依光试着不再忍耐,也希望不要所有的改变都需要以如此大的失去为代价。
- 闻夕felicity2024-07-30 17:08:13江苏
世界上有幸运儿抽到无条件去爱和托举孩子的父母,就会有倒霉蛋抽到口惠而实不至的便宜爹妈。这条光谱上永远有更倒霉的,有钱未必有爱,有爱未必懂得如何去爱,既没钱又没爱的也大把,资源匮乏原本就容易激发人性最黑暗的部分。十七岁时差点去死的吴依光也罢,三十几岁成为老师、重回校园面对霸凌事件和学生跳楼的吴依光也罢,霸凌和被霸凌的学生也罢,跳楼的学生也罢,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困在学校这个封闭盒子里的冰晶——外爆的外爆、内爆的内爆。水并不想变成冰、不想被关在一个没有任何余地、满满当当、互相背刺的盒子里——水想要流动,流动是生命本来的色彩和唯一的意义。不被允许流动的生命是怎样的体验呢?——“世界再大,她也只想在蛹里寂静地长眠。”
- 一闪一闪亮鲸鲸2024-08-29 00:12:59湖北
你就是不会知道,为什么读着读着眼泪会掉下来。看过《年少日记》吗,东亚家庭的小孩那种成长过程中的压抑、悲伤和不被理解,足以击垮他们整个人生。书里的少女们的成长轨迹,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活下来的人,都是幸存者。很难说这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 左叔2024-08-18 11:46:38江苏
读过上一本短篇集,换到长篇赛道之后,多少还是有笔力不逮的小问题,当然作品立意、探讨方向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还是有突破和超越的。在女性群像之中,点缀般呈现的男性人物也有探讨价值。
- 江江2024-08-15 22:15:59安徽
吴老师新作又上新台阶,仍旧是压抑的东亚教育环境,这次叠加了女校霸凌的隐秘角落,但主线是吴依光从乖乖女到独立自我的蝶变,母亲虽然不断干涉女儿吴依光交友升学,控制欲惊人,但作为职场精英,也护犊子心切责任心澎湃,让人既恨又羡。学生时代和如今教师角色的互相切换关照,给吴充分的蝶变土壤,刻意缺席的父亲,饮料店老板,同类人前夫,对女性缺乏尊重的小姨夫都了吴修行蜕变中的站点,笼统地说,可以是那些渣男教会我的事。比较起来还是未成年的快乐和自由更多,可惜王聪明时代一去不复返。还有就是,并不是现代孩子更脆弱,而是他们更有心,不再是臣服的一代人了。
- 嘿仔2024-10-02 18:45:06浙江
这本书要是销量不高绝对要怪这个封面+书名。“人一辈子的烦恼够多了,还要被区分成有意义的烦恼,没意义的烦恼,无论有没有意义,烦恼就是烦恼,对内心造成的伤害是分不出轻重的。”“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隐藏想法是好的、对的、有礼貌的。快乐的时候也会被警告,小心乐极生悲喔。”我妈可能从来不在意我每天在烦恼什么,她只觉得我们这代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脑子有泡。
- 看不到海2024-09-28 01:32:39江苏
富家孩子长大的烦恼与苦闷……普通家庭、农村家庭,其实问题更现实。她17岁想死,但那时可能同样压抑痛苦的我,也会羡慕她,小时候就去过那么多次美国了。而我直到高考完才第一次出省。
- 拾花花2024-08-21 21:24:42上海
切肤的,巨大的痛感向我袭来。当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决定去死,没有人知道她这样做的原因,她的血泊中却溶解着出每个试图靠近她的人心中痛苦的灰烬。吴母以爱之名的压迫太强大,笼罩着吴家的每一个人,以至于我都没有理由责怪吴没有能力脱离原生家庭,也频频抓住哪怕是腐烂的浮木。最后的结局“一个时代的落幕”也很精彩,母女关系这场最小单位的战争或许还将继续。作者在向内剖析的视角中很好地探讨了东亚家庭,教育困境和网络社交等当下的议题,交错着回忆的近似意识流叙述也娓娓道来且有画面感。ps感觉很适合改成台剧,也可以叫《坠楼死亡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