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温弗里德塞巴尔德【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A
    A2023-12-19 21:36:29江苏

    过于藏匿自己的作者,或虚弱者;一次诗歌尝试,证明了这种(过度欲求导致的)失控的大体量文字还是适合小说或至少散文诗的体裁;尽管无论哪一个,塞巴尔德都令人提不起兴趣,他的高级迷惑术也许总是奏效,但存在这样一种概率——读者首先嗅到的是一股威胁;另外,看看作者只肯在安全角落卸下防备,通过借身所显的形(他此刻不完整但一定真诚):“博物学家的妻子坐在他身后/翘起尾并用她张开的鳍/抚摸他如心脏般/跳动的龟头。”

  • malingcat
    malingcat2023-01-15 18:46:07上海

    塞巴尔德的文学处女作,包含1983-1987年陆续发表在奥地利文学杂志上的三部组诗。博物学家施特勒的白令海峡探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格吕内瓦尔德的身世与作品,二战纽伦堡空袭之后“我”的家族历史和私人记忆,三部看似不相关的作品,内核上是一致的,都是视觉图像、地理风貌、内心景观的结合,有鲜明的视觉特征;主人公们是不同时代的灾难“见证者”,要面对巨大的荒诞与残酷、还有同样无边的自然。我甚至会觉得,他是从图像开始写作的,因此中译本附上图片实有必要。《伊森海姆祭坛画》上的脓疮、《亚历山大之战》中的光与暗,这些画直通作者心弦的震颤。他这样写《亚历山大之战》:“我现在懂得,人要以|鹤的眼睛俯瞰|……|要慢慢从人物的渺小|和笼罩在他们上方|不可捉摸的自然之美中,|学会看到此前不曾看到的|生命的另一面。”题眼。

  • 欢乐分裂
    欢乐分裂2023-03-07 16:09:27上海

    塞巴尔德独有的静穆与庄严其实在中文语境中较难体察到,也不太适合以“诗歌”的尺度去忖度,放在他作品序列中去考量是一种更适合的方式——仍是携有主观记忆不确定性的有关自然风景的描摹打量,以图文共存的形式抵达伤口和缺口,自然元素与人为活动的共生,心灵所能抵达的迷途会是荷尔德林的诗行——“生命在减少,一切在衰退,物种的繁衍,仅仅是一个幻觉,没有人知道它将去往何处。”“这是疾病,是时间的断裂,日复一日,时复一时,是锈,是火,是许多行星的盐,是昼的黑暗,或天空的诸光源。”众星汇聚头顶,亚历山大之战拉开序幕,死魂灵之石书写世界最后的结局。

  • ⍨
    2023-08-29 14:28:39四川

    我们虔诚又可怜地,通过迈动脚步来理解海洋。

  • 格莱西
    格莱西2023-12-24 00:05:34北京

    “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科学缩小成为一个稍感疼痛的点”。塞巴尔德读起来不是明快的,仿佛在井然的墓地中穿行,叙述被遮蔽在蓝色阴影中。很难不被这抹沉郁的蓝色迷住,从广阔疆域的远处传来生命另一面的回声。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05-03 08:30:34北京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的小说在近几年逐渐被读者熟知,而《自然之后》则是这位作家的一本诗集。这部诗集延续了塞巴尔德一贯的精神气质,让我们能够跟随诗歌中人物的经历,理解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清澈的目光。在这种目光的注入下,旅程变成了一种内在的重新理解世界的过程,而世界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返归真朴与简单的本质,同时又因为其观察与思考的过程而具备了凝练的深度。在《自然之后》所叙述的旅程中,人类的精神无限逼近于虚无,却又达到了罕见的统一与聚合,其所涉及的内容超越了艺术、宗教与政治,让人们能够通过文字感触到这些现象背后的精神本质,也让世界的图像上升到一种形而上的、无限思考的命题。

  • R.
    R.2022-12-21 17:55:07北京

    土星之子在诗歌中化作伊卡洛斯,遨游于历史与自然之间。令人惊叹的精确、耐心与浩瀚。

  • 张晚禾
    张晚禾2023-01-03 18:53:49北京

    宗教性比较强

  • smile
    smile2023-01-03 14:18:49湖南

    请走吧,同一个意志督促我俩,你是主人和老师,你又是向导。于是他走去,我随着他走的方向,踏上了一条艰涩荒凉的小道。 现在村舍的茅顶上炊烟已经开始,从高山上已经落下了更长的影子。

  • 凉拖鞋
    凉拖鞋2023-02-25 07:20:29江苏

    还可以

  • 修自行车吗
    修自行车吗2022-12-26 06:16:09浙江

    看不太懂。

  • 4everEtc.
    4everEtc.2023-02-05 19:24:15上海

    物种的繁衍,仅仅是一个幻觉,没有人知道它将去往何处/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蒸汽机,那是第一个诞生于人类之手的恒温动物/这是疾病,是时间的断裂,日复一日,时复一时,是锈,是火,是许多行星的盐,是昼的黑暗,或天空的诸光源/倘若我在画里看到先我而逝去的那些生命的脉络,我总会想起,这或许与真理有一些关联。大脑固然借助某种即便很微弱的自组织残余而持续运作,从中有时会产生一种秩序。它局部美丽并令人平静,却比先前的无知状态更加残酷。究竟要往回走多远,才能找到开端?

  • 卡托布勒帕斯
    卡托布勒帕斯2023-02-11 12:44:17湖北

    环形叙事、命运对位、灾异书写,此后写作的简短题记。

  • 文右語
    文右語2023-02-11 15:33:04北京

    惊诧,致敬。对文字有天赋的人无论写什么体裁大都差不了。

  • 读者H
    读者H2023-02-15 07:21:15广东

    宗教和油画。

  • Lynch东青
    Lynch东青2023-03-16 20:37:55湖南

    塞巴尔德的小说以绵延的长句闻名,为什么在这诗集作品中的诗里一句话拆成这么多行? 又为什么在这里,那里转行? 或许,这是他在创作中模仿自然的无情与无常。

  • Pinkler
    Pinkler2023-03-16 23:20:51河南

    牛逼

  • 胡如隐
    胡如隐2023-03-10 14:33:41河南

    在埃朗根图书馆的午后微光下,隐士面对着嘲弄,充满同情的脸,在被陌生的手用笔墨毁掉的自画像中显现了出来。《自然之后》涵盖的三部组诗,主人公包括叙述者在内,以及作为旁观的我们,将视线穿透战争、自然、人群之后,学习着“看到生命的另一面”,它当然是虚构,因为任何试图效仿自然的行动都是荒谬的,然而诗人来自真实,追问自然毁灭之后另一种可能的世界。诗集的面向,实际上是塞巴尔德叙事作品的基本主题和风格——即讲述的不确定性,乃是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核心。

  • 荷尔德森
    荷尔德森2023-03-18 21:28:19浙江

    最喜欢第二个故事。“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 施特勒像被打死的狐狸一样留在海极了。不必回故乡,永远留在neverland的人们。

  • 兮沐
    兮沐2023-05-26 14:56:46辽宁

    正如译者在译后记所说,塞巴尔德诗歌的神秘之美。读完之后确实有一种很强的神秘感,还有朦胧感。可能是我无法理解作者的深意,但第二篇长诗我还挺喜欢的。这种通过诗歌讲故事的感觉很奇妙。“试探自己还能够走多远,是大自然的唯一目标,发芽,继续生长,继续繁殖。”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