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汗青堂)》蒂姆·布弗里【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胡小猴2024-06-10 09:35:14江苏
过剩的悔感和罪感引起绥靖,被害人自信激发攻击性。本书细细梳理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主政者及各路国际关系掮客在(主流民意裹挟下)对一战的追悔心理和对凡尔赛条约的负罪心理的支配下对纳粹德国一绥再绥终不能靖的失败博弈经过,力避小战的结果是招致灭顶大战。
- disguiser2024-05-14 20:26:48辽宁
英文版,典型的纪实文学风格,不过不失,没有什么新的观点,但是梳理的很细致
- 韧勉2024-07-01 13:42:33北京
本书讲述的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政治家由于自身性格软弱与意识形态认知错误而产生的绥靖政策,加之苏联对德国与欧洲的暧昧态度,使得绥靖政策大行其道。本书作者指出为绥靖政策辩护的依据基于四个方面:其一,英法重整军备的糟糕状况意味着,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在1939年的秋天之前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其二,战争在此之前爆发会分裂舆论,而且很可能会分裂大英帝国;其三,直到捷克斯洛伐克在1939年3月遭遇入侵,希特勒才被证明是不可信的;其四,试图通过向纳粹德国做出让步来避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的恐怖是值得一试的合理政策。苏联对克斯洛伐克暧昧不清的态度左右了战事双方的势力变化。绥靖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张伯伦下台,丘吉尔上台。深远影响是波兰政府感觉被英法苏背刺,也导致了波兰政府至今对几国政治立场始终抱有戒备。
- 瓦西里耶夫2024-06-16 18:31:20甘肃
书写的很不错,非常的细致,资料也很丰富,而且多数都是一手史料,从英国视角出发的,从出发点和过程来看对于人物、事情分析也是非常的客观和公正,不管是对张伯伦、哈利法克斯、丘吉尔、安东尼艾登都很好,算是24年又一本很好的书了。和平主义、对战争的恐惧、对自身战略地位的误判、对德国的(历史的和现在的)自然恐惧,党争影响、对美苏的低估等多种因素让英法错失了机会。就如最后一句话所说,“从任何意义上讲,这都是一场悲剧。” 不过p111是不是少翻译了?突然提到爱德华的退位而没有任何的叙述,还有翻译问题,部分词前后翻译不一致,比如陆军总长应该是总参谋长,美国副国务卿威尔斯,《纳粹—苏联条约》应该直接译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或者用括号、脚注等标识,卡廷森林这种熟知的名词最好也不要翻译成其他的,有些长句翻译也有问题
-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07-31 11:50:21陕西
《慕尼黑协定》在今天被视为绥靖主义巅峰,英法等国将捷克斯洛伐克当作一尾抛下船的小鱼,用以安抚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扩张野心,并且自以为为世界带来了——按照张伯伦在舱门前对欢呼人群发表的那段演说的原话“我们时代的和平”。但结局如我们所知,不到一年,希特勒便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并与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终于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张伯伦的那句名言也成了插在绥靖主义上的一根带有倒刺的毒箭,绥靖主义被挂在了历史的路灯杆上,时不时就被拿出来嘲弄鞭挞一番。而当时对绥靖严厉抨击的丘吉尔等人,却成了早已洞破希特勒野心的先知,当丘吉尔在听闻慕尼黑协定即将签署后,看着那些为和平欢欣鼓舞的民众发出的那句慨叹“可怜的人们!他们几乎不知道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他们。”也成了一句预言。
- 陆钓雪de飘飘2024-06-12 18:50:36山东
1929年,在拉姆齐·麦克唐纳第二次成为首相时,他庄严地宣布:我们打算做一些思考。稍后他补充道:一定不能胡闹。正如马尔科姆·马格里奇所观察到的那样,在这之后思考很少而胡闹很多。与之相对,内维尔·张伯伦不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胡闹更不可能。尽管他意识到在68岁的年纪成为首相已经很迟了,但他依然“高兴有机会将一些该完成的事情完成”,并决意要“留下我作为首相的印记”。在理想的世界里,他希望他留下的遗产是在社会改革方面。然而,到了1937年,世界远非理想的模样,这位新首相将几乎不可避免地被迫在外交事务上花掉他的绝大部分时间。一如既往地,张伯伦已强烈地意识到了他需要做的事情。安东尼·艾登在1936年春天的一次晚宴后记录下了一句常被引用的话,奥斯汀·张伯伦告诫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道:你对外交事务一无所知。
- 修心2024-08-08 10:08:01江西
翻译有一些不清之处,尤其是围绕捷克斯洛伐克开展外交斡旋的章节,或者原文就是如此?总体上看,是本佳作。
- 耐克内衣2024-07-14 15:22:50湖北
观点没什么新意,但细节有不少惊喜。
- 塞上燕脂凝夜紫2024-09-28 04:56:26山西
翻译0
- maclane2024-09-08 22:19:44江苏
太过琐碎
- 何大宇子2024-11-03 20:14:57北京
丘吉尔吹过头了 其他还行。 详细描述英国上层对于德国的反应 很细,每个人每个事件
- 溺在水瓶里的牛2024-09-25 21:08:51江苏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就像马其诺防线,是一个华丽的妄想,无法随机应变,耗尽筹码,固化战略思维。1935年的罗马,墨索里尼就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英国不是集体安全问题上的朋友并且会屈服于强权。这两个结论不断被论证,张伯伦像小男孩时一样努力、努力、再努力。想从危险的荨麻地里安全地采下鲜花。事实上,他的努力是让希特勒坚定得陇望蜀的退让 时代的镜子里,他像一条落败的狗一样去舔纳粹独裁者的靴子。每一次为了绥靖暴君的渴望而舍弃一个潜在盟友时,只不过是将那场假装自己一直在努力避免的战争拉得更近并且令其更加不可避免。
- 向上游的鱼2024-10-17 09:41:33湖南
没读完弃了
- readerzhao2024-11-02 11:42:48北京
一本从英国角度出发的很系统的绥靖政策史,可惜翻译得不好。
- evanse2024-07-06 18:24:01北京
非常详细地描写了白厅如何一步步对希特勒、墨索里尼乃至莫洛托夫退让,造成欧洲终于走到战争
- 雾凇2024-06-15 23:28:48北京
主要讲了英国在二战之前为了避免再次陷入战争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而最终失败的过程,内容很细节。 早已有人敏锐地察觉了德国军国主义复兴的危险苗头,然而在对德国当时处境的同情,对希特勒真实目的的误判,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主流公众心理,以及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英国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试图达到某种集体安全的目的。 于是,德国不断提出更多要求,英国不断做出让步。最终,绥靖政策不仅没有达到其目的,反而助长了德国的野心,任由世界滑向了战争的边缘。“给鳄鱼的脑袋瘙痒以期让其惬意地打呼”的绥靖政策本就无法成功。
- 薄暮秋风起2024-06-19 09:46:16山东
争取时间的审慎绥靖好过毫无准备的表面抗争——我说的就是现在的欧洲
- 书山之虫2024-08-04 08:10:54浙江
精读No8.5!这本书对战争本身基本没有着墨,都是讲二战爆发前的一系列事件,尤其是张伯伦政府的绥靖政策。且不管张伯伦这批绥靖派是否为了和平而选择一再退让,以他国的领土主权来献媚德意就令人恶心到发抖。整本书翻译水平较差,常有读得不是很通的语句,胜在对于战前人物和事件介绍得颇为有条理。内容4星,翻译扣掉半颗星,总体3.5星推荐~
- 施骥云2024-07-31 13:01:31陕西
流畅详实的故事化记述,“而纳粹政权的所有恐怖之处也是在战争结束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 451½°F™2024-07-17 23:49:42上海
「绥靖时代」的产生一来由于英德关系在战前良好(英国人颇为认同纳粹对德国人精神面貌的改观),二来当时欧洲主流希望借纳粹打击苏共,三来则是传统贵族政治博弈制度面对希氏流氓崛起的后知后觉。不过任何历史研究回头帐难免都是事后诸葛亮,一切历史经验教训事实上对后世毫无帮助(联系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