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最初的化石猎人:古典神话与史前巨兽》阿德里安娜·梅厄【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生蚝心
    生蚝心2023-10-27 01:04:53上海

    写得不行。 作者古典学出身,但通篇文献引用相当随意。也没有把一个传说、一次调查讲清楚的能力。 更别提呈现一个通用研究框架,让传说、文献、考古实证、地质观察和古生物研究多类证据互相充分印证。除了第一章出现多重证据,其他章节的猜想往往只得“文献-传说”“文献-地质”“考古-古生物”单线印证。 然而哪怕是最悉心的第一章,仍然有分段吊诡的毛病。“传说”“自然历史”“地质概况”和“石骨”本意将各类证据分开,实则每段元素都会交替出现 重复同样的论证。 唯一可取之处是作者有十足耐心,作大量年许多实地考证、并将数十年搜集散装材料悉数记录,堪堪检索一用。

  • Mikkel
    Mikkel2024-05-23 20:19:49广东

    很有意思的角度,不过这本书关于狮鹫与原角龙假说已被证实是错误的(谷歌mark witton的博客),早在中亚前就已出现了狮鹫符号,而且内部还分不同种类的狮鹫造型,不能去笼统概括,原角龙的解剖学结构、化石发现地也并不符合所谓的狮鹫造型。但是里面关于古希腊罗马地中海、埃及那一部分很有趣以后想去拜访一下,我还很欣喜地读到了在学校学过的人类学科学课上thomas kuhn对于科学革命的知识嘿嘿

  • émouvant
    émouvant2023-12-29 10:16:21广东

    好拗口,晓得是因为人名地名太奇葩 还是翻译的太差 读起来真的很累

  • 韧勉
    韧勉2023-09-06 00:30:42北京

    本书最有特点的在于作者通过梳理欧洲地域上发现的巨大古生物化石,与欧洲曾经出现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相结合,由此论证大型动物如剑齿虎、猛犸象以及狮子们的灭亡时间,比如用神话故事中的格里芬、壁画饰品上的格里芬标记刻符,以及古生物化石三重印证,可谓是欧洲行走的三重证据法解读以地中海地区为主的欧洲古生物与人类互动的漫长历史,有趣而又富含哲理,十分劲爆的科普著作。

  • 殷顽民
    殷顽民2023-08-16 20:33:46湖北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落足于古生物学、古典学、神话学以及古地质学的交汇处,作者绝非草率地在古生物化石与神话奇兽之间建立联系,而是进行了细致的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有注释中不厌繁琐的讨论为证),一些观点已经得到著名古典学家的背书。要之,本书可以看作环地中海地区古生物学知识科普+古代世界自然观念史的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当然,我们也不必胶柱鼓瑟,像格里芬=原角龙、独眼巨人=巨恐象、龙=萨摩麟这样一一凿实,古人的想象力令他们将片鳞半爪的古化石「脑补」为神奇生物,但若笃定他们的想象素材全是化石,这又未免看轻古人,也过度简化神话的发生过程了。

  • malingcat
    malingcat2023-12-07 13:54:46上海

    有意思,神话和古生物学的互相影响。

  • 后浪
    后浪2023-09-05 10:34:45北京

    以环地中海地区的古典世界为例,梳理了古人与化石接触并受之影响的历史。

  • 宝木笑
    宝木笑2023-08-09 10:02:03山东

    化石被赋予科学定义是在17世纪中期,直到那时化石才告别了民间传说时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生物学”。在此之前,那些奇形怪状的化石就成了无数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起源,它们被误认为“守护黄金的怪兽”“天使的财富”或是“远古巨蛇”。古希腊人关于独眼巨人Cyclops的神话就是基于猛玛骨骼化石的发现,头盖骨中的洞被解释为眼眶,而其他骨骼则被拼接成一个男人的形状,而非其本来的大象形状。在世界各地关于化石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在日本,鲨鱼牙齿的化石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山妖的指甲,在印度,鹦鹉螺化石被认为是印度主要神灵之一毗湿奴的象征,被僧侣用来净化水。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阿德里安娜•梅厄都写了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

  • 扭腰客
    扭腰客2023-09-04 11:14:25上海

    切入角度奇诡,行文不落俗套,一些史料引用虽偶有牵凿附会之嫌,但逻辑上可以自洽。现在敢于另走一条新路的学者,真的太少了。

  • 臆想图志
    臆想图志2023-08-06 21:58:31四川

    【这本书的切入点新颖、独特,作者通过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文献和艺术品极具发散性的研究与解读,在史前化石与神话生物之间建立了大胆的联想,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推理得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古代西方人对化石的认知就藏在神话中。这个观点极具魄力、创意和启发性,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我对《最初的化石猎人》这本书的推荐语。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23-08-07 09:32:53山东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自然哲学家们对这种从骨骼到坚硬的石头的“变形记”很感兴趣。他们关于水的渗透与矿物的分解在化石化过程中起到了某种作用的猜测是正确的。公元前4世纪,人们已经普遍了解,富含矿物质的温泉会使物体(包括骨骼)表面形成硬膜,随后发生化石化。人们认为,起到化石化作用的是一种会以某种方式吸收水分并使物体起皱、硬化成石头的“蒸汽”。在一段关于西班牙矿洞中的动物遗迹的文字记录里,老普林尼发现了结晶和骨骼化石化之间的关系。亚里土多德学派则认为是“地球的烘干蒸汽”造就了“化石”(指从土里挖出的新奇物件,如水晶和被埋藏的象牙)。在《动物之构造》中,亚里十多德提及关于化石化的民俗传说:“一且灵魂离体,遗留下的(躯体)就不再是动物了。空留的皮囊就好像民间传说中变成石头的动物遗体一样。”

  • 辄馨
    辄馨2023-08-07 10:12:34上海

    前三章讲原角龙/鹦鹉嘴龙化石被当成格里芬,萨摩麟被当成龙骨,猛犸象化石被当成独眼巨人都不错,就是后面几章水掉了。还有作者不了解中文史料,不然还能猜猜《述异己》里这段“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是什么古生物化石。还有鲲鹏这种,也是古生物骨骼化石的浪漫化想象。

  • bubu
    bubu2023-11-09 23:38:38山东

    仿佛在论证自己童年的想法

  • 埃阿斯
    埃阿斯2023-11-07 20:52:54北京

    新奇but不有趣。其实全书的核心就一句话,就是错误的理解古生物化石是古人认为的神话传说与神迹的证据

  • 魔若子
    魔若子2023-10-01 23:19:00湖北

    2023年的第77本书。地中海文明化石研究史,及其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波纹。原角龙与鹦鹉嘴龙是狮鹫原型的推断很有意思。

  • #暗蓝#
    #暗蓝#2023-10-20 10:51:53河北

    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错误”,即“空穴来风”的本义当是有空洞即有风,结果传着传着就成了凭空生风乃谬之千里——显然,人们对自己卓越的想象力总是羞于承认,但想象正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从格里芬到“皮尔当人”,人类的想象力始终很稳定,而想象力本身并无对错,因此就算是骗局,也存在某种真实——如果说古代人的“空穴”是技术手段的缺失,那么现代人造假则更多出于利益与情感。无论如何,通过考察古代历史中对于化石的记录与想象,以及由此衍生的神话和形象,作者一方面提醒人们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在呼吁所谓精英思考应当与大众观念产生更多联结——她甚至设想要是吕克昂学园多琢磨琢磨怪兽和巨人,说不定就没有达尔文啥事儿了。世事本无泾渭分明,因为风一直在吹,进步无非风满空穴起高楼——满则溢,又是新的传说。

  • 文在兹
    文在兹2023-11-03 21:59:18山东

    随便看的闲书,不清楚学术背景,但总有一种民科的感觉

  • 虾米
    虾米2023-11-29 10:20:24上海

    好的科普著作不仅能向读者言简意赅地说清本行本业的专门知识,还能跨学科跨界限甚至跨生活地说明既有知识模式的范畴和局限,从而补充和调整我们认识事物和世界的视野和方式。本书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比如作者揭示2500年前游牧民族的“概念工具箱”因不受林奈的自然分类系统影响,而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搜索形象图”自带的拟人化倾向既反映了人类探索祖先起源的热情,也折射了此种热情驱动下各城邦认领神祇或英雄骸骨,提升其政治宗教权威所暗含的种族主义谬误。另外,作者尤其支持“地质神话学”通过诗性语言和神话意象挖掘自然现实的洞见,从而还神话、传说、迷信乃至骗局以长期被蔑视的尊严和价值。本书文字通俗易懂,插图丰富,说理严谨而不失活泼,作为科普书实属难得。

  • 嘟嘟小嘟嘟
    嘟嘟小嘟嘟2023-11-27 22:12:00上海

    神话里的怪物、巨人是古人见到巨大古生物化石后,发挥想像力的产物,这个观点很有趣。第一章通过传说、古籍、化石逐步证明格里芬的形成过程,有理有据。从第二章开始就逐渐放飞了,大量的引用,观点却不明确,章节间缺少条理,内容重复。

  • 无聊
    无聊2023-12-06 09:14:37内蒙古

    不算是很有趣,私以为最有趣的章节就在于开篇对于狮鹫的追根溯源,后面的篇章就有些乏味了。希腊地区不断变化的地质条件,给各类传说造就了合适的条件,神话与现实相互交合。在这一背景下,依旧有古人对真实进行探讨,这大概是一脉传承吧。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