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娜斯佳的眼泪》(马里乌波尔三部曲)娜塔莎·沃丁【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乔峰
    乔峰2024-07-09 14:08:10四川

    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不管是作为乌克兰高级工程师的娜斯佳,还是作为德国中产家庭女佣的娜斯佳,身上的斯拉夫悲剧和社会主义悲剧那么互斥又那么融洽。 人们总说如果时间拉得够长,历史就是不断重复的。但看到本书结尾我完全不这么想了—— “不久前她(娜斯佳)申请了德国国籍,但并不打算永远留在德国。她只是为以后保留一条畅通的逃生路径,以防自己家乡发生新的灾变,比如新的饥荒、新的内战或者新的独裁统治。” 一语成谶,新的战争降临在她的国家。历史并没有那么遥远,历史就是今天。不知德国身份是否给娜斯佳及她的家人带来了庇护。

  • 藤原琉璃君
    藤原琉璃君2024-07-03 10:32:45上海

    21年读到第一部《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当时相对小众,写作为强制劳工被裹挟到第三帝国的母亲,非常喜欢,各种地方大推特推。22年时势变化,大家都知道了马里乌波尔,唉,书的幸运如果可以换来和平就好了…第二部写父亲的《暗影中的人》,弱了一点,担心会不会三而衰。新星这两年也循着这个路线出了《我们遗忘的一切》《未弃之物》,前者写后辈重走二战后德国被划归波兰土地农民的西迁路,后者是波兰儿子整理母亲的遗物,我很喜欢前者,也是国内绝少提及的人群,后者有点细碎,进入需要更多知识储备。现在第三部来了,抛开父母写了一个全新的乌克兰女人的故事,太跌宕起伏又真实细节了,细节多到这绝不可能是假的,而人生真是多磨难,想想故事的结束战争还没开始,娜斯佳的后续会怎样呢,很想知道

  • 新星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2024-06-25 14:10:16北京

    女人没有国家,但一直在战斗。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乌克兰经济崩溃……一代人的流亡与迁徙,全人类的恐惧与自由。当代东欧版《奥德赛》,马里乌波尔三部曲终结篇,最后一块东欧私人史拼图终于完整!

  • 烨伊
    烨伊2024-07-17 23:15:28北京

    看看历史再看看现在,生在这个国家的人到底做错了什么。结尾甚至有些黑色幽默了,身份的倒置竟带来同样的结局,天空海阔,何以为家。

  • ly的读享生活
    ly的读享生活2024-07-18 10:04:00浙江

    在《她来自马里乌波尔》里,娜塔莎的母亲叶夫根尼娅嫁给那个比她大20岁的男人,因为,在1943年,这个男人或许可以帮助她逃离当时的困境,是战争促成了这桩婚姻。大半个世纪之后,在《娜斯佳的眼泪》里,来自乌克兰的家政女佣娜斯佳,为了居留证,嫁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德国男人,成了被他控制以榨取劳动价值的机器。命运的齿轮在转动。在娜斯佳的眼泪里,娜塔莎看到了母亲的那份乡愁,那是她童年猜不透的秘密,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们。“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一些微不足道的普通人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所牵系的记忆,以及对于流离的“身份”的追问,深刻地进入了历史的进程。因此,微观的个人记忆变成了对宏大历史的实际回应。

  • R.
    R.2024-07-10 22:12:46海南

    女人既没有祖国,也没有返乡之路。

  • 沁云
    沁云2024-07-12 09:39:53北京

    【2024已读24】对一位当代乌克兰女性一生的记叙颇令人感受到其坚韧生命力。不过我认为作者需反思她自己的“拯救幻想”:虽然她提到对娜斯佳的数次伸出援手皆因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乌克兰母亲,但行文总令我感到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对东欧人和东欧文化“偏执”、“落后”、“非人性”的刻板化凝视,却缺少同为女性因而对对方产生的深刻理解。娜斯佳本人的怀乡之情则被刻画为她对西方世界顽固的不融入,作者更将其完全归因于乌克兰传统文化及苏维埃教育的糟粕,这一点很难为我这样的读者所接受。结尾娜斯佳的返乡也被描绘为一种实用主义的精明算计,对娜斯佳女儿对母国的恐惧心理亦描绘得片面且缺乏同情。和读《布达佩斯往事》时一样我想问:你们这些认同于西方话语的写作者整天标榜“人性”,为何却总在你们注视着的“东方”人身上看不到丰满人性?

  • 米粉队长
    米粉队长2024-05-11 15:55:12北京

    唰唰唰看完了编辑的稿子,三部曲里我觉得最好看的一本💫

  • 四火火火火
    四火火火火2024-07-11 14:05:31山东

    关于一个女性的精神流亡,从乌克兰逃向新世界,终日颠沛流离辛勤工作,顾不了其他出卖婚姻权利,终于作为德国人的遗孀,娜斯佳现在拥有了永久拘留许可,她只有两双鞋,一双夏天一双冬天,还有两条牛仔裤,必备品只剩下咖啡香烟和她的书,一道彩虹,或者一次日落,就能让她心醉神迷,消费世界的吸引力多年来都无法动摇她半分,她无时无刻挂念着远在家乡的亲人朋友们,生活早已在她世界里纷崩离散,当她走在大街上,无法理解自由是什么,惶惶不可终日,害怕紧闭的房门会在半夜被敲响,让她出示尚不存在的证件,那些迎面而来未知目光探究眼神落到身上轻飘飘的,却又紧紧的缠着她的手腕,她不理解节日庆典那些庆祝的时刻,在某一日欢聚的意义,因她一直从未忘记生命中恐惧会猝然降临,无论身份是乌克兰高级工程师,还是一个出色的清洁工,她从未背叛过自己。

  • 林下何须问
    林下何须问2024-07-15 17:29:29广东

    其实前面描述娜斯佳的个人经历部分还是不错的,唯一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后面不少对娜斯佳以己度人的论断,将娜斯佳的不融入归为无法根除的“斯拉夫病症”,“无可救药的自卑情结”云云,以及各种“她认为”、“她不相信”、“他们被灌输”只会频频令人翻白眼,真想更真实呈现对方的想法,何不直接把话语权让给到对方,让对方说出“我怎么想”而不是作为转述人的作者怎么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身上,好在最后作者还是回归到对娜斯佳生活故事的描述上而不是对自己所不理解的行为的评判上。

  • 蜉蝣
    蜉蝣2024-07-09 22:42:58江苏

    很久之前读过第一部,一直就知道第三部曲还差一本,没想到是写的自己的“朋友”的故事。 这一切的经历书写下来似乎有些魔幻,自己故乡的前夫,以及难以置信的德国丈夫。 不断的想留下来,却不断的想回去,身份,语言,身份认同的隔阂一直撕裂着这些人。 新的国籍只是一条逃生的路,以防止新的饥荒、新的内战或者新的独裁统治,可谁曾想奔波总是不停息,不知道身为德国人的她能否继续躲避这一切。或许,永远没有祖国。

  • 月亮好圆
    月亮好圆2024-08-05 06:59:57云南

    人是环境的产物,无论你喜不喜欢,厌不厌恶,那些YSXT在你身上留下的烙印注定将伴随你终生。出生在那片土地即是原罪。 我看到了一个艰难求生的蝼蚁,也看到了自己。

  • 雲雀
    雲雀2024-07-16 22:46:10四川

    并不能算作是完全没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小书,读起来很流畅,但隐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味道。本书可惜之处在于其将沉重之物往往阐述的太过轻微。

  • 华之敖不理解
    华之敖不理解2024-06-24 11:19:27北京

    之前只知道女人没有祖国,但读过这本才知道,女人不仅没有国,也没有家。封底上写着:“一个没有德国居留权的乌克兰女人。一个无权留在乌克兰的德国女人。”上面没有写出的是,这是同一个女人。永远在流亡,永不止歇的女人。

  • malingcat
    malingcat2024-08-20 17:13:30上海

    有的悲伤太过悲伤,悲伤到很难言说,只剩眼泪。一个朴实的故事,可是乌克兰,德国,前苏联,俄罗斯,犹太人,全是敏感词。

  • 阿心
    阿心2024-07-28 09:27:12北京

    奥德修斯漂泊数年,终能与家人团聚,那只是英雄的传说。娜斯佳流离半生,却仍然归宿难寻,这才是凡人的现实。无国又无家,回不到来处,也到不了什么应许之地,唯有靠着女性被迫拥有的无止境般的坚忍,在罅隙和漏洞中求生存,于无中创造一丝有,然后继续随着历史的风波漂流。挺喜欢后半段,两人合住后的生活并没能理想化展开,而是显现出另一种无法消融的隔阂,讲出了女性互助最难的一题。苦难造出不同的牢笼,即使曾被同一片阴影笼罩,她们也只能短暂拥抱,再用余生各自消解那些无法向旁人尽述的苦痛。

  • 451½°F™
    451½°F™2024-08-06 20:49:09上海

    20世纪那个制度的建立和崩溃改变了千百万人,而当某种邪恶被消灭,所谓自由降临时,对于娜斯佳而言并没有多少变化,这个世界依旧是敌意和艰难的,女性需要依附的东西太多,而真正的独立又是如此虚假,这才是女性的真正困境。

  • 伊夏
    伊夏2024-08-08 16:44:22江苏

    某种极端残酷版本的《女人的事》。流亡的女人啊,只求可以在这世上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但世上的仁慈那么少,她的亲情友情爱情在这个不讲理的背景下,几乎全部被剥夺。书名虽然叫“娜斯佳的眼泪”,其实娜斯佳在整个人生里很少哭,我觉得也很合理,她的眼泪,这个世界不配。

  • 闻夕felicity
    闻夕felicity2024-07-09 19:39:25江苏

    ①非常喜欢娜斯佳,她的人生几乎可以写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了(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但风格应该是南美的),她对独处和读书的依赖也让我非常容易跟这个人物建立共情;②安德烈的女儿离开东欧进入自由主义文化之后被物质滥用所吞噬的部分让我想起了凉山;③结局也充满讽刺,一个无法留在德国的乌克兰女人成了无法回到乌克兰的德国女人;女人没有祖国。

  • 连木木
    连木木2024-08-09 15:41:21北京

    娜斯佳碰巧是“我”决定雇佣的下一个按响门铃的人,然而她的命运、经历却绝不是随机的。她严以待己来对家庭做最大限度的支撑,这也反向支撑着她自己的信念;她的整个认知体系,看似在东西间飘摇,却其实始终保持着最原本的坚固与荒凉;她和那些移民一样,身体离开了,灵魂却留在那里,而搭上婚姻命运赌来的合法身份,又让她的境遇成为故事最初模样的翻版......娜斯佳的眼泪,是对祖国的乡愁。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