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时间之箭,时间之环》(系列书目)斯蒂芬·杰·古尔德【扫描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Shayne2024-05-01 18:55:40上海
感谢译者刘老师赠书。这是一位地质学史研究者开的脑洞,用箭与环的隐喻的二分重新考察了三位关键人物的思想,一反辉格式的单纯进步叙事。托马斯·伯内特的圣经地质学是要以当时的经验材料补全从创世到末日的线形历史;同时历史中的环节又构成了一个循环。詹姆斯·赫顿试图将牛顿范式沿用到地质学,认为只有缓慢的循环,没有独一无二的灾变(后者是科学理论的敌人),却由此抹去了地质学的历史性。查尔斯·莱尔则试图通过主张规律的恒常性而非具体过程的重复性,为进化论主张的历史留出空间,这是在均变论前提下的“最小化撤退”。这些考察表明,地质学本身就是自然律的内在恒常性(圈)和自然史的独异发生性(箭)的角斗场,二者的张力无法像钟表时间中那样通过让同一的单元机械重复来解决,而必须引入复数性过程间的原初差异、原初延迟和原初异节奏性。
- 海德格尔2024-05-27 19:55:10上海
地质学教科书对灾变论者的抹黑,其原因与启蒙理性有关。
- 鸿渐2024-05-09 12:33:37北京
胡克时代的人有6000年的过去,而康德时代的人意识到了数百万年的过去。
- 骆驼的披风2024-07-11 12:27:40浙江
作者反对地质学教科书神学-科学二分视野下的辉格史观,主张代之以时间之箭-时间之环的对立范畴:时间之箭象征着偶然、线性的历史进程,时间之环象征着恒常、循环的历史规律。基于这组范畴,作者考察了三位地质学家:伯内特仿照圣经的创世隐喻梳理了地质事件的线性历史;赫顿将牛顿的理论运用于地球演化得出了不断循环的世界机器;莱尔将赫顿的立场激进化彻底化形成“均变论”观点。在考察的过程中,作者揭示出两种范畴也是相互渗透的:伯内特线性历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也存在着循环式的对应,莱尔在晚年也承认了时间之箭的有效性。莱尔“速率均变”的主张仍通过教科书的辉格史观对现代地质学产生影响(华盛顿河道疤地),因此有必要修改教科书的刻板图像。
- 沙皮狗2024-06-03 08:42:31广东
没有开始的痕迹,也看不到尽头
- 弥思绿2024-09-09 12:25:37云南
可惜了书名
- 回到黑格尔2024-07-31 15:49:02陕西
土地 ——一个古老的故事
- 柏拉不图2024-08-22 14:37:53北京
理论是好理论,可就是写的太......,可能是因为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吧
- 栉海2024-10-01 00:17:51美国
写得比较松散,内容不算多,更像是一本充满神学与自然科学史诗意的杂谈,集中于箭/环间的一些往期地质学想象与研究,偶尔点明其局限而非聚焦在现代科学。读起来很放松。希望能给梦增添一些色彩。
- szgrcH2024-10-22 16:43:56北京
作者从地质学史出发,尝试用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来统摄我们理解历史的两种形式:不可逆性和普遍性。地质思想史分析很精彩。但于我而言,时间之环并非历史规律性的唯一表现形式,也不是解决沙之书悖谬的唯一途径——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规律性的概念来理解历史,时间之环作为一种过强的对规律性的承诺似乎仅剩历史学研究的意义。 翻译错误不少,在p.14 (英文p.10)引出两个核心概念的地方,居然还能把time's arrow错译成时间之环。此外,把核心概念uniformity翻译成均变也不妥,如文中state uniformity本来是指状态一直保持统一不变,翻译成状态的均变之后极易误解为状态在均匀改变,从而和原意完全相反。至于把classroom lecture翻译成课堂讲义这样无数的小错误,就不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