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男孩》J.M.库切【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push my luck2023-11-09 00:30:11四川
教科书般回忆童年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特别喜欢全书结尾的这句话:“他该怎么把这一切全装进脑海,这些书,这些人,这些事?如果他不记得,谁会记得呢?”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写一部关于自我的小说,把自己最珍贵、最怀念、最为让我们感动的生命瞬间通过文字将他尘封在这一最为古老同时也是最为不朽的形式中去。
- Canme2024-04-19 16:15:09湖北
一个心思细腻的男孩,对母亲的爱,对农场的喜欢,农场生活的向往,在学校中所受的表扬和歧视都刻画得很到位。书的结尾安妮姨婆的去世,让男孩不得不思考关于死亡这一课题。“这些书,这些人,这些事?如果他不记得,谁还会记得呢?”我们是自己家族已离世长辈存在过的证明,直到我们死去,他们才会消失。
- 烬余2024-01-10 18:35:41江苏
一个青春期的男孩,沉默懵懂地观察着他周遭的一切,自觉自己跟别人不同,可是又逐渐感受到落差。
- 一起去看炸大楼2024-01-16 21:18:52上海
读完了。
- 乌拉那拉·玛润2024-03-12 11:49:09广东
这个男孩什么也不懂
- ZERO2024-03-13 13:57:54湖南
我想这应该算是一本非常贴近现实、贴近多数普通人的自传小说吧,少年时期的迷茫和叛逆,以及不断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不过库切书里多了其它矛盾罢了,至少我们是没有双语身份的冲突,库切自己作为南非白人对这种冲突的协调寻找可能是他一生都需要找到答案的课题吧。 不仅仅是主人公,还有他父母过去的回顾,感叹生活真是那玻璃杯摔碎后的一滩废水啊。
- ✨冥王星🌙2024-01-13 07:00:08重庆
库切笔下这个男孩敏感、阴郁、还有一点点自命不凡。跟随着他细腻的视角,感受周遭事物和自我萌芽的碰撞。大到涉及种族国家,小到弥漫在童年生活里的爱。对母亲的深刻洞察让人动容,一方面希望母亲有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又渴望母亲永远坚如磐石为他遮风挡雨。爱与自私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孩童独有的残酷和天真。这本书不仅是对童年的追忆,还是一首给母亲的挽歌,极其真实地谱写了一句复杂的“我爱你”。
- 阳光野良医2024-03-01 16:07:53四川
农庄之于库切好比小院之于我。太喜欢第十八章了, 母亲用冰冷的目光审视他,到头来却只能痛苦的说着“等你有了孩子”,可孩子怎么可能理解呢 。
- 茉莉的茉。2024-01-02 17:26:10北京
2023.12.25 我读的是这个版本。
- 秋准。2023-12-16 20:19:02广东
男孩怀疑一切,接受一切。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知道。逃离母亲的爱,杀死沉默的父,追索被自己丢向深渊的糖纸。
- 532023-12-31 10:51:39吉林
4星。库切的童年,有太多的疑问,好像他从来不沟通一样,没有人陪他说话,没有人给他解答,他懵懂,连宗教他都胡乱选一个。母亲好像是专门陪伴弟弟的,父亲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甚至有时候可能不存在才好。喜欢百鸟泉农场,喜欢看书,是个安静的男孩。全文叙述有点安静,安静到看上去有点平淡,嗯,那也先四星,看看英文是不是好看一点。
- 橘外小海狸2024-01-08 16:03:42黑龙江
平淡普通又深刻沉重 如果他不记得,那还有谁会记得这一切呢?
- spring2024-01-07 14:44:52上海
这本书几乎没有什么童真,美好而温柔的东西,有的是青春期眼光下对很多事物的冷酷,多疑,困惑,对怎么融入车水马龙,不知路向何方的躁动。我们明明经历过,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影响着我们,而只有少数的人愿意写下来。
- 叶左2024-01-19 21:34:07北京
库切写《男孩》:如果他不再是自己,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八堂课》里库切的问题是:别人都跟生活妥协了,为什么就你不能? 写板球虽然多,但写的非常好。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在球场上无可遁形。在棒球场上每次找寻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可能是为数不多能揭穿自己的时刻。向父亲单方面发起的战争和十三岁的敏感,没人在意却是那么沉重,以至于现在回想起仍然悲观绝望,那时新的丑陋的自我似乎还在身上攀附着,无数个自我的灵魂隐藏在身体的各处。这些东西,自己不记得,谁还记得呢。
- 沙音2024-04-28 22:58:51上海
奇特的政治隐喻,形式很难形容,应该具体形容的。边缘的、伪装的。
- 七月莲华2024-03-31 23:02:35辽宁
3.5
- 姫胡桃2024-03-27 03:33:44福建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在耶稣三部曲中库切是用自己和母亲的相处模式来叙写伊内斯与大卫之间的关系的。“手里拿着网球拍,站在貌似草原的某个地方,母亲用胳膊搂着狗的脖子”,这一段完全是在描述伊内斯呀!
- 洋葱2024-04-10 15:28:55智利
一个惊奇:他居然不是gay
- 三岛的玻璃球2024-05-21 10:22:23北京
3.5。全文都是“他”的上帝视角,写的是10几岁青春期孩子的困惑(第一次读认真写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 政治变迁带来的生活动荡、种族歧视、宗教歧视。 第十一章的农场好看!中国人田园牧歌式的执念。
- Aldous2024-07-17 17:49:44湖南
翻译明显有问题,错别字很多,麻烦出版社认真对待。想起了奈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