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的皮村兄妹》(中信大方·袁凌作品系列)袁凌【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袁凌2024-04-27 14:32:26北京
自认是一本诚意之作
- 日知其2024-04-15 22:58:08上海
袁凌最温暖的一本书。读毕,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完成比内容更重要”。能不能一直写下去,能不能成为作家并不是最主要的。甚至一个人究竟有没有才华都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ta的心灵如何从受困状态松松绑,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度过ta的一生。在这个层面上才有写作的意义,才有皮村写作的意义。
- 以梦喂马2024-05-08 12:49:01北京
三分给文学,一分给诚意,一分给生活。
- 外太空漫游2024-05-14 21:25:15北京
应该是目前能看到的,对皮村工友们记录最详尽的文本了。不仅仅是苦与泪,韧性与能量,有工友在接触了文学后,不满足于在工友群体内部寻找伴侣,又无法与知识分子阶层的女友长相厮守的内容,很有意思。 有时候觉得作者是不是有点事无巨细,可那天想把妈妈的半生写下来的时候,想到的最适合的作者其实是袁凌。 纪录生命怎么会有轻重缓急。尽可能写下来,也是一种态度吧。
- 吃书妄想剜🌙2024-05-12 22:04:03北京
感谢袁凌写下这些。一部记录皮村历史的重要文学作品。
- 茫茫黑夜漫游2024-05-28 10:17:19陕西
读到后半部分,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书名还可以加上“文学艺术受害者故事集”几个字,读完全书后觉得不妥——受益受害取决于主人公们自己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他人的偏见。何况,即使他们确属受害者,显然也不能把账记在文学艺术头上。
- 米来福2024-05-21 13:34:21北京
自认为已经比较了解皮村,读到其中的细节依然惊心。袁凌落笔凌厉,稳稳承接住人物的痛苦和复杂,又在衰败灰暗的命运底色上保有一抹光亮,这是小人物的韧性所携带的能量,也是写作者与书写对象长期交往的结果,他们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窥视,而是互相生长、彼此扶助,最终使故事流露出人际关照的温暖。
-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05-31 11:26:59安徽
近年来,底层劳动者创作的文学作品正在引发广泛关注。在先后涌现的个体式自传或纪实外,作为整体性的新工人文学写作却一直未被深入讨论过。对于底层劳动者而言,文学究竟如何实质性地与他们的生活发生关联?此书聚焦的正是这一议题。作家袁凌用七年时间深入皮村生活,与十余位工友深度交谈。在最细枝末节的寻常中,作者记录下文学如何照进了这些北漂打工者的人生。书中不少记录都冲击着传统观念对打工群体的刻板印象。而相较于某种乌托邦式的刻画,该书难得地看到了这些打工者如何在劳动性生存与创造性生存之间摇摆。透过13位工友的个体故事,读者亦能从中窥见皮村文学小组成立10年间的变迁。文学从来无法悬浮于生活之上,皮村小组间的内部联结与共生支持,共同维系着该群体文学创作的根基,且逐渐成为超越实体意义的、更为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
- 江海一蓑翁2024-05-27 20:00:21江苏
资深调查记者出身的国内一流非虚构作者袁凌关于北京皮村文学小组各个成员的生命史的最新作品。这部跟纪录片导演徐童的“游民三部曲”相类似的非虚构佳作,以平等式的生命体验与共同生活观察,讲述这些以体力劳动为生、却一直没有放弃文学梦想的普通人跟命运抗争、跟时代互动、跟内心争鸣的坎坷人生之旅。通过这些带有浓厚生命温度与人生残酷性的记述,每一位读者,或许都会反思自身人生轨迹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与机制性决定作用,进而对那些在日常城市生活里,“看不见”或“被隐形”的劳动者的生命状态与人生理想,抱有一种更为平和的同情式理解与共鸣。
- 楽2024-09-29 15:56:01广西
明明是很好的题材,但是看着是散漫的平铺直叙,缺乏深度。有时句子缺乏主语,总要纠结一下到底描述的是谁。 写巧珍,姊妹七人,行六,是最小的女儿,有二姐二哥三哥,按照这些信息,推理可知共二姐三哥巧珍一弟?但后文又写有个妹妹?不是说巧珍是最小的女儿了嘛阿喂?(好好的纪实,给我看成推理了?介绍家庭情况的时候细致一点吧,细节验证真实性。)不知道是校对老师没有做事实确认还是存在艺术加工或者笔误? 这个世界是巨大的爱*堡。 前半挺脸谱化的?男的总心比天高,女的总努力抗争撑起一片天。相比男的尝试过多重行业工种,女性大多是长期小时工月嫂这样的选择。虽然看起来没有前半费心写,倒反后半好多了。 搜了《我是范雨素》,更有血有泪,收放有度。 用米兔代metoo,华山的态度也没有写,含含糊糊。 有让人怀疑诚意的地方。
- 春明丶秋韵2024-05-28 21:30:50上海
感谢袁凌以平等的身份进入并记录我们这些小人物的生命
- 惠子2024-08-20 21:49:25陕西
合适的论文材料
- 渡水崖2024-05-24 19:11:52北京
我想最适合、相像这本书(前半部分)的是交工那首《日久他乡是故乡》,外籍新娘们合唱“姊妹班,合作班,互信互爱相救难”,虽然多出了一个男性的记录者的视角,也难得地不隔膜违和,音调是一样的,在皮村写小说的女人说,“60岁过后是我们的春”。
- 梦中跳伞2024-06-05 00:31:59北京
袁老师的写作一如既往地易读,我不认为这种易读来自有些人批判所言的流水账般的浅显,某种诠释工作可以交给社会学家或者人类学家来做。正是这种坦诚、直接的记录和呈现让读者好像能捏到人物的血肉,最大化进入故事的幽微深处,也能帮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最合理的位置:一个有朴素平等观和江湖侠气的兄弟、一个敏锐的记录者。
- 神的孩子2024-06-25 09:42:35上海
最大的优点是,读着特别流畅。缺点是作为非虚构写作,没有观点。 就像蝼蚁一样,在北京的墙根下苟活,最后墙也被推平。
- 止戈2024-05-20 08:11:00河南
透视打工生活万花筒,勾勒文学梦想新颜色。这的确是一本描摹皮村文学小组成员群像的诚意之作,为时代留下一份记忆
- 与影牵手2024-05-21 20:17:52江苏
4.0平凡努力生存的人,在贫瘠的土地上,散发着羸弱的光,活着,活过。(CP0521)
- +🌲2024-10-21 23:45:15重庆
类似于xx周刊人物栏目合订本,读完其中几篇就知道整本书会以怎样的气口、视角去裁剪出一个人来,老练得麻木。“我的皮村兄妹”,书名取得情真意切,读完却只感到他们是作者的素材,不是他的朋友,更不是他的兄弟姐妹。尤其是笔下的男性,竟没一个可亲可爱之人。
- 胡安焉2024-07-25 10:56:48四川
以皮村为枢纽采写而成的一本在京务工人员小传集。
- 阿朽2024-10-07 20:11:08江苏
并不是第一次知道皮村了,但是总觉得他们也很想出名、赚钱,无可厚非,谁也脱离不了世俗标准的考量,希望他们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