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多余人》达蒙·加尔格特【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没有任何语言2024-03-06 19:20:30马来西亚
加尔格特的性少数身份加上极其敏感的心绪和细腻的文风,使这个故事忧郁得像不断腐烂无法痊愈的伤口。人与人之间暧昧情感的连接,创伤者与边缘人的身份表达,种族与阶层的特权,加尔格特的敏感让这一切浮现在文字之间。越读越觉得痛,仿佛那些心绪也曾经产生在自己的脑海中。然而,一个作者也许应该不过分地伤害读者。这本书是早期作品,能看出来加尔格特的年轻、愤世嫉俗与满溢的绝望感。笔下的文字经由表达的天赋和深沉的思考喷涌而出,但未经经验和责任的打磨,所以每一个字是如此锐利,直接粗鲁地击碎和毁灭读者的防线。加尔格特不想要这样的效果。他无意惩罚读者,无意伤害读者,但是由于不可控的痛苦的艺术家之心,他任凭创作如脱笼之犬而扑向读者。我们这些本身遭受过创伤的多余人们,理解,共鸣,但是不是必须要受到这样的伤害。请谨慎选择阅读。
- pocketc2024-05-05 17:21:50江苏
很复杂的一本书,看完又觉得很虚无,就像弗兰克走过的人生,试图用语言描述,但回头看只剩一片荒芜
- 摇摆石头2024-05-19 16:42:26广东
好心碎……怅然若失,从后半段开始,仿佛一直被那种过去的暴力的阴影笼罩着,直到最后,连一丝新世界的光明也被带走了。(一直觉得有些若隐若现的同性情愫,很微妙又很忧伤,看到一些评论原来不是错觉)
- 白井2024-06-24 08:01:39上海
第一次读南非文学,看完总有怅然若失之感。“外面的世界仍是遍地疾病与灾患,只要墙的另一边被平和的沉默笼罩就万事大吉了。”晦暗的政治隐喻让人走入这座荒芜的鬼城,引人好奇而又忍不住战栗,理想主义与愤世嫉俗交织好像都多余。南非社会变革的一个局部,后种族隔离时代,过去才刚刚终结,其影响还远没有消散。一座"鬼城"—政权更迭的遗产,介于一无所有与略有所成之间;一群颓丧的人,满怀激情而来,却与此地一同沉沦。素雅而冷峻的笔调,不动声色地保持着愤怒,揭露着政权在职能与道德上的双重溃败,写出了每位登场人物的明暗与背叛。从头至尾,都有一种疏离与忧郁的反思。
- 阿巴厮2024-01-04 19:39:20四川
达蒙·加尔格特青涩的早期作品,入围布克奖。很喜欢他的风格,虽然能感觉到库彻的风格影响,但自我风格因为同性的身份,更加杂糅了那种暧昧的风格,弗兰克和劳伦斯复杂的关系,以及在南非特定局势下的融合,很少直白,留白很多,很不错。
- 小克2024-01-14 18:47:30北京
还挺喜欢的,作者从叙事到文学手法各方面都没什么很想卖弄的东西,于是整部小说显得非常通俗易读甚至有过于浅显的嫌疑,但阅读过程中逐渐发现故事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轻飘,其张力逐渐积累直至快结尾处时的迸发,是渐入佳境的蛮畅快的阅读体验
- 今天不上班2024-10-14 10:46:12浙江
加尔格特准确灵气的表达就已值五星。看起来天真热情正直的劳伦斯其实是精致利己主义,看起来冷漠无情被动的弗兰克反而是那个更重情更善良的人,两种“多余人”,互相是对方不可能成为的人,所以互相吸引也互相排斥,像天体之间的引力,永远分离的相依。这真的不是耽美吗(开玩笑
- 小满2024-10-07 16:40:10福建
非常好的閱讀復健,文字、情感和結構的高度統一,因為純澈而近乎不可分析,難以辨識。對過去的表達正是在失語的姿態裡進行的,只有這樣才能合乎情理地解釋那些軟弱不堪的選擇,而對當下存在的確定則是建立在對過去的線性逆推中,這當然會失敗,因為我們擅長自我欺瞞。這個譯名確實沒有原名好,既定視角會把讀者深深錨定在一種為邊緣人共鳴的哀怨的氛圍之中,而無法自脫。
- 爱吃榨菜2024-01-19 20:50:40重庆
太模糊的同时又太脸谱化。已经是一片虚无的黑人家园的医院里两个形成对立的医生的故事。一个来自精英家庭,找不到自己在“新国家”的位置、人生失意索性破罐破摔混混度日;另一个则是教科书版的励志青年,不习惯周围精致利己主义的同僚们、叛逆地选择去穷乡僻壤支援医疗建设。围绕他们有两个“军事团体”,一个是被推翻的前统治者、另一个是新政府派来“维持治安”的新部队。在国家经历动荡试图走上正轨这样的时期,想写两个人互相影响,但感觉他们俩互相影响的并不多,更像两条平行线,颓废的继续颓废,励志的直接失踪。失踪的写法很模糊,所以不同角色的解释也不一样,每个人看待动荡时期的视角不一样导致的吧。感觉挺平庸的远不如《承诺》
- 鱼本鱼2024-11-22 09:02:33上海
非常聪明的写法。用一个很小很小的医院来影射政治。最大化的利用了冰山理论,全书都围绕理想主义者展开却处处穿插着政治,对于南非的社会现实写得非常模糊,即使最后也没有指出到底谁发生了什么。行文细腻敏感,第一人称的代入感不强但确实是最好的描述形式。很多线索一样的东西其实是可以再最大化发挥的但是这样可能就失去了本身朦胧的美感。理想像风一样来又像风一样走,就像这个人。
- co2024-03-18 12:30:41上海
同样的题材感觉康拉德写了多次 又写的不够精准不够深 看得隔靴搔痒
- Vega2024-07-03 12:16:24辽宁
在这荒凉年代,天真是一种精神错乱。
- 玫瑰天雪地2024-06-12 23:09:57安徽
懦弱的人游离在生的边缘,天真的人却直直跌入死境。一切看似悬而未决,其实早有定数。
- 宁2024-07-07 11:42:22广东
“一切都是政治” “过去是复杂而破碎的,但它已经过去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看得心情沉重,对南非背景的不甚了解,所谓“准将”也有点云里雾里。但,弗兰克自以为是的冷眼旁观和自我开脱的伤害,让人错愕。劳伦斯对原则道德的非黑即白极限式理想主义,也让人讨厌。 都是多余人。。。是被抛置于时代/出身/时间/改革/创新/自我人生之外,荒郊野地里的多余的存在。
- VH2024-06-28 16:44:36福建
文字给我大部分在现实小部分在梦里的感觉
- Scott2024-06-28 09:46:57浙江
有比较青涩的地方,但考虑到是处女作,整体瑕不掩瑜。书名没有用原标题“好医生”,料想当初一定费了一番心思,因为所有的角色在这个故事里都是“多余的人”。甚至整个场景,放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瓦解后的背景下,都显得那么无所适从,消极又冗余。留白非常多,把问题抛给读者(比如:劳伦斯的去向,特霍戈的背景,玛丽亚的命运),稍不处理谨慎,就会显得故弄玄虚,好在作者都很巧妙地进行了规避。
- Moi2024-06-18 19:49:16上海
我们都曾是劳伦斯,或许也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弗兰克。理想主义真的是时代的病症啊~ 在政治大背景下的生活总归充满了无数的无奈和矛盾,那些对整个社会充满了无限绝望和迷茫的情绪从字里行间溢出来,行尸走肉的生活仿佛又理所应当。 不禁想问,到底谁才是那个多余人呢? 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生动,直入人心。
- hAniuu2024-05-25 19:59:06浙江
2024-057 高敏感人群的心声,一件小事,他来了如同蝴蝶效应一般摧毁了我的心。最后一块拼图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看似紧密贴合的碎片也是轻薄易碎。没读原文,但是感受到译者很会翻译畅快明了的语言,打动了我的心。
- 莫莉小花脸2024-04-08 10:49:02广东
知道原名是“好医生”后,译名更显得耐人寻味。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下,一个荒凉的真空医院,两种不同的医生共处一室的碰撞。
- 来去吃吃2024-06-27 08:28:04山东
月底呕吐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