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躺不平的千禧一代》安妮·海伦·彼得森【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螺丝拧不紧🔩2024-01-21 11:17:39上海
本书对我而言似乎很遥远,作者是千禧旧人,而我并非千禧一代;作者的观察和议论全都基于美国社会,而我在大洋彼岸。但本书读来却有很强的熟悉感:千禧一代在倦怠的婴儿潮一代父母教育下成长,最终成为精疲力竭的千禧一代父母,这中间经历了鸡娃童年,背负贷款获得学历,最终却只得到一份狗屁工作,并在零工经济兴起后愈发得不到应有保障,工作在科技的加持下全方位侵袭生活,不知周末为何物,所剩无几的闲暇也被注意力经济榨干耗尽…相当窒息,在我看来,除了巨额学业贷款问题尚不严重(但也早有端倪),中美并无差别、同此倦怠。另外,作者的观察固然重要,但最后给出的建议却令我哑然:用手中的选票选出正确的政界人士。
- Bluewong2024-02-06 11:57:34河南
“做自己喜欢的事,每一天都不再像是工作了”正是倦怠的陷阱
- 挠挠2023-11-27 11:53:13上海
最值得投资的家电:手机
- 利根川的黑服2024-06-14 19:25:26上海
特别惊讶于作者描述的这些美国的“倦怠”和现在中国的相似度:内卷、躺平、好学生心态…这些热词几乎都能在美国千禧一代中找到相似的案例。不过,当这些问题被归类为“东亚”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心存怀疑,因为我始终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某种文化引发的问题,所以这本书的视角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就像作者指出的,倦怠(以及林林总总的东亚问题)是一个中产的问题。我们努力学习工作的目标是为了阶级的向上流动,或者至少不要下滑。在一个向上走的时代,中产的群体也在扩张,所以相应的,奋斗是有用的,这也塑造了“努力就能成功”“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等等的观念。但当社会的发展逐渐停滞下来后,努力的光环消散了,倦怠的问题因此产生,中国也是如此。所以既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那么也就能明白,所有“改变自己”的解决方案是没有用的。
- 星黛露fit2024-01-23 11:23:32浙江
强推,尤其是8090后,十分值得一看。彼国年轻人经历的一切几乎可以和我们自己一一对应。无休止的工作(各种形式),被忽视的母职,不平等的家务分配,以炫耀为主的社交文化…太真实又太血淋淋。 如果能对一切的不公说不,从自己做起,从个人到集体,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所改变。 “人生答案,因人而异。人生值得,因你是你。人生艰辛,恕我不能。”来自译后记。 感谢作者,感谢译者,给予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 习习2024-04-24 21:36:14陕西
文字略显碎片但贵在内容真实,通过阅读可对美国中产阶层家庭子女教育模式有所了解,千禧一代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似乎都与当今的我们高度相似,认同“倦怠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也被“倦怠不是戏剧性的油尽灯枯或溃不成军,更不是如风寒偶感之后便会康复,而是一堆余火尚存的灰烬,闷燃数月之久”的形象描述所震动。
- 不可知论者2024-01-07 09:43:26陕西
从2021年开始明显感到工作的无穷尽和乏味,大环境每况愈下,领导们永不知足。遇到本书如获至宝,作者如此清晰详实地剖析倦怠,读到会心处真想拍手称赞,在倦怠的深海中得以看到这样的文字,未尝不是一种心灵慰藉。人永远不该成为手段,人本身就是目的,存在即是意义。
- 烫发的毛毛虫2024-06-16 21:26:47上海
绝绝绝 很多次想哭
- 荒原喵2024-05-10 12:16:37广东
“兴趣爱好并非一定要“变现”,育儿并非一定要“晒娃”;工作并非一定要出人头地;人生并非一定要功德圆满! ” 这几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花在阅读和亲子相处上,期间身边不断有声音跟我说:“你看那么多书,自己写些东西变现呀,要不然看那么多也是没用,浪费的啊!”在大部分人心中,如果做的事情并不能带给效益则是无效的。在这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或许大家都是身不由己,不然能怎么样呢?多少人真的能真正躺平呢?而我自己也只是想着能躺多久是多久而已,等到那天躺不了还是得继续起来跑的呀!
- sorry yo2024-06-19 08:35:58广东
好想把这本书甩我爸妈脸上
- 彧2024-09-16 10:09:31北京
此时彼地恰如此时此地,千禧一代工作之永恒的驱动力,似乎不是“东亚”所独有的,作者更偏向从更结构性的中产阶级文化角度出发刻画其中的焦虑感——只不过,作者案例举用得很多,却不太见鞭辟入里的分析,也少见人类学细致入微的心理理解,亦即,现象描绘得比原因分析和措施提出更多。
- Lua2023-12-24 13:47:00上海
挺多例子和批判的,可能是年纪没有到,只能说深有体会的还是工作、休息那几章
- CloudCollector2024-03-22 17:43:44上海
四星半//感觉前6章的论述更有力也更有趣一些!
- 卡卡金2024-03-03 18:58:47内蒙古
虽然是异国情况但也很有同感
- 王戌2024-02-24 23:52:19中国香港
以后还是少这类书 说的全都是我知道的…
- 常常被欺负2024-01-15 10:11:57上海
博客 轻刀快马,知道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倦怠,你可以放心了
- 小八2024-01-15 08:55:18河南
感触太多,个人太渺小,时代太迷茫,何去何从,路在何方。
- 明天依然要快乐2023-12-23 18:56:46上海
这本书跟我上一本长日将尽梦幻联动了,文体不一样,但核心思想是一样的,不要为了工作焦虑而失去了自我,不必通过工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也不必去比较上一代人或下一代人是不是更加幸运,就去坦诚面对自己并且认可自己的价值吧,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 喝奶少女2023-12-25 08:58:44江苏
【听】真正的成长是提高上限,而不是填满上限,填满不一定带来提高,但一定带来疲倦。如果回顾美国千禧一代逐渐积累倦怠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有让自己退一步的空间。 比如,教育是不是一定要有那么多的焦虑驱动呢?育儿本不应是一场竞赛,让孩子自己创造,也许会更好。工作是不是一定要到自己撑不住了才离开呢?其实就像之前《离开学术界》里说的,这只是一份工作,应该和自我认同分开。手机是不是非刷不可呢?我们总可以少刷一点。自我优化不应该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本意是让自己的生活更舒适、更有自我价值感,而不是无止境的比赛。
- 阿页2024-01-23 12:53:33北京
在作者纷繁的叙述中,有三个清晰带来倦怠的原因: 1.预期:我带着我全面的、高度的目标前进,我们一边失败,一边责怪自己。 2.惯性:成长的惯性、父母的惯性、社会的惯性,拖着我们向前走,掉队就意味着失败。 3.疏远:我们疏远自己,失去了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体察,我们疏远了朋友,失去了伙伴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