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英帝国三部曲III:永别了,军号》(汗青堂)简·莫里斯【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代号莫里亚蒂2023-11-15 15:52:47浙江
作者不是客观的历史记录者 他是一个自豪的文艺青年,诗篇一样的语言诉说着自己脑海里伟大的过去,满满的都是情感和自己的感受。。。不必苛责他要客观公正求实 感觉就像陕西人回忆汉唐雄风的那种浪漫回忆
- 喋喋不休小老头2024-03-08 15:41:01四川
至此三部曲读完,忍不住想继续吐槽:如同作者自己在后记里说的“人物(不可避免地)有创作成分”以及“并非所有描述都符合事实,但肯定与我的想象相符”,所以这不是一本严肃的历史书,更多的是一个帝国臣民对帝国的缅怀;整个成书方式虽然是按照时间来写,但是是非线性的,也非主题式的,更不用谈客观的历史观了,更像是片段式的图片或者影像解说,用一种虚构的方式来写非虚构的史实,如此就显得比较空洞和零碎;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无论人物、城市或者重大事件皆是描述性的写法,作为一种兴趣类的读物问题不大,但作为史书来读是完全不行的。
- 冰河2024-01-13 08:51:37浙江
没有读到想象中的剧烈滑坡,直到三分之一似乎还处于大英帝国的上升期,一种内在的尊严感无法抹去。
- 頨譞2023-12-05 15:24:34北京
帝国的终结并不出人意料。一旦达到了狂欢而壮丽的顶点,一旦热情散去,帝国就变成了凄惨的存在。它的美在于其坚定和冲劲,或许也在于其傲慢。在衰落的年月中,帝国失去了统率一切的庄严,变得只会展示徒劳无益的善意。帝国的回忆十分精彩。在强大的时候,它也确实做了很多好事。在它身上,好意和残酷、贪婪与慷慨、正确和错误并存,好与坏融合于帝国这项最惊人的事业。如今,它已经不能再贡献什么,世界继续前进,帝国则死在后面。
- 后浪2024-01-04 17:25:08北京
讲述了20世纪大英帝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多个殖民地独立,帝国最终瓦解的过程。
- 万人迷!2023-11-22 03:30:05湖北
和三部曲其他两部一样好看。这可能不算学术型著作,作者显然是带着感情写的,读者也很容易进入那种情绪。
- 陆钓雪de飘飘2023-11-27 15:20:03山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醉心艺术的知识分子第一次怀疑帝国会走向衰落,并以讽刺的态度回应。阿道司·赫胥黎看着印度,便想起了爱德华·利尔诗中塞莫皮莱的老人,一件事也没有做对过。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当过警察,觉得那个地方的一切都很平庸。一次,他在警察局里检查一个缅甸嫌疑犯屁股上的伤疤时,一名美国传教士对他说“要是我,可不想做这种工作。”这让奥威尔感觉不是侮辱,而是轻蔑。“那就是我做的工作!就连该死的美国传教士或中东处男都能瞧不起我,可怜我。”这类态度催生了一部作品,一部无可置疑的杰作,福斯特的《印度之旅》。除了吉卜林的《金姆》(钓雪按吉姆爷好吗),这或许是最具影响力的帝国小说:它影响甚至可以说塑造了两代人对帝国的看法,任何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会感到帝国生活情景已经大不一样。福斯特作为半个内部人士书写这本小说
- 王小差🐺2023-12-03 11:56:42北京
简莫里斯的帝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者极富个人情感的写作方式,让帝国的落幕显得更加悲壮,让奴役和殖民其他民族的血泪成了英雄迟暮的配角。这就相当于一句网文:“你失去的只是生命,但人家失去的是爱情!”。
- 洛兹尼茶2023-12-06 14:25:00江苏
等一万年的潮水褪去,人类可能才会知道“现代文明”的造物主的出现是非常偶然的,而当时肢解掉造物主的是人类自己。
- 我本善良2023-12-06 14:53:05北京
从维多利亚女王的登基仪式到丘吉尔的去世,强人伴随着帝国的黄金时代一起落幕,作者笔下的历史不再是数据的堆砌,而是实在的人,他们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老人的怀念,年轻人的迷惘交织在一起。
- 韧勉2023-12-06 15:35:43北京
本书主要讲述英帝国是时候撤退阶段的历史,聚焦于20世纪的上半叶,昔日的殖民地总督让出了权力之位,变成了幕后的“和善”外宾。而像印度这样的特殊地区,则经历了痛苦的撕扯和流血。一番挣扎之后,帝国留下了英联邦这个古怪的形态,还留下许多或好或坏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夹杂着掠夺、殖民与仇杀,也嘲讽了帝国的七个时期:间谍、商人、征服者、执政官、校长、辩护者、撤退者。这大体对应了搜集情报、贸易、征服战争、统治、文化同化、影响力衰败、消亡等帝国发展的阶段。在大英帝国已经享受了极盛时期的浮华,之后该接受命运的代价了。
- 磬夏2023-12-08 16:31:10湖南
一位帝国臣民对帝国的回忆,个人色彩很明显,能感觉到作者的情绪在文字中,或高涨或低落。叙述方式并不是面面俱到,偏向于描述各个大英殖民地和其总督的变化,文字比一般的社科类更偏文学描写。
- 今天也要开心鸭2023-12-15 09:04:01广东
到了第三本才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三部曲的魅力在于作者始终聚焦在帝国的肌理之中,在各个版图、不同领域之中看到“日不落”,又不可避免地在太阳之下看到阴影的所在,与其说是历史著作,更像是作者壮游各个属地中寻找帝国留下的痕迹,是属于作者的“昨日世界”。
- 雾凇2023-12-24 23:33:23北京
从第二部虚张声势的帝国荣光,到逐渐尝试到失败、力不从心、无以为继,从曾经意气风发的骄傲扩张,到不可扭转又不甘心的落寞收缩,感觉作者有些情绪化地从零散的内外战役和局势转变中追怀梦幻中的帝国时代。
- 憨鱼2024-01-13 22:55:57江苏
看了王冠对这段历史发生了兴趣,这两天翻到大英帝国承认自己在优雅地衰落,但关键为后人保留了透明先进的制度和沉思,能将体系尽量保持在现代化进程上 。今天看到的,印度法律的前世肯定是英国定的。书中讲,“英国提出给印度提供安保、否决权、保留地、制衡权利、划分的责任、行政介入。然而,……印度人内部也有许多裂痕,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各土邦都有不同的目标,甚至希望拥有自己的主权。1935年,在如此多或外显或内藏的不同现实与情感利益的共同压力下,英国起草了一部新的印度宪法,让印度人第一次在国家治理上有了实质发言权。这就是1935年的“印度政府法案”,也是英国议会历史上通过的最长的单部法律。法案的构想如同代数式,……法案内容被人批评为迂腐。丘吉尔将它比作拼接的被单。法案当然复杂,但确实是向印度自治迈出了一步。”
- 奇里乞亚2024-02-27 22:58:46福建
过于个人化的作品,假如篇幅缩减到一半会更好,作者必须要把自己经历过的足迹写进书本,但絮絮叨叨地介绍马喀斯特洪都拉斯仿佛流水账。三部曲都是开头的抒情非常引人入胜,中间介绍恢宏历史尚可,后面引入大段游记就无趣了。
- 宁静致美2024-02-28 22:56:00山东
终于读完这套大英帝国三部曲,虽然作者在每一本的前言中都一再强调,三部曲都是独立成书的,但放在一起阅读的话还是有很多不断重复的内容,略显絮叨。 第三部讲述维多利亚女王庆典到最后的帝国主义守护者丘吉尔去世为止。主要内容还是帝国风貌和政坛人物,能够体会出作者笔下读独到的女性视角和观点,真正政治性的内容涉及较少,两次大战也只是作为时代趋势的催化剂而一概而过。 海外殖民地除了风土人情,还有英联邦各个区域内物种的引进和交融,像赞比亚的丁香、圣赫勒拿的金雀花、新西兰的英国白鼬,也突然理解了BBC纪录片为何如此经典,除了新技术的投入,也正是由于一代代拓殖者执着探索的精神,才能让人了解到镜头之下的马里塔尼亚的风情,非洲的波澜壮阔,地球上脉动的生命奇迹。
- Maximus2023-12-26 19:06:49上海
这部里那种怀念过去的荣光的淡淡的忧伤很细腻,文字上的美感是值得称赞的,不管帝国主义这东西有多人人喊打。值得人思考的是,为什么这种忧伤只是淡淡的?各个大帝国崩塌的过程里,带英是最平和的,隔壁髪鸡还在东南亚和北非打了几仗,俄罗斯人到现在还拧巴地难以接受自己帝国身份的丢失,而带英似乎是巴不得赶快走,巴勒斯坦和印度的大坑往坏了说是搅屎,连屁股都懒得擦了也是一种解释。也许英国人明白自己这个五千万人的小岛统治波涛多少是有些不可强求的机缘巧合?也许如同书中提到的精妙比喻,作为希腊的英国把帝国的火把平和地交到了青出于蓝的新罗马手里,继续遥控大西洋主义的他们不必坚持形式上的强大?无论如何,英帝国的撤退留下的是包括但不限于世界共通语在内的诸多无形遗产,存活的时间会远比奥斯曼大清俄罗斯的遗产长。但帝国主义还是混蛋
- 维参2023-12-16 20:53:56广东
简·莫里斯不是个好的历史学家,但是个好的写作者。莫里斯从不执着于,或许也不善于分析历史事件的逻辑、结构和教训,她是一个敏锐的感知者,为我们带来英国人对帝国落幕的复杂情绪——那里面有逝去的骄傲、自信、勇敢和辉煌,也有小小的反思、忧虑、伤悲和同情。我不是英国人,对大英帝国更没有丝毫好感。但是,本书所提供的体验、情绪和感触却显得如此独特稀奇,为我们理解世界贡献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至少,2022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去世时,中文网络上那些诡异的缅怀、尊崇和叫嚣,总算有一条解答通道了:经济、战略、世界政治皆对帝国的扩张有所贡献,然而对荣光的喜好在背后支持它们,这种喜好随着时间过去又退化成对声望或者自尊的饥渴。
- 神奇2023-12-29 20:57:27辽宁
大英帝国的落幕显得是如此缓慢而低落,有意无意忽略了两次大战的冲击,帝国的精神先衰落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