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铁袈裟: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郑岩【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郁则
    郁则2022-05-04 22:16:02

    与《庵上坊》的路子太过近似,没有自我突破,是一种非常舒适的重复的创作。奉巫鸿为圭臬,也的确有点帮派站队的意味(尤其是对看缪哲的著作,后者点出某些现象,直击痛点,令人过瘾)。不过,这种写作路子很符合郑岩老师向文学靠近的理想(当面交流所知),也是终有实践初心的勇气。反而有些羡慕。

  • 子文东🤪👻
    子文东🤪👻2023-08-04 16:08:55浙江

    兼顾文采、易读性与学术意义的典范,正编与外编几篇之间的递进和呼应也结合得极好,读过后对那些看似残损、破败的存在之物是如何重新被赋予意义这件事,有了更深刻得多的感受,也更理解了历史与审美是如何依托于它们被继续编织、塑造的。而且意料之外地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为何废墟和文物碎片往往比崭新完好的状态,更能激发我们去感受历史的力量?为什么修复“如新”常不如所谓的“如旧”?人们对古旧甚至残损之美的诉求,当真仅仅是一种矫情吗?郑岩对最后这个问题的回应不仅是否定的,也给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且很有趣的是,他虽没有明确说出,但读过后我才意识到——对残损的审美渴望不仅是因为它们的历史积淀更深,也是由于每个观看者自身创造力的推动——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也让我们能够继续参与创造,残缺变成了一种“开放”的邀请。

  • 酥油
    酥油2022-03-17 19:12:30

    好书就是你读得出他很厉害,但读不出他所费的力。他的力是身边河道里的流水,不是耳边聒噪的鼓镲。

  • 小簟轻衾
    小簟轻衾2022-03-16 21:46:23

    “我们的烂生活,腐烂与灿烂同在,有时腐烂就等于灿烂。”铁袈裟、阿房宫图、龙缸与乌盆、锦灰堆、何处惹尘埃…毁灭、残败、破碎、成灰…“兴废不同世,盛衰不同时。奈何人当之,许多喜与悲。”

  • malingcat
    malingcat2024-06-14 18:22:30上海

    成熟之作。考古、历史、文学、艺术、工艺、观念、物质和传播,是合成这一“八破图”的诸种元素。“正编”还原一段残铁的前世今生,从“袈裟不是袈裟”、到“不是袈裟”何以被当作“袈裟”,从灵岩寺的历史到中国佛教史,从围绕残铁的各类相关书写到历史的真相与重建,繁而不乱。在掘地三尺之后,触及的是艺术史的哲学部分——我们如何在历史语境中看待作品、我们又如何在语境转换中陈述作品。早在《庵上坊》中作者已经涉及作品在接受史中意义的转变,本书更加深入分析人们对艺术品的毁灭、想象、聚合和再造。外编四篇继续围绕“碎片”作文章:文学想象如何影响阿房宫图、改写的龙缸故事如何给予官窑合法性、六舟的锦灰堆如何诗化破损古物、徐冰的“何处惹尘埃”又如何为思想留下空间。世界破破烂烂,史学缝缝补补,今日到了重新理解碎片本质的时候了。

  • 鱼的九思
    鱼的九思2022-03-07 13:16:11

    正编清晰的展现出将某一器物置于历史背景下的解读方法,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颇见功力。外编比较喜欢锦灰堆一文。

  • 溪堂
    溪堂2023-07-04 10:10:34山东

    郑岩近年来所作思考,由青州佛造像的破碎与重聚,到铁袈裟的证名与辨析,最后汇结为艺术史层面的“碎片”概念。虽然看起来没有脱离巫鸿“在场”“废墟”等范畴,但他提出了新问题,描述了幽微感受,讲了很好的故事。关于残破佛教造像“窖藏”,引入今人研究成果,判断为安葬“法舍利”行为;此一节是我特别有兴趣者,受益良多,据此书中的详注继续寻找其他著作和论文来读。

  • 翁泰北の女友🐟
    翁泰北の女友🐟2023-05-01 14:44:02江苏

    As there is nothing from the first, Where does the dust itself collect? 从碎片开始艺术漫游,太有趣,个人上半年度前三

  • 金池夜雨
    金池夜雨2022-02-18 10:44:01

    趁着寒假快要结束全部读完,受益良多。

  • fox.psd.不明白
    fox.psd.不明白2022-09-05 21:45:22浙江

    期待很高,也知道质量颇佳,却读完也八字不合的作品。从铁袈裟起笔,主题始终明确,即谈论艺术史中的碎片。然而围绕着碎片也都只是碎片,作者始终未给出任何明确的观点和洞见,而仅仅是铺展信息,堆叠材料,仿佛读者天然能够从中得到其本真旨趣。并非不好,也确能从中领会作者深厚的积累与素养,然而阅读体验却始终虚浮。一篇篇文章仿佛都在从故纸堆中汲吸养分,品味古早文人的刁巧雅味并咂摸不已,我看到了,却不得其门而入。

  • 鱼藻
    鱼藻2024-02-21 21:44:08北京

    极精彩的一部专著,从灵岩寺“铁袈裟”之名的考辨谈起,上溯武周金刚力士残像毁弃始末,兼论物质载体(铁)的厚重肃穆之感,勾连南北禅宗法脉传承之争;下启对“废墟”和“残破之物”的综合讨论,追溯阿房宫的图像表达与流变探寻界画边界;对青州龙兴寺窖藏坑内内瘗埋的佛像残件的分析尤其精彩:世俗王权通过打碎令人畏惧的圣物,试图毁灭佛的力量,而佛教徒通过仪式对其进行补救和重释,将圣物的力量和生命转移到形象不完整的碎片中,对于破坏和消解进行抵抗,可谓“移植生命”。《龙缸记》与《乌盆记》对读揭露中国佛造像的“装藏传统”,通过赋予残损器物以人的骨血精灵,使得虚幻传说化为昭昭实体,龙缸与乌盆皆然不同的命运使人思考残损与完整的内涵。还剩锦灰堆之后章节未读。

  • feifei_dr
    feifei_dr2023-04-23 23:51:19浙江

    好精彩啊!前半本是对灵岩寺铁袈裟抽丝剥茧的剖析,从时代、铸造者,到把这件残件上升到佛教圣物的追述。后半本是几个相对小的话题的单独的论述,但不脱离大主题「毁灭与重生」,论述特别精彩,选题也特别吸引人,强烈推荐!参考书也非常详尽。另外,图文结合的排版,三联果然做得很极致体验了。

  • 礼馨
    礼馨2023-06-24 22:04:04北京

    真心感受到了郑岩老师深厚的学术底蕴,从残缺、废墟、灰烬出发,指向无限的空间与终极性的问题,一口气读完,太过瘾了。

  • stevencheung
    stevencheung2022-01-27 09:49:00

    通達的文筆如江上放排,汩汩千里來自細密材料的考校,一如拱橋上的亭閣,其下有著結構性的編織

  • 烟斗客甲
    烟斗客甲2022-02-16 16:10:37

    灵岩寺的铁袈裟是唐朝金刚力士腰腿部残块;域内四绝:山东灵岩寺、浙江国清寺、江苏栖霞寺和湖北玉泉寺;佛教大丛林:灵岩寺、国清寺、嵩岳寺和清凉寺;841年后唐武宗信道教打碎铜铁佛称其斤两尽毁灭化尘物;1110年南宗禅的仁钦禅师在灵岩十二景的诗中首次出现铁袈裟,铁作袈裟信不凡回扣大庾岭头提不起,故意另立新说;宋元时期用铁龟铁牛镇桥很多,黄河边的铁犀是堤防和辟邪双含义,铁艺三含义:五行说、力量说和坚固说;传入中国的佛教是像教,是有塑像之后传入的,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外还有感应舍利,银五脏和纸五脏都被发现;弘历来了8次,作诗百余首,他认为铸钟失败成为铁袈裟;晚唐尹继昭画过阿房宫,清袁江和袁耀也画过,应对之作和江南园林的描摹,由文变画和由经变画都很多,界画一直被嫌弃但始终在出现,考古未发现火焚的痕迹;

  • 麦田圈212
    麦田圈2122024-09-08 10:16:33江苏

    郑岩老师将美术史上的“碎片”进行重新建构与拼图的尝试。这个过程也像一件再生的艺术品,他自诩为“对六舟锦灰堆笨拙的模仿”。灵岩寺角落里的不起眼的铁疙瘩,被拂去厚重的灰尘,重现本来的面目。假如有机会再去灵岩寺,我一定不会错过它。

  • 扭腰客
    扭腰客2022-02-14 17:04:48

    郑岩老师的厉害在于,绝不是埋首故纸堆求索考证,而是实地探访、建模还原、历史沿革相结合,整本书的关键,就是【去伪存真】

  • ilovemilan
    ilovemilan2022-04-01 12:46:33

    郑老师还是个文学家

  • 细雨流光
    细雨流光2022-04-02 13:27:42

    铁袈裟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非常舒适的观感。破碎的物品背后,都有极为广阔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任何错置都不是巧合,作者用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人文关怀给我们重构了碎片背后的故事。

  • 尔鱼损
    尔鱼损2022-03-27 08:57:10

    铁焕袈裟何处觅,沥青虚衲眼前衣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