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汉代的谣言(修订版)》吕宗力【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danyboy2023-06-03 10:25:13北京
读过旧版,写作时受益良多。新版和旧版相比,除了如作者在修订后记里所写对正文的略作修订外,主要是附录全部替换了
- 三清喵2023-06-01 18:39:14上海
吕宗力先生的经典力作,可与栾保群先生的《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互相印证。全书对汉代谣言的概念界定、类型区分、社会影响,以及理论升华,都有精辟的见解。其既对学术动态密切关注,又对基本文献娴熟运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难能可贵,值得推荐。倘若与姜望来先生、游自勇先生的博论互相参考,想必会有更多斩获。宋初三大疑案,亦常与谣言有关,此点不得不察。
- 殷顽民2023-11-16 10:39:43湖北
抄书为主,引用的理论远未融汇进来,最重要的是没有提出一套辨别、阐释和分析古代谣谶的方法框架,谣谶是事先造作的还是事后附会的?是大众的还是文人假托?真的存在一个谣谶的竞争机制,少数得到验证的、最终进入史书的谣谶最初只是遍地开花的无数谣谶之一吗?不解决这些问题,谈谣谶依然是盲人摸象,并不比彼时彼地的古人高明。通观全书,只能说尽力了,但水平实在有限。
- 刀叢中的小詩2023-07-09 22:21:42北京
《汉代的谣言》——与《清代文字狱》遥遥在历史长河的首尾,同览更佳,历史细节中的一种完整性。本书所列的流言、讹言、谶言种种,乃至帝王创世神话等,它们貌似正当,可笑,尴尬,而且充满了误解、虚荣,还有一些愚蠢的仇恨,最后都无法回避地指向一个地方:历史的真相。我们要寻找历史的真相,还要从主观真相中提炼并接近客观真相,这就是历史学家的工作。真相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之源,我相信人类在需要谎言之同时,更需要真相。
- 我本善良~2023-06-19 07:37:07北京
从谣言的来源到载体以及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全面分析了汉代的谣言现象,将传说中的神秘现象一一展开。
- 卧听南窗雨2023-06-30 17:12:55福建
本书通过探究徘徊在两汉大地上的谣言幽灵,揭开了流言与讹言、妖言、谣言(民间歌谣)、谶言与谶谣、政治神话与民间戏语、谣言与舆论监督等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明白“谣言止于智者/真相”只是两汉人的荒诞笑话!
- 籀门2023-06-26 13:36:08北京
感谢尔文赠书。对材料竭泽而渔,参照西方的理论进行详细的归类。放在当下的环境中,起到了更好的效果,更有让人会心一叹之处了。
- ghost2023-10-23 18:33:07北京
尽管历史上知识分子对谣言的评价不高,甚至有意诋毁,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消息闭塞的古代,谣言作为非官方消息,因其含糊不清和新奇刺激而受到广泛传播。凝聚了集体意识的谣言能反映社会对政治动向的洞察,对统治阶级起到警醒的作用;统治者也会借助谣言加强统治或打击对手。 在书中所选择的汉代,由于民间信仰驳杂,神秘氛围浓厚,谣言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重要的政治影响。在他抽丝剥茧的分析下不难看到,从刘邦的建国神话,到汉宣帝的意外继位,再到王莽篡汉和刘秀称帝,汉代每个重要节点都有谣言的影子。他们或是刘汉王朝宣扬正统的政治神话,或是不知其所起的流言蜚语,或是精心炮制的谶言,以隐蔽而阴柔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控制着民意。 作者对谣言的研究为学界了解被史籍忽略的民意提供了新思路,可惜还有更多谣言散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 扭腰客2023-09-06 17:11:50上海
不管历朝历代,“谣言四起”的根源,首先在于经济摇摇欲坠,其次在于政治上高压打击,再加上官方信息渠道不透明甚至不作为,口舌上星星点点的“谣言”,最终就会演化为王朝更替的“燎原野火”
- 连木木2024-03-10 18:23:08北京
一方面是谣言的多个类别的相似性(当然还是有细分规则),一方面是前后背景与民众诉求、信仰、期望等的重复性,使得虽然概念细分,但是仍然会有阅读的腻味。话题对此前阅读的王莽、叫魂等,形成更多的细节补充。引用读来头疼,但是也借此获悉不少“迷信”“八卦”等(不知为何最终对一鸣惊人是印象最为深刻)。另外比较有趣的是,因为同时在读《民主雅典的精英与大众》,所以就对公众的定义、发出诉求的人群、言语的使用、舆论监督等,二者还是有一些互相比对的趣味(虽然时代、政体等自然完全不同)。
- Mere2024-03-10 23:56:36北京
梳理各类谣言的特征,列举了很多有趣案例,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实际为两个事,秦诸生“为訞言以乱黔首”案,王莽为树立合法性炮制的种种谶言(故事高手),刘邦“自疑”的政治神话(普却信?)等。不愧丹爷推荐,传播学视角明显,甚至感觉就是传播学理论的案例分析,只不过案例是汉代史料,分析汉代公共舆论及其与政府统治的互动、控制,它们是如何产生、建构和传播的。将谣言定位为汉代公共舆论,正因为谣言无风不起浪的属性,代表其产生社会环境的另类历史真实语境和民众心态,所以乱世出谣言(作者说需求促进生产hh)。妖言惑众与其妖言本身真有什么神鬼不如是威胁到统治者利益才会被严加惩治,而惑众与其是群氓更不如是统治者想压制的群众真实期望,被证实的谶言和广为流传的谣言更是谣言社会功能性的反映。结尾谈应对谣言传播看似谈史又讽今了。
- 慎习斋2024-02-20 22:53:31广东
这个书名是很吸引我的。可一看目录,真的要被谣言的多个近义词弄昏过去。流言,事出有因;谣言,凭空捏造。讹言,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者一般定义为“诈伪的话”“谣言”、“谣传”“虚假、谣传的话”。由民间“戏语”经流传而形成众所周知的传说,是讹言、民间俗信的典型生成方式之一。所谓“谶言”,就是指以口语或文字表述的异常言论或征兆,其中暗藏玄机,以隐喻、隐晦的方式启示天命所归,预言个人或政权的命运。谶言文字的结集,就是谶书和谶记。【汉代的谣言类言论,包括流言、讹言、妖言、谣言(民间歌谣)、谶言、谶谣、政治神话和民间传说等。 我看得粗疏,因而所得也少。前五章的史料匆匆过目,第六章的集中探讨又觉得有点浅。或许看完《汉书》哪天重看会更有收获。
- 我想要说的全都写在眼里面2024-03-10 18:08:23河南
读流言、讹言还能从定义上区分,后来的妖言、谣言、谶言谶谣开始茫然,他们之间似乎不能明确的区分,甚至算上“经历过时间考验世代相传成为的民间传奇或历史神话”都可以包含在“谣言”的这个集合内。 看书名就想冲着千里草何青青而来,但实际上似乎没有什么收获。汉代官方对各种谣言的态度有所不同,归根结底更像是一种政治手段。刘邦斩蛇起义的神话众所周知,可没看过史记的情况下不知道这传谣仿佛造神一样。看到斩蛇剑的记述从三尺变成九尺,似乎当时人是知道谣言中存在的不合理,却“构建出对他们而言有意义的关于处境的诠释”。 最后作者提到维舟并做引用的时候,让我突然生出一种从看正经书籍变成浏览互联网论坛的既视感。而后记中提到的再版原因,也确实让我联想到那三年中诸多的“不传谣不信谣”和在公信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分辨真相与谣言
- 酸梅条儿2024-03-04 12:45:24北京
谣言的惑众及迅速传播,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空的情绪、心态、期望的真实反映和宣泄,某种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民意”。在古代每当权力结构严重失衡之时或政争激化之时,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到来时,朝野民间的批评流言就会汹涌而至;当社会、政治秩序紊乱,社会出现冲突、矛盾、动乱及危机,以下犯上的妖言、批判性民谣便会频繁浮现,每逢此刻,人群极度缺乏安全感,格外感到焦虑、恐惧、无助、有怨气,迫切需要宣泄、合理化自己的情绪,想要一个针对眼前处境的合理说明、解释,及可以满足“集体期望”“合理想象”的预言,而官方提供的信息常被人们视为不完整、不清晰、故意隐瞒真相,难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谣言应运而生,广泛传播。重点在最后一章,前几章详实的举例颇需要一点耐心,考验古文底子。
- 桃桃鹿鸣2024-03-04 22:36:19浙江
屁桃读史2406 从当代传播学,大众心理学的角度倒看汉代及秦以上的造谣信谣人传人现象,更多的是节取梳理了部分流言、谣言、谶言的传播与大作用(前后有点混乱,大学教材风的正经开头,素材搜集样的中段,与结尾遮遮掩掩的我给村长(crsc啊不是别的!)提意见,未知是否外力使然),可惜的是没有再深入一点了,尤其是天人感应与谶讳灾异这里没有其他著作钻的细。待补:陈侃理、蒲慕州的相关著作。
- 恩醯NX2024-03-05 05:47:57德国
3.5星。列举大量实例说明六种相互交叠的谣言类别:流言、讹言、妖言、谣言/歌谣、谶言和神话/传说。核心论点为,谣言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发挥监督作用。以汉代民间歌谣(如东汉“举谣言”)为例,统治者基于“诗言志,歌永言”的观念,收集和分析民众的歌谣言词,以此衡量民意性情和社会舆论。竭力削弱不合时宜的负面谣言影响的同时,也将谣言视为一种有效的统治手段和政治工具,某种程度上像极了今天的“阴谋论”和“假新闻”。史料文献有一定的阅读门槛,更适合熟悉秦汉历史和文言文的读者。 优点:通过六种类别谣言分析当时社会背景、大众心理和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有趣新颖的切入点。 不足:将史书文献的学术表述“歌谣之言词”等同于今天日常用语“谣言”,有偷换概念之嫌;以今日舆论和传播理论审视史实材料,难免落入辉格式历史的谬误。
- 欷2024-01-13 17:12:30浙江
抄书僵作。
- 右2024-01-18 15:27:38澳大利亚
还行吧,有点意思,就是读起来有点枯燥
- 阿鱼2024-01-15 00:06:21江西
选题非常独特,分别对两汉时期的流言、讹言、妖言、谶谣等现像进行分析,首先就是界定概念,再从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阐释,以便于读者理解两千年前中国政治社会特点和民俗生活风貌。书中举的例子以现在的知识背景来看,有点匪夷所思,但谣言一旦与政治挂上勾,背后总是堆着鲜血和人命。 今天听播客讨论司马迁,主持人讲到“隔了两千年的时间跨度,其实我们要进入到这种古典时代人的生活当中也面临很多障碍,因为宇宙观、世界观有着巨大的隔阂,需要大量的写作者或者播客形式多谈谈。”深以为然,作为读者,也要尽量以彼时的眼光去理解。
- 451½°F™2024-02-28 22:21:47上海
「谣言」的形成、目的与效果似乎是人类历史长河发展以来少见的「自始始终」的产物,在中国的环境中,其演变和功能一方面以「神鬼预言」的形式来暗示或者影响关键人物的决策(其和历史发展的关系则仿佛鸡/蛋的矛盾),另外似乎在古代也可视为某些「民意调查」,但是正如谣言的大多数背景都是刻意操纵的,直到今天所谓「民意」其实都是混沌不清,所以对于史书上的「民心」,或者是儒家认为的「民为贵」也是一种不可相信,只是被修改和控制的舆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