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许纪霖【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Wyomingite2024-07-08 14:04:13上海
时隔十六载,新版出来!
- 秀逗君2024-07-30 16:19:19山东
“知识分子”这四个字,在中古时期的几千年中,很大程度上是“士人”的同义词,士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统治了整个中古的思想文化史,进而进一步形塑了政治史的变迁,可以说,中古史的中国,是文化影响政治。然而自鸦片战争后,废科举,西学东渐,“士人”阶层一下被打翻在地,自1904废除科举制至1949新中国成立前的40余年期间,是传统“士人”阶层传统幻想破灭,同时又大举西化的“迷思”期,这期间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由北洋时期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逐渐变得受集权政治的影响,知识分子由此成为被控制的群体,知识分子的“噤声”更是千年未有之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分子群体“集体消失”了。有这个一个现象,近20年的出版物中,知识分子的身影集中在“西南联大”时期,这本书依然没有跳出这个时间段,这本书写的很好,也非常出彩
- 万人迷!2024-07-13 01:01:20湖北
许老师的新版后记写于2030年,时隔四年,不知有无内情。固然能挑出具体的毛病,对社会学的借鉴也略显生硬,但过了这么多年,此书的问题意识仍属第一流。
- ly的读享生活2024-07-22 10:17:39浙江
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因素离不开血缘、地缘、学缘、业缘、姻缘等,有很多资料谈及引介的重要,比如鲁迅对柔石的爱护,就有同乡的缘故。近代都市化的公共空间不一定是熟人圈子,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也是知识分子建构过程的重要因素,就像成员认可的家族徽章,区别于其他共同体的标志,让他们成为了“家人”。比如,林徽因“太太的客厅”,不管来访者出身、职业和社会地位,追求的是相似的兴趣、知识探索和人文关怀。不同“圈子”所接纳或排斥的对象有所不同,难免因利益、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等而相互攻讦,那么,这是否导致学阀的形成、还有后来内斗的源头之一呢?可惜这方面讲得很少。
- 文丐2024-08-06 02:14:31甘肃
序论可观,内容冗芜
- 韧勉2024-07-14 11:19:45北京
本书为许纪霖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创作的上海近代史领域都市研究群像,作者指出从科举废止后,士大夫到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型,由于背后资助对象的变化,近代知识分子少了政府的支持,使得他们若需要再社会上提高地位,需要一定的公共空间发表言论继而成就事业,那么这种公共空间最初只是开沙龙,办杂志、建社团,后来就进化到出报纸、开书店、形成党派,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蜕变促进了中华文化的革命与腾飞。
- 七月2024-07-28 16:14:11上海
此书从社会学视野出发考察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交际网和朋友圈。许纪霖的绪论一流,高屋建瓴,发人深省,至于各章节材料很充分,但是很多都只停留在材料层面。书中总结知识分子的盆友圈基本由于地缘、学缘、业缘、姻缘其中因素,基本上每一章都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叙述,看多了不免觉得疲劳。
- RDX2024-09-15 09:35:26美国
合著的问题就是水平不齐。最差的文章几乎命中我所有雷点:老问题没新意;几乎全是二手文献自己不做考证;乱用名人理论,基本上就是某名人说过理论框架X让我们看看X跟我想说的能不能扯上关系,尽管我其实没有好好研究过X;自己的独创理论就是强行拉几个例子出来分类。有一两篇凑合就勉强给个三星吧。我想问的是吹捧这种书的学界有头有脸的人士,不脸红吗?
- 仿生猫猫2024-09-08 16:59:30上海
序和第一章可读 梁启超谭嗣同等认为学堂报纸和学会是开发民智和社会改革的重要途径 查尔斯泰勒认为公共领域有两种形态:主题性的(区域性集会)和跨区域的(报纸杂志等) 这个“知识人社会”是自由的,也是独立的,但其根基是不牢固的 它一方面失去了与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与政治的制度性关联也是脆弱的。更重要的,无论是学院,还是媒体,都缺乏体制性的保障。
- 安Joyce2024-12-06 07:33:57湖北
以前的课堂真是自由有趣,秉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文人风骨,惺惺相惜,温良恭俭。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但精神却无比充裕。
- 滕雅望2024-10-31 15:40:18北京
在两千年的漫长古代历史中,中国士大夫作为四民之首,曾经是社会和国家的中枢,在朝辅助帝王共治天下,在野作为地方精英领导民间社会。士大夫阶层成为举足轻重的社会重心。到了晚清,由于镇压太平天国和抵抗外国列强的刚需,出现了地方士绅领导的私家军,本来一直被压抑的军人集团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渐渐成为左右中国政局的重要力量,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加速了“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解体。晚清一代读书人如康,梁等是从士大夫到知识人的过渡一代,而到五四,陈独秀、胡适、鲁迅、傅斯年、顾颉刚、闻一多等,则是比较纯粹意义上的第一代知识分子,胡适更是慨叹“也没有一种训练‘有为有守’的人才的地方”。新式教育的门第化趋势,传统士大夫对学校的想象,试图将学校理解为一个代表公论、制约王权的士大夫公共机构,但落地却不容易。
- 凌辰2024-08-15 16:19:22山东
三星半,可为不大熟悉思想文化史学者的入门通识书,许氏序言和首章确是大手笔,其余诸章与时下各专题的新论相比,实在逊色不少。
- 悲伤逆流成河2024-07-17 14:28:56江苏
这本书给我们深度的揭示了近现代中国知识人不一样的生活
- Evangeline2024-07-17 16:13:32湖北
很有意思的历史选题,纯学术论文集。
- 冷暖自知2024-07-17 21:43:14湖北
学人研究学人,现代的知识学人从心出发,寻觅纷乱变化的大时代中的初心,家国情怀,是溯源,也是坚守,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那些确定的东西,求真知的热诚,对于真理的坚持,对于传统的坚守,让这些知识学人成了时代最为清晰的注脚,他们思想的光芒,穿越了时空,今天读来仍然可以鼓舞,支持着我们,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才能坚定前行。
- 墨墨等侯2024-07-20 15:58:35河北
本书在历史研究和社会学角度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作者的研究分析,让我们对社会变迁、知识分子的变化和流动,以及阶层的变迁也有了更多了解和感受。把每一个时代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我们也会发现阶层的流动是循环往复的。每一个圈层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稳固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而这些想要进行突破,只能是不断的打破圈层,再重建。
- Ming2024-07-20 16:10:32江西
一直就很喜欢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们,感觉他们是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何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书带我从更生动立体全面的角度再次看到那些我所喜欢的知识分子们。
- 垃圾桶2024-07-13 11:35:12江苏
意外地有意思,行文流畅
- 地瓜骑士2024-09-07 15:25:01重庆
读至40页。
- 房顶上的猫2024-09-25 19:05:54北京
“然而造化弄人,天命难测,历史终究是‘万山不许一溪奔’,栖居在摇摇欲坠的十字街头的象牙塔里的精英,终究要面对内忧外患的沉痛现实,而‘七七’事变的烽火狼烟更是滚滚而至,最终这个近代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几乎烟消云散,荡然无存了,而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知识群体成了这个群星闪耀的群体在现代中国最后的绝唱。”一本初版于2008年的论文集,今日读来依旧新鲜,字里行间显示出一种旺盛的力量。本书的核心研究对象即是建立在近代出版印刷文化上的知识分子共同体,讨论知识分子与地域文化、城市空间、传播媒介之间的“协同动作”。个人认为,序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很好,尤其以第六章为最佳。“在意识形态两极化的社会空间里为自身的情趣构筑一个私人性浓郁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追求精神的独立、个人的意味和人文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