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走过一座海》王柳云【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闻夕felicity
    闻夕felicity2024-04-04 15:57:29江苏

    粗粝却爽快,直白而诚实,坚定且不乏生存智慧。读来像感冒鼻子不通的时候蹲在地头啃辣椒,迎面辣出一个鼻涕泡。对王柳云来说,贫苦和逼仄是人生开场,聪明和努力换不来靠读书改命的机会;因为身而为女,又加上了婚姻错配奴隶主的苦,从此活成一个填不满的窟窿,哪怕有机会逃出生天、纵使自己肯吃苦、不怕下死力气换钱,钱也总往没出息的男人就地躺平的无底洞里流。以此为前提,王柳云在大中国流转四方,谋生也谋画,学画和画画才是她真正存在的方式。像是一种错配——渴望智识与共振的灵魂偏偏要装在困苦的皮囊里;又像是一种苦炼——非得用困苦来考验灵魂对智识与共振的忠贞与坚持。走过大半个中国寻找一个角落放下她的画架的王柳云,没有什么能打倒她。

  • 木卫二
    木卫二2024-04-18 12:42:17广东

    因有杨本芬奶奶做序,大致知道,它是一本素人作者的书。早前也关注到王阿姨报道,身份有多个:画画,保洁,家政,民办学校美术老师,进城务工者。正如大芬油画村在我看来,始终是流水作业(而流水线能养活很多人也是不争事实),作为读者,很怕它是时销题材。好比从文体上,它是作者印记相当明显的非虚构,又像苦涩的散文。前半段完全是贫穷学画记+南方放浪记,可以人间游记来读。过眼者,皆身负重担,劳形伤神。到了北漂,它又易变为打工文学。书有一层又一层的油画涂料,画板之上,风景之下,最核心的作者身份,其实是女人,以及在老去。所以,几乎所有人事物,很容易勾起王老师的自我认知。我对画一窍不通,她的文字,则让我很想去屏南双溪看看。还有出了地面的机场快轨——许多瞬间就那样平行而过,人与人,互为沙尘中的凉薄风景。

  • 大路
    大路2024-04-29 13:57:37河北

    近几年“素人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但从我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不分业余还是职业,它只跟表达相关。发自内心为灵魂写生的表达都属于写作,哪怕没有一个读者只为自己而写。因此文字才并不因为作者头衔是否闪耀而分出无谓的层级。写作也因此才真正成为写作者的一种精神的出口,一种无可取代的救赎。 读完此书,回头再看作者不无灵气的画作,朴实动人的叙事,自由无羁的字迹,给我印象都是这是一个胸中有气象,有丘壑,有乾坤的人。既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非凡的人。字里行间读出一种令人感佩的大气与坦荡。而真挚诚实的表达总是能让内心敏锐的读者一眼识别,并被文字承载的力量与尊严打动。 走南闯北的经历让她的文字释放出一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力,而在不断开拓与创造的过程中,生命被赋予愈发绵密而深沉的质感与重量。

  • 一只蠢璐
    一只蠢璐2024-05-01 23:24:35广东

    中国妇女的生命力真是太顽强了

  • Morgan
    Morgan2024-04-30 08:03:58浙江

    感谢后浪,挖掘草根的小众作者真是功德无量。虽然这种自传性的写作有局限性,也许写尽了经历就枯竭,再写不出别的好东西,但能看到几部让人惊艳的作品也是读者的幸福。 王柳云阿姨的文字比她的画更吸引我(因为我不懂画但可以腆着脸说略懂什么是好文章),她写如何学画的前半部分是我最喜欢的,特别是她出去游历时对景的描写。没有钱,徒步或骑车,可能会饿肚子也可能会遇到好心人帮助,但她完全不畏惧未知,自由是她的本能。 有时读着读着会忘记这是一个年过半百以打工为生的女性写出的东西,因为实在写得太好了,读不出社会与环境对她造成的影响。 她倔强且骄傲的活在对她不公的命运里,咬着牙用她的梦(画画)来抚平痛苦。 她不会用文字渲染痛苦的氛围,只是写出来,并且心无旁骛的活下去,像她这样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人不可能会放弃生活。

  • malingcat
    malingcat2024-04-17 13:01:23上海

    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经过的事儿。文字粗粝得很天然。

  • 黎戈
    黎戈2024-04-14 12:13:14江苏

    我妈的评论:“看完之后,作者让我看到了我未曾见过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观、世间百态。作者有一个爱好:画画。她走南闯北,去学画、卖画,当美术老师,为了生存也去打工。同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我感慨她的力量,她是一个坚强的人,任何事情都打不倒她,为了理想勇往直前。”

  • 伊夏
    伊夏2024-04-25 10:20:47江苏

    最初从媒体上关注到王柳云,就觉得她值得出本书。现在同行们已经把它做出来了,真好。很多句子质朴而真切。“画画就是画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的所有。”有的句子也许没什么深意,但因为是她,可以有深意。“离开出生地在外,我便再也没有找到过方向。”

  • Jonathan
    Jonathan2024-04-15 22:33:32北京

    书最后一句写到:“在北京又是一年春好日,窗外已是绿意欣欣的样子。”合上书有种莫名的感动,这个没有读过什么书饱受坎坷的乡土女性用这样一本自传写尽了前半生的漂泊人生。书里数不尽的芸芸众生是她身边走走离离的社会最底层的过客,是这个土地最真实的反映。王柳云大姐之所以能这样一路走来是因为她有一颗爱绘画的心,因此她爱观察爱感悟爱生活,这让她在艰难中存有一种精神富饶的希望和向往。人无论出身无论贫富无论美丑,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那么他/她一定能在纷繁不安的环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我不知道王大姐于2023年春天的北京写完这本书后的生活是怎样,是否还在黄寺或是东三环的某个写字楼里做保洁。一年又过去了,希望王大姐如她画中的那条激流奔涌的河,尽管有浪石险滩怪凸岩崖,但河水依旧不安分的坚定着流向远方。

  • 自然
    自然2024-04-15 13:44:27天津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王柳云的报道,《走过一座海》是王柳云的自传,全书收录了41幅油画和作者手写的一封信。 油画大多画自2022、2023两年,细心的观赏后发现:2023年的画作很明显,王柳云老师内心多了一份笃定。 自传作品就应该这样,作者拿出对读者的一片真诚。本书文字质朴像是和老朋友聊天,自传叙事沉稳,写回忆客观,感情克制。 文章细腻理性,娓娓道来不慌不忙,像用一支笔画了作者一生过走的路程。 阅读王柳云的《走过一座海》,可以感受到作者不论是画画还是写作,手有多稳,心就有多暖。整本自传像她的画充满了灵性与厚重。

  • 麻绳
    麻绳2024-04-23 18:10:02北京

    与《我在北京送快递》、《我的母亲做保洁》属于同一类题材,都是一种谋生纪实,只是这个作者的生存更为艰难,生活也更漂泊。由于有绘画的天赋爱好,所以观察和描摹世界的能力也更突出,所以会被这个50多岁的普通劳动妇女文字的表现力惊艳到。更喜欢后一半,就是河南和北京的部分,这里有更多的世态炎凉和生活重压,也喜欢作者自然流露出来的很朴实的善恶观,有时甚至带有一种不加掩饰但也有点可爱的尖酸刻薄。绘画给她黯淡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希望她有一天能靠这个改善自己的生活,让晚年不再颠沛流离。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是,想找个安静平和的地方去隐居,像书中的双溪那样的小镇,大城市太狰狞了。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24-04-13 20:28:00山东

    我要思考就如同英国人要说英语。我生性古怪,自己的生活堪忧,操心别人的事,好比一只野生黄鼠狼挨家挨户地在人们的屋檐下徘徊,让世人大跌眼镜,想不明白我究竟怎么回事。自打我外出学画,村里传起风言风语,乡邻们一再向我丈夫追问。他是个心思纯净的人,愿意相信我,也懂我的性情,但还是硬着头皮来找我。我卖了不少画后才回家,丈夫因听不惯别人说三道四,所以为了面子,在村及镇上极力宣传他妻子了不起。人们感到非常矛盾,不知该从哪方面评价我,因此一时无话可说。可到了2019上半年,我回到台州,没有画画,更没卖画,而是去县城打工。人们对我的看法又回到原点,在背后议论我,说秋天的蚱蜢还能跳几寸高,并教诲我别再异想天开,要正经过日子,仿佛我没有好好过自己的生活似的。我得离开这里,去遥远而安静的陌生地,去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

  • 乌冬
    乌冬2024-06-30 18:01:26上海

    既然拿杨本芬作序来宣传,那就以其对比举例:读杨的场景描写我脑子里是景色画面,读本书作者的描写脑子里浮现的大多是地图路线;语言运用可见一斑。 另外,用词过于刻意以至于做作,空有叙事而缺少情感内涵。 不是风格相似就可以归为同类作者。 我认为文字绝对可以反映出作者内心,这本文字体现出的内心我不喜欢,越读越不喜欢,后半几乎纯粹为了读完而读完。

  • 撒旦的表妹
    撒旦的表妹2024-05-15 08:54:13内蒙古

    作者应该读过不少历史文学类的书,从她的行文能看出一点学习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风格,跟她的经历和性格一样粗粝、直白,未经雕琢的作品总能轻易打动人心。这本书算游记,更是自传。 杨本芬和王柳云,这些“高龄”草根作家都是经历父权社会严重打压歧视下成长起来的普通底层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但即便有各种限制,一旦有机会,她们就能在看似遥不可及的领域闪闪发光。年龄、学历、职业都不能成为她们的桎梏。 我看到的不止是一本书几幅画,更是女性群体无穷的智慧和能量。

  • 小波福娃
    小波福娃2024-10-03 22:20:47上海

    写得糙,但值得鼓励。

  • 韧勉
    韧勉2024-04-14 16:01:57北京

    通读全书可知作者王柳云是一个从底层奋斗出来的独立女性,她命运多舛,但又热爱生活,全书记述了她去福建南屏双溪学画后一路游历一路打工一路考察的经历。从南下深圳北上北京东去杨州西到西安陕北银川,遇见的有热心收容流浪青少年的老师,有以教画为名的骗子等人世间万象。她的叙述关键点最多聚焦于底层人物中漂泊在外四处打工的中年女性,她们有的遭遇丈夫家暴,有的是家中变故欠债难还,有的是儿女已三十多岁还游手好闲地啃老,但她们仍是坚强地活着,甚至盲目地顺从和忍耐。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里,也有温暖和光明。作者王柳云本人的经历也是一边打工一边作画、看书,日子虽苦但用自己的阳光活力积极影响她周围的人,后来也得到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卖出了一些画并写下了此书。相信看了这本书的人也会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努力改变自己心向光芒!

  • Fleurs.哼哼
    Fleurs.哼哼2024-04-22 16:17:28河南

    于是,我看到她穿着一身花背对着站在她的无数画里,山、川、海、木在日月的辉映中开出无数个大小各异新的她。 一阵风过,绿云扰扰,无数的头绳解脱,和花瓣扶摇直上。她们渐渐转过身来,用几百种的乡音朗诵自己的历史,像阿卡贝拉一般在水墨和油彩间翩跹 只隐隐约约,交交错错的在最后听到一声和鸣:恰如“莫娣”的旁批: 浮生三千既夙定,画意万卷只是情

  • 阿梦
    阿梦2024-05-20 10:42:56湖北

    低处写低并不总是底层式的,一个人的话语体系较之其生活的环境,更贴近于其接受的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王柳云的文字是属于底层的,粗粝的是生活犹如摆锤将人反复压实压碎,同时也是未经权威话语侵染过的语言风格。通过王柳云的画和文字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有天分、肯吃苦、走南闯北的人。然而,她的丈夫像是一只吸血的蚂蝗永远有还不完的债等着她来填,在日常生活里能够小来小去接济王柳云的只有她的女儿一人。王柳云自己,以及她因为工作、学画认识的女人,在各自的婚恋中其伴侣多数不能为其提供情感与物质的支持。王柳云没有将这种现象放在一个前置的道德批判的语境之下去讲,她笔下的女人并不呈现为一种受难的圣女形象,她们有优点、有糊涂,而且时常处于一种逃逸的可能中。

  • 希谷
    希谷2024-05-10 16:10:13四川

    作者在困苦环境下坚韧面对生活,依旧对绘画求索求知,收拢散乱的心,慢慢找回自己。

  • 耐克内衣
    耐克内衣2024-05-06 01:55:50湖北

    朴素的语言,温柔却又坚定。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