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盛世的奠基:康熙与清朝统治的巩固(1661—1684)》[美] 劳伦斯·凯斯勒 / 董建中【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很抓落石2024-01-29 22:21:54北京
不太严谨地讲,几乎是《鹿鼎记》的正史位面。上世纪70年代著作,不过读下来觉得,抛开具体观点不谈,从框架上讲,康熙前期政治史似乎没什么推进,现在要讲康熙前期政治进程,基本上还是这一套、还是这些人名。或许这就是缺乏档案史料也没有财政史敲边鼓情况下正史掌控叙事的一种写照。这么看来这本书作为康熙前期历史辅助读物,今天还是有价值的,毕竟对《鹿鼎记》烂熟于心的人更多。
- 横转中子星2024-01-25 11:39:04辽宁
本书原版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距今已有50余年,但是将其用作了解康熙如何稳步权利以及清朝平定内忧外患还是足够的。在对内上,他铲除了影响自己权力施展的鳌拜,与此同时又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的官场地震,只是把一些重要人物处刑,向其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解决北方蒙古和俄国的侵扰。在战争取得胜利的同时,在文化上他也着手加以学习。不仅学习汉族的四书五经,还学习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数学和科学。康熙本人也经常学习欧几里德的定律并加以演算。对几位传教士也是十分尊敬,车接车送。在康熙的努力之下,中国重新完成了大一统,奠定了清朝的疆域。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不能继续坚持传统满族的政治理念以及相关政策,必须走向与汉族相融合的结果。从今天来看,这种融合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 令狐德棻2024-03-06 10:22:07湖北
战后,洋人对清史研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狂热。。。
- 秋山雪見🍁2024-08-12 01:14:02福建
原版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论述模式仍是基于类似费正清的问题意识出发的,重点论述康熙向着“儒家理想君主”迈进的过程以及消除清初朝局中由辅臣恢复旧俗以制造的藩篱、为盛世奠基的过程。该范式的问题在于将清初视作一个单向发展的进程,着重描绘清朝君主作为“儒家君主”的一面而忽视了清朝君主的其他面孔,而今天的学术反思已经论述颇多。而书中涉及的思想史层面关于“统”认同的部分论述得过于简单而过于顺利,可以参考杨念群的解释,这是一个将“道统”与“治统”合一并对朱子学道统进行消改的过程。
- 饿霸地煮2024-01-25 10:53:42上海
没有很新鲜的观点,主要还是立足于康熙朝的历史意义,在于打破满汉藩篱,建立一个在政治上和民族上统一的国家。康熙个人面对满族内部满族本位主义者鳌拜等利益团体的掣肘,也面对吴三桂三藩和汉人普遍的敌意和仇恨,他必须努力平衡满汉利益,并且利用文武手段控制二者。军事上平三藩、台湾、准噶尔实现了儒教的大一统。政治上除鳌拜,建立一种满汉复职制,让满汉共同分享权力,作者做了调研清朝督抚数量旗人在总督上占优,汉人在巡抚上占优,而且旗人中汉军旗人更是大头。学术上康熙极为好学,中西并重,改造日讲、开南书房、向南怀仁等学习天文物理知识等,与此同时康熙也努力保持满人骑射优势,他成功体现了文武结合、知行的统一,让汉人从他构建的和平中获益,得到了他们对清朝统治的合法支持。
- 透明的心2024-04-20 12:00:21江苏
从治理的细节入手,关注政治危机的成熟判断,通过一个文武结合、知行结合的康熙形象,《盛世的奠基》用详实的史料、深刻的分析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王朝辉煌前的盛世……
- xingfuyxh2024-04-22 23:09:21江苏
康熙皇帝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面临内外挑战,通过智慧和决断稳固统治,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奠定清朝统一基础。这本书写得非常透彻,值得一读。
- 丛林小茂茂2024-03-16 12:42:10广东
没有什么新观点,只是描述了那一段历史。但因为不是国内传统史观,多少可以窥探到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 周粥粥2024-03-04 15:42:43北京
很有意思的历史,西方视角
- 无明2024-03-03 11:42:59上海
。
- 烟斗客甲2024-03-06 15:50:48上海
本书研究康熙皇帝早年经历和对清朝统治巩固的贡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学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劳伦斯•凯斯勒(1936—2020)的力作;1644年满人入境前的汉化早就开始,而清朝初期18年还是靠武力征服统治,1669年15岁的康熙挣脱辅政大臣的控制,他改变统治方向挽救了大清,1684年收复台湾完成了巩固大业;明亡来自叛乱后的财政负担,李自成攻进北京被汉人权势联合满军抛弃,带来和平就能平定天下,明末权力高度集中使得公共服务使命荡然无存,大量知识分子致仕遁世;兄弟合议选出皇太极,他与14个同族领袖向天发誓,十年后他完成走向皇帝之路,逐渐剪除兄弟羽翼集合更多旗下军队,创建独立的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仿效明朝的内阁制度,用官僚机构替代和硕贝勒权利,保留的各旗世袭统治要到雍正朝才结束……
- 朱颐钊2024-03-19 09:48:35北京
英文原著出版于1976年,所以除了《实录》之外,史料基本上都以《清代名人传略》为主。不过本书的质量依然相当不错,即便放到将近五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对英文公众读者很友好的《康熙传》读物。
- 子安是也2024-10-07 09:54:14广东
该书原英文版出版时间为1976年,还是海外汉学的研究成果,今年才翻译出来,其史料选用范围在今天看已然很狭窄了。书中很多论断也在今天被新的史料和研究推翻,如清代制度对包衣的界定;杨光先事件始末等已有更完善的研究成果。但是作为一部通史著作,该书在汉化论立场上的一些分析梳理还是能为我们对康熙朝历史提供基本的了解。
- Jargvci2024-12-13 13:29:20北京
无甚必要引进
- 异乡人2024-07-18 12:42:38浙江
有点泛泛而谈某些细节不够深挖
- 月下黑2024-04-27 22:47:21内蒙古
有点想起来《鹿鼎记》,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战沙俄,康熙7岁登基,30岁的时候就将天下捋顺了,实在非同一般。
- 回到黑格尔2024-08-16 18:46:43陕西
畅销书水平
- ZJL2024-11-21 09:54:25四川
时间线好乱,看的一头雾水
- 松老斋主人2024-09-30 12:17:34山东
原作名为《K'ang-hsi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Ch'ing Rule, 1661-1684》,从K'ang-hsi即可看出此书是使用威妥玛式拼音法时期的欧美学术著作,作为一本1976年出版的老书,于当今学人而言可能仅剩学术史意义,自然不会有什么很新鲜的观点;但其英文版征引的史料却可称磅礴,下至75年出版的《Ruling from Horseback:Manchu Politics in the Oboi Regency, 1661-1669》(亦是其第二章节的主要观点来源),远至大陆许大龄的《清代捐纳制度》、台湾地区“中研院”的出版史料均可表明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可称为时新研究。其所用史料及用词并不是新清史那套,反而受到大陆地区明清史研究影响,如李文治文。
- 渡头余落日2024-02-03 21:58:50山东
应该是本写给非科班or科班低年级的老书,从史料到论文有点老套。虽然师从何炳棣先生,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锅哈,史料和用词还是新清史的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