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潮起: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封凯栋【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玄智
    玄智2024-01-30 16:23:30北京

    北大政管,接过路风的学术衣钵。 本书对【市场换技术】政策进行了理论批判。分析框架涉及技术学习、缄默知识、系统集成、产品开发平台、战略意志等概念,没有脱离路风的话语体系。 另外书中的文字过于晦涩。

  • Mr大禹治水
    Mr大禹治水2024-05-08 09:17:33浙江

    5星优秀作品,内容5星,观点5星。不是我们不想合作,而是现实逼着我们自主可控。自2018年起,“放弃幻想”四个字就印在了全体中国人的脑海里。这本书批判了“市场换技术”政策中对西方的幻想,呼吁国家完全实现技术、体系、人才(工程师)的自主创新,结合时代背景,将更有体会。但有点枯燥,很多内容大家是知道的,所以不够精简。

  • shevchenko
    shevchenko2024-01-16 15:21:04四川

    “自主创新实质上是这个民族在遭遇阻碍甚至挫折之后,不屈不挠、不言放弃、换个地方、换种模式重新再来的故事。”

  • 奕
    2024-04-15 10:48:25辽宁

    要以工程师为主导,举国体制,本土工业创新“再组织化”形成创新互动体制。

  • Wind Rider
    Wind Rider2024-03-11 02:39:34上海

    太啰嗦了

  • 黄彬
    黄彬2024-04-08 16:01:49浙江

    组织效率的本质是责权利统一。

  • 浮一大白
    浮一大白2024-05-05 23:04:50北京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totoro forever
    totoro forever2024-07-11 07:57:03山东

    大量的改革参与者和社会观察者(包括笔者本人在内)都一度误以为只要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掉,市场机制就会自然地占据空间并对经济和创新竞争行为起到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然而事实证明,市场机制并不会自然而然地驱动创新的发生,创新的持续发生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出一套有“组织性”的创新系统。而在后发国家中,这套系统的形成需要有先行者闯出路来,并逐步发展出超越市场的组织性力量。 中国产业创新生态面貌的改观并非直接得益于科研体制改革,而是得益于产业部门中自主创新浪潮的兴起。自主创新不仅带来了新的产品和新的企业,也重新塑造了中国的创新生态。见证了新的工业组织和创新生态后,人们重新认识到中国本土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的价值,甚至连跨国公司也在2005年之后在中国设立大量研发机构。

  • eulb
    eulb2024-09-27 21:31:07上海

    逻辑不清,书名是诞生,但全文主要是讲合资企业模式如何不行,本土创新企业如何牛,但作者始终没有回答,本土创新企业是怎么诞生的?他们的巨量研发投入所来自的销售规模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本土创新企业是否受益于合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外溢? 不过倒是引人深思的是,相比合资企业,如果允许独资企业的设立,考虑到市场充分竞争,外资企业可能也会逐渐给中国事业部逐步放权,那是否会得到与合资企业一样的效果?

  • 纪恩同学
    纪恩同学2023-11-20 10:42:43江苏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标明哪些材料来自于自己的访谈,哪些材料来自其他,其他都还不错。

  • 南辛庄西路
    南辛庄西路2023-10-05 15:43:34湖北

    选题挺有意思的。作者似乎过于将国内创新型企业的崛起归功于本土工程师发挥的作用。P376把赛力斯写成了东风的旗下企业,这种低级错误着实不应该。

  • keu92sw3
    keu92sw32023-11-29 14:55:31北京

    很不错的提炼:一个是对于“再组织化”(vs全球生产碎片化)的提炼;二是focus了工程师这一群体,点很好,但分析稍显不足;三是作者一贯的强工业知识细节的积累,对于科研攻坚关键点的识别很精准,信息量很大

  • 水木whl
    水木whl2023-11-29 20:59:28江苏

    社会调查的细节很多, 总结归纳和对比分析的内容有所欠缺,内容有点散。

  • khala
    khala2023-11-24 10:12:01广东

    在市场换技术实践中,跨国公司对合资企业的塑造催生了另一个僵化的“计划”体系:而在大规模工程师队伍的支持下,通过行之有效的组织系统(决策权与产权分享),自主创新企业普遍实施了“工程师密集型研发战略”,持续维系核心组织成员“会员式”认同感,从而保持高强度的创新活动。这是两类不同的工业组织分别利用改开机会窗口不一样的资源,但我们要意识到,这只能说明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是合理的而不是必然的。扎根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传统,在几代工业实践者愚公移山的信念下,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或早或晚必然出现。

  • William
    William2023-10-27 11:44:38上海

    内容还不错,系统化梳理的工业化初步阶段的以市场换技术,发现只能承担生产制造而无法触及研发等核心部分,沦为代工者,逐步过渡到自主创新 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建设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这个时候,重新回顾“市场换技术”和自主创新两类企业的发展历程,从企业组织层面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概念,容易让人产生奇妙的错位感。毫无疑问,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企模式没有能够解决企业战略决策流程冗长、员工长期积极性难以发挥的问题,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和创新竞争。产品上的“三十年一贯制”、人员管理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是无法将中国国企带入技术进步更快、竞争更激烈的新时代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经尝试学习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将跨国公司作为学习对象与合作伙伴。

  • Cyoshinnwu
    Cyoshinnwu2023-09-16 15:47:24北京

    以创新为主线,通过名企事例,通俗且深刻地描述市场换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可读性强!

  • 但松鼠按兵不动
    但松鼠按兵不动2023-09-18 23:30:20上海

    今年迄今为止读过最好的管理类书籍,以汽车和通讯两个行业为例,分析了“市场换技术”这一传统路径的陷阱,外资的目的是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不是培养竞争对手;技术积淀需要长期务虚并在做中学,即使 有战略层面的支持,由于操作层面上的困难,本土国企半推半就放弃自主开发,引进先进技术反而导致本土工业去组织化,最终沦为外企的“殖民地”。梳理了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浓厚的工程师文化是企业创建伊始的共同特征,企业的发展配合管理制度上的现代化。工业门类最齐全意味着卡脖子的地方最多,也算是长期奉行出口加工、没有本土创新联动的恶果。

  • 流星雨
    流星雨2023-09-20 23:53:04

    连叔推荐

  • Less is more
    Less is more2023-09-29 10:42:58上海

    集合多年的研究,作者在感性与理性中写作了本书,回答时代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自主创新?怎么自主创新?

  • 哆啦大胖
    哆啦大胖2024-01-21 22:49:07辽宁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指导下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一批合资企业。由此跨国公司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国企能够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即“市场换技术”战略;问题在于,双方在核心利益上是不同的。中方的核心利益是获得自主研发能力,而跨国企业对其的定位是生产与销售已有的成熟甚至是过时产品,主要赚钱而非发展自主研发能力;中国创新型企业做对了三件事情:高度重视产品开发平台;不搞合作生产,而搞合作研发;建立以工程师为中心的组织。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可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意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活下去,它们把大批被合资企业边缘化的本土工程师重新集结,根据本土市场的客户需求快速更新迭代产品,和大量的本土上下游企业紧密互动,与本土研发机构和高校展开密切合作。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