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只乌鸫在歌唱:R.S.托马斯诗选》(雅众诗丛·国外卷)R.S.托马斯【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伲凹2024-04-28 00:28:06安徽
托马斯的诗歌有最令我着迷的三个地方,“农场”“门廊”“教堂”,而门槛两侧我觉得便是那农民与上帝,农民们虽然不识字,无法欣赏周围环境的美丽,也无法与上帝建立深厚的关系,但他们仍有令人钦佩的点——他们有能力在山丘和山谷中谋生。 但当谋生之处被破坏时,上帝呢,“上帝是否藏在那里避开我的探寻?” 他不由得坐在那里沉思,不耐烦地捕捉任何难以捉摸的存在的迹象,而我早已无法想象,那对基督所经历的客西马尼园最激烈和最彻底的探索是何模样,所有同样在信仰与怀疑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的灵魂中所承载的又会有着怎样的沉重。 我不知,但不知“他”最终又是否知晓,“他没有力量祷告,他在堂内转过腰背,看着外面,那个对他毫无知觉的宇宙,一小时他站在那里,低矮的门槛,既不迈出,也不进入。”
- Eva2024-04-16 00:14:53广东
读完译后记才幡然醒悟,为何R.S.托马斯的诗句里面有那么多有关上帝、信仰、爱与真理的词句。他学习古典文学后又在神学院进修,随后被任命为牧师,在威尔士与英格兰交界的东北偏远地区工作。诗篇体现出他的信仰动摇与灵魂质问。很多人都在虔诚祈祷上帝听到他们的祈愿,却发现不管怎样都无法触及,改变不了想要改变的现状。山区人口锐减,草海在衰败后会再生。自然比人类更生生不息。生于WWI前夕的1913,托马斯在诗篇中记录下战争带来的毁灭,不能使用自己的语言,生而迷失。被炸毁的小城、排成蜿蜒长队走向毒气室的人群,那些残酷时刻还仍旧坚信自由与救赎吗?“你把自由赋予我们,我们却在坟墓的无底洞”。生命本是我们借以不断出发的机场,在每次停留与出发的过程中寻求为之付出生命的证据。然而,只有无数凡人不停尖叫,听乌鸫可怕的伴唱。
- 达果汽2024-04-28 14:55:23北京
R.S.托马斯的诗歌作品语言简洁、清晰、冷峻,内容充满想象、隐喻、对照,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融合起来。他诗歌因其哲学观和美学观的复杂关系,更带有一种神秘朦胧的气质。 阅读诗歌常在感受美与理解寓意之间反复挣扎,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文学世界不能没有诗歌。
- 冬至2024-04-16 00:08:36上海
多年前读托马斯,不太喜欢他作品里浓重的民族性和宗教感。这次系统重读,在其民族性里看到了他对农村生活、风土人情更为复杂的态度,同时被其宗教感里对上帝存无的不停追问而触动,写教堂的那几首很好,而且他早期写家庭的诗、后期写妻子的悼亡诗、直面衰老和死亡的诗也好。他中后期的语言更口语化,反讽性更强,思辨得更细致,语言艺术的纯熟度很高且个性化很强。这本漫长一生的诗选,真是应了叶芝的那句——“随时间而来的智慧”。
- 龙骑士兰斯洛特2024-04-27 08:48:20河北
他用自己的诗歌来对抗现代世界的喧嚣与浮华。他的诗也像他本人,庄重而冷峻、深刻而严谨,“像一块白石那样,经过了时间的冲刷而更坚硬更玲珑”。 诗中那些象征、隐喻、对比等,使得他的诗更加生动、深刻和富有感染力。“古老的语言,乘风之唇朝他飞来”,威尔士独特的历史传统和风貌滋养了他的诗歌,然而古老的威尔士文化日渐式微,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全球盛行,这些痛苦和思索,构成了他的诗歌之源。 “50岁时他依然试图欺骗自己。夜晚他走出去,想象那个黑暗的国家在边界与海洋之间,仍是威尔士……” 美丽与哀伤,野性与自然,爱赠与得失,都被他用质朴的词语,揉进了世间。
-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05-08 12:41:01安徽
R.S.托马斯有两个重要的身份,诗人和牧师。牧师于他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作为威尔士人,R.S.托马斯的根系在那片“野性”的土壤中扎得很深。他在诗中反复摹写自己眼中的“威尔士风光”,怀着矛盾乃至有些无常的复杂情感,一如他反复观察威尔士农民,他们举止粗俗、思想简陋、心灵干枯,却又保有一种原始自然之美。他深入威尔士的历史与语言,强烈反对英格兰对威尔士的征服与驯化。他厌恨“英镑的力量”。不止于此,托马斯厌恨机械,厌恨冰箱等现代设备,这些东西带来外在生活的物质便利,也带来“侵蚀”,对一种更“向内”的生命姿态的侵蚀。在一首诗中他说:“最好的旅途是向内”。
- 雅众文化2024-04-24 16:11:08上海
威尔士农民物质贫困、精神麻木的生存状态,是R.S.托马斯需要面对的第一现实,无论他是作为牧师,还是诗人。这两种身份在他本来就是合二为一的,矛盾其实也不在这里,而在他的理想、前期准备与此第一现实之间的冲突。自然而然,R.S.托马斯表现出悲观、失望,有时甚至产生决然放弃的心理。他时而深怀悲悯与无可奈何之感,时而声称“此路不通”,写作“告别词”,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放弃,他坚持、坚守了一辈子。——李以亮《一只乌鸫在歌唱》译后记
- 胡桑2024-05-16 17:06:32上海
在人的存在深渊边,R.S.托马斯轻抚着亲密的自然,测度着不可测度的信仰领域。迁徙于平凡与崇高之间,他的诗显得宁静而开阔,游刃有余地追寻着人生的意义,从不傲慢,从不急躁,也从不志满意得,而是像从空无中飞出的鹰隼,诚恳地期待世界的打开。
- 空中には幻2024-04-22 20:54:15湖南
喜欢
- 马员外一家2024-04-26 10:25:56辽宁
这部诗集作为托马斯一生作品的浓缩精华,充分展示了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变化。从早期的清新自然到后期的深沉内敛,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对自我、爱与生活的关注。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 托马斯通过诗歌展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自然的敬畏。他关注历史的变迁与影响,同时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和谐共生。这些诗歌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美丽,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自信无疑是托马斯的一个重要源泉。他终生在偏远的威尔士乡村教堂当牧师,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能够深入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从而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自信的态度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 昕小葵2024-04-19 13:49:01北京
就是这样一本书,让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源于对作者的崇拜,又怀着空落的心情合起,因为深陷文字之中难以自拔。 R.S.托马斯,这个广为人知的20世界英语世界的伟大诗人。 通过诗人的诗句我们能够看到他自身时存在矛盾的,一边渴望着温暖,一边又恐惧着“暴露”在外。了解托马斯的人知晓他本人时一位牧师,我想大概他诗歌的特色与他的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浓厚的宗教特色,内心挣扎的情绪,悲伤的基调以及来自希望和救赎的光。 那些看似哀伤的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浓浓的情。如此混杂的情绪,就是像是一个漩涡,将人深深的吸入,逐渐的陷入文字中,无法自拔。 一本来自雅众的诗集,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对于一位诗歌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一场盛宴。
- 半夜没烟抽2024-04-13 11:31:46上海
“抱歉他喜欢/心灵的轻松节奏/胜过大脑的韵律分析;抱歉死了/没有留下遗嘱,没有留下任何东西/除了几首歌,冷得像石头/在那双要求面包的瘦弱的手中。”早期的诗悲悯、理智,作为神父,像一个永恒旁观者因为爱与怀疑挣扎在尘世中,“这日子的颜色使天空成了寡妇”。晚期依旧在挣扎,但释然且坦然,显得明亮了许多,“我冲上上帝的通道/又退了回来”,“我向圣山爬去/想着天亮时也许会成为/一个诗人或者死人,/但不是成为疯子;/我已经是一个疯子。”
- smile2024-04-26 14:42:09北京
你的信仰,翠绿如一片叶子。 这样的时代:智者并不沉默,窒息于巨大的噪音。他们在无人阅读的书籍里,找到了避难所。 两位顾问的话得到公众倾听。一位叫喊着:“买!”日夜不停;另一位更是振振有词:“卖,卖掉你们的宁静。”
- fulinlei2024-04-27 18:17:51北京
R.S.托马斯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著有诗集50余部。多次获得各种诗歌奖项和荣誉,于1996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使用独特的诗歌手法,展现了语言的冷酷、纯粹,但其作品主旨最终都是对生活的肯定,充满自我、爱、历史与自然。本书是他创作生涯全阶段的代表作。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诗歌绝大部分是田园诗,以描写威尔士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历史和文化,以及农民生活为主。后期诗歌主题转向宗教,这些诗歌使他成名,他也因此被称为“宗教诗人”。面对日渐衰落的威尔士文化传统,他积极支持民族文化复兴,并身体力行,学习威尔士语,努力回归传统文化中心。他早期的田园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威尔士文化的忧虑,对民族未来的担心。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使这些诗歌在二十世纪诗歌史中独树一帜。
- hokori2024-05-01 19:47:08北京
“大地以不为人知的恩典把他养育,召唤他走向那副倔强的犁。”
- 浣小熊2024-04-28 09:19:27河南
《一只乌鸫在唱歌》精选了近三百首托马斯的代表诗作,所选篇目自1945年至2000年,贯穿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对诗人全部诗歌创作全 面而浓缩的展示。关于自我、爱、历史与自然,充满了同情、爱、怀疑和讽刺,读这本书能感受到身为人类一份子的快乐!
- hyper caffeine2024-04-27 22:15:35浙江
译得真好
- 施骥云2024-09-28 01:44:43上海
“就这样,两个老诗人/在烟雾腾腾的小酒馆里,/拱肩喝着啤酒,周围人声嘈杂,/夸夸其谈,用的全是散文。”
- 球眼2024-05-14 23:53:54海南
因为一首《赞美》来读,最后发现最好的是《赞美》
- 阿眯2024-08-22 09:11:52山西
观鸟的威尔士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