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念念远山》(新经典文库:罗伯特·麦克法伦作品)罗伯特·麦克法伦【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马戏团🎪
    马戏团🎪2024-05-12 17:29:37上海

    山峰会矫正人类的自负,人所理解的法则未必适用于这里。过度的山顶崇拜和极端浪漫化,都是人类自以为是的一部分。山让人惊奇,也让人谦恭。

  • 新经典
    新经典2024-05-13 15:37:13北京

    《深时之旅》作者罗伯特·麦克法伦出道之作,年仅26岁却出手老辣,写出人与山之间恐惧、迷恋、征服的300年罗曼史。《深时之旅》深入地下,《念念远山》则登上顶峰,同样兼具迷人的硬核地质知识与诗意的旅行文学质感。在麦克法伦笔下,山是所有风景的开端,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部历史书。这里埋着一具具最勇敢的肉体,产生过一代代最反叛的渎神思想,积聚了人类内心最炙热的情感。我们将抵达地球最初的夜晚,沿途欣赏一步一惊奇的声、光、冰、雪秀,直至它们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知识和美的风暴。

  • 笑不出来
    笑不出来2024-05-06 11:07:35北京

    人类冒死攀爬的高山,是文化想象与地质构造的共同产物。1924年,乔治·马洛里死于珠峰。他对山峰的迷恋固然来自本心的召唤,同样也继承了历史的狂热。而这份死亡,经过加工与琢磨,为山峰迷恋的传统更添光耀。 崇高美学的革新想象,帝国主义的探索激情,合法化了山峰的险奇之美,并将其拔擢到一定的文化高度——人对山峰的“征服”,是一种帝国主义式的叙事。而山峰对人的削减,是自然在场性最强的不在场证明。 阅读的过程中想到那些人们口中谈论的欧美背包客,一群“找死”的人——这本书揭示了他们的来处。

  • 九月工作室
    九月工作室2024-05-14 15:21:36广东

    “行走文学三部曲” 第一部,也是麦克法伦奠定行走作家身份的启程之作。这绝不是一本坐在书斋能写出的书——从童年在外祖父家读到登山传奇故事的那个夏天,到自己处于生死悬崖边的登山经历,再到从文学到生物学的多学科知识跋涉。麦克法伦写出了真实的山峰有多么奇幻和危险,更写出了人类心灵中的群山:“高山世界不过一方屏幕,是我们在其上投射出一幕希望、梦想、欲望和恐惧交织的舞剧。 然而,在心与山之关系的背后与内里,住着一个谜,它总在那里,总是那么瑰丽。”

  • 南瓜叠叠
    南瓜叠叠2024-06-04 15:21:32陕西

    我get不到这本书,翻开阅读前觉得这本书会是“寒冷,白皑皑,高山”,读了以后脑子里面还是这几个词。大量堆砌的观点让我的阅读感受像极了在读学术文献,并且看过以后在脑子里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既没有让我深入理解登山者对于高山的渴望,又没有讲好自然风光。真没意思,读这本不如自己去爬山。

  • 宇宙牌儿香烟
    宇宙牌儿香烟2024-05-31 11:30:54河北

    我们看风景时,看到的并非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认为存在的东西。我们赋予风景一些并非他们所固有的特质——比如野蛮、荒凉,又依据这些特质来评价风景。换句话说,我们是在解读风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记忆,以及共有的文化记忆来理解它们的形态。虽然人们历来会以种种方式进入荒野来逃避文明或世俗,但他们事实上还是在透过联想这一滤镜来观察荒野,就像观察一切事物一样。

  • 宇宙人小早👽
    宇宙人小早👽2024-06-15 12:02:54上海

    喜欢户外的人应该会非常喜欢这本书。最惊讶的是原来人类对于山的热爱其实是一种文化建构,而这不过是近三百年来的历史。「崇高」和「深时」这个概念非常能阐释我在大自然里无法描述的感受——「那种时间不再以日、小时、分秒为单位,而以百万年甚或千万年计的感觉,令人难忘地称为“深时”。碾成薄饼。思考着深时的广阔,你的当下就会全面崩溃,过去和未来以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把当下压缩成虚无,剧烈又骇人。而且这不仅是一种思维上的震惊,还是身体上的,因为一旦承认坚硬的山石在岁月销蚀下尚且不堪一击,就必然会想到人类身体的转瞬即逝是多么可怕。」

  • 鱼的九思
    鱼的九思2024-05-19 07:38:23北京

    山一直都在,如何解读因人而异。

  • 铁臂阿童木
    铁臂阿童木2024-07-31 20:45:56重庆

    好无聊的一本书,读这本书,我还不如去散步

  • malingcat
    malingcat2024-07-13 21:04:18上海

    我相信成名作。麦克法伦二十年前的这本书,据说抬高了旅行写作的海拔。家里有登山的基因和传统,身负牛剑的书卷和气质,作者的登山绳上系着彼特拉克(登山史第一人)、约翰逊博士、柯勒律治、济慈、雪莱、罗斯金等文人,行囊里还藏着一连串伟大的登山者,又因为他自己攀登过、冒险过、经历过生死一线的眩晕感,所以才能写出“山就在那里”究竟意味着什么。18世纪西方逐渐增强的“山顶崇拜”,在19世纪的殖民运动、浪漫主义和征服狂热的多重影响下,形成一种新的登山热,1818年弗里德里希绘制《云海上的旅行者》,那个背对观众的男子,成为观念的结晶:登临巅峰、使人高贵。麦克法伦写出了登山的危险与壮丽,特别是冰川,特别是珠穆朗玛峰,那巨大的力量、恒久的时间、惊人的高度,是凡人视角所无法领略的,有的时候,对有些人而言,值得一死。

  • She is someone
    She is someone2024-05-26 10:56:35江西

    “某种形式用得过多,便流于俗套陈规。”

  • 夜饮岛屿
    夜饮岛屿2024-08-09 00:16:00浙江

    今年最爱的书出现了,语言如此深邃绵长,翻译深谙中国古典美学之语言,更有赖于作者丰富的登山经验和绚丽的描述,当旅行札记来读都让人乐以忘忧。登山史的描绘更令人惊奇:原来几个世纪前的欧洲人/基督教徒认为山峰是邪恶的,原来18-19世纪的登山热与地质学的兴起、新古典主义美学的退场、工业革命中自我意识的凸显、城市化枯燥渊薮与浪漫主义反城市化的愿望、适者生存和达尔文主义的兴起、殖民扩张对未知地域的热望...都相互串联,原来语言真的能塑造文明的面向。原来,每个受远山感召而踏上群山之旅的人,都成为此后群山传奇的句读。我私心最喜欢作者写的冰川、魏格纳冰葬和深山中的雪兔:“大山还我们以惊奇的能力”,“让我们面临难以想象的漫长时光”——去看吧,去想象啊,山里有风雪,山中无日月。

  • 巨米雨
    巨米雨2024-07-03 09:15:37澳大利亚

    抱着读《深时之旅》的期待去读的,但是比较失望,可能相对于地面/地下,我对于高山的好奇和向往并没有那么强烈,而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关于地质的,其他内容感觉比较杂乱,没有得到什么阅读快感,明明作者的文笔应该是好的,就像我深信自然科普类作者的文笔是最好的一样,但感觉作者只是一直试图在展现登山的意义,可惜始终不得其所,或者说我没被说服吧,毕竟那些带着各种目的想要攀登高峰的行为,向来与我的价值观相悖:自然就在那里,人类何德何能敢去打搅?更何况这种行为,还会把其他的人类拖入无辜的痛苦,太自恋也太自私了。比如书里那句对攀登者的总结:“那些攀登高峰的人,一半爱着自己,一半恋着湮灭。”——啧,难道这种自恋听上去不够讨人厌吗?所以夏尔巴人的观念没错:攀登圣峰,等于渎神。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05-30 10:52:46安徽

    山峰对于人类的生命而言,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内在魅力?这种高峰与人类心灵的特殊联系,又是从什么历史时期开始的?罗伯特·麦克法伦在此书中,追溯了人类与山峰之间的关联。我们能够从文字中发现,古老的山脉对于人类而言,一直承载着浪漫的想象,这种联系从人类历史的早期便已经存在,而且人类对于高处的浪漫想象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那种登上最高处后的心理感触,对世界上所有人来说,都是普遍共存的。当然,山脉并非一成不变,它也有自己的寿命和变化,珠穆朗玛峰只是一座很年轻的山峰,更加古老的山峰会在未来由于地质结构变化而坍塌——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接下来百万年内会发生的事情其实特别短暂,但对于人类的生命而言,它们就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象征。人类生命和山脉生命历程之间的巨大时间差异,也构成了另一种特殊的心理情境。

  • 霍格沃茨走读生
    霍格沃茨走读生2024-08-21 10:50:29江西

    难看,时间线混乱,作者东拉西扯,纪实不像纪实,夹杂大段抒情语句,共鸣不了一点。看不下去弃了

  • 太空浪子
    太空浪子2024-08-05 11:03:27广东

    說是非虛構,但我只是閱讀了一堆關於世界登山史的參考文獻,蛮無趣的。文字充滿了理工男自以為是的浪漫和高知白男的優越感。並且,翻譯太生硬了。剛看完就想放到多抓魚賣掉了

  • 黑色曼陀铃
    黑色曼陀铃2024-06-04 23:11:57河南

    读完《深时之旅》之后就很喜欢的作家,按时间顺序先读了行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彼时他的关注点还是高山,体验和思考这一极限行动背后的意义。后来他确定不再参与有危险的攀登行动,由此,他得以在安全的处境分享他的所得。 读完发现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向上”都有着更多积极的表达,高山也是让人类体会生命尺度多么短暂的绝佳参照物。 曾经的人们向往“走出”地图,探索未知的地域,高山蕴含着致命的诱惑,促使无数人在衣物和补给都不理想的条件下努力探索。有人因为气压变化导致视网膜脱落,因为冻伤失去关节,甚至因为意外使自己永久成为了某座山的一部分。 麦克法伦提供了第一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攀登者在广袤的天地亲身目睹变幻的冰川色彩,看雪粒遮天蔽日挡住视线,体会到他们在一步一个脚印中,重叠自己内心映射于高山的路。

  • 王小猫可爱多
    王小猫可爱多2024-10-22 19:43:02荷兰

    我是一个真的热爱登山的野猫,在瑞士5天要登3座山那种,本书的封面设计都美到让我觉得一定是一本很好看的群山之书,而且作者名气也确实挺大的,会有很高的期待值。但我可以说自己的捏着鼻子读完,中途几次想放弃,主要原因是作者在本就很少的个人登山体验中不断地大篇幅加如其他登山人,探险家的言论,著作,有种走在路上才走两步就对同伴说你看这个山这个路这个石头多少世纪前哪个国家著名的谁谁曾说过,我天一股子杨子自我介绍的爹感扑面而来。。。另一方面就老想着把西方对登山运动的崇拜神圣化,搞个人崇拜,征服什么的。这点尼泊尔西藏用宗教保护山野完全没错。就很讨厌的一本书,没有真挚的情感,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把别人的经历拼拼凑凑就能出书,太easy了。

  • 森森
    森森2024-05-15 16:12:48广东

    科学与浪漫编织,麦克法伦笔下是渗透生命力的激情——登山,看的不止眼前风光,以时间为刻度,人文认知为经纬,探索地球的深时,抚其肌理。心向远山,层峦叠嶂,漫漫求索。

  • 之暾
    之暾2024-06-05 07:22:51江苏

    在北京最憧憬的两家书店里都看见了这套书。封面美丽内容充满了探索自然的凶险。人类敌不过时间的流逝;人的寿命里根本看不见沧海桑田。山在一些文明中具有不可侵犯的神性;那里面有无限的危险与资源,那里面也能容得下人的无限想象。行走文学里写的攀登是真实的高山;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攀登的则是另外的高山。我们无论在哪座高山面前,都一半爱着自己,一半恋着湮没。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