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希拉里·弗里德曼【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熊阿姨
    熊阿姨2023-08-13 22:10:24北京

    创造了“童年竞争资本”的概念,在前言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富裕中产阶级家庭如何在加剧的不平等社会里,向下一代转移文化资本,巩固孩子的阶级地位;这个积累竞争资本的过程又是如何被产业化,被制度化的,等等。可惜正文里基本只是把现状按逻辑一二三四描述了一遍,并没有直接回答更重要的问题——这种“童年竞争资本”具体价值如何?比如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孩子在常春藤录取中到底有什么差异?哪些资本是通胀的哪些是保值的?教育是否可以直接简化成“投资/收益”?……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儿童教育的视角,但被前言吊高的胃口完全没有被解答。

  • 祝羽捷
    祝羽捷2023-04-17 08:27:38上海

    看得焦虑死,说好的素质教育,底色却是增加竞争力,放过孩子吧。

  • 柏拉图下港口
    柏拉图下港口2024-02-13 00:43:55浙江

    要讲的故事并不新奇,有趣的是附录,学到了一些采访中产阶级父母的访谈技巧(人类总是擅长伪装和自我欺骗,中产阶级父母尤甚,这对于访谈来说可不是件好事)。

  • 沈书枝
    沈书枝2023-08-10 11:07:22安徽

    感觉是一篇普通长度的论文可以阐述清楚的内容,主要是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三星半

  • 扭腰客
    扭腰客2023-04-13 15:13:58上海

    “素质教育”可能是欧美白左给中国教育挖的最大的一个坑,事实上西方精英在“鸡娃”上的投入,远超国人想象。结果就是,公立教育摆烂,私立学校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守卫者。

  • 万人迷!
    万人迷!2023-06-07 00:59:06湖北

    关于“童年竞争资本”的出色研究。

  • 小波福娃
    小波福娃2023-09-26 16:18:05上海

    这还用400页讲清楚?

  • 把噗
    把噗2023-05-07 22:27:44北京

    书名改成《一鸡到底》不是更好吗!😄

  • 基瑞尔
    基瑞尔2023-04-16 19:10:55四川

    「薄荷实验」-《给无价的孩子定价》,「理想国纪实」-《私立小学闯关记》,「万相」则选择了这本;仿佛勾勒出因何而“卷”,为谁而“卷”的无尽之问。试着从“赢”文化成因以及教育之外的视角来观察竞赛和课外兴趣班,有对于此的新鲜认识,甚至是“启迪”式的去思考小学被父母送去少年馆疯狂奔走的真正原因;可能因为形式所限(博士论文编辑+只集中于三种活动),这里的结论还不足够完善和代表性,但建立的调查以及涉及的分析还是可以了解下的。【万相005】【2023 #55】

  • Nelly.L
    Nelly.L2023-05-27 16:11:04上海

    本书指出了性别歧视/偏见也已成为了美国阶级分化的标志:在精英和中产上层家庭致力于培养女孩的战斗精神、进取心,让她们为成为高管做好准备的时候,中产中下层家庭对女孩的期待还是宜室宜家,有女人味。

  • 苏闪闪
    苏闪闪2023-05-27 16:27:38上海

    看完吧,发现还是要鸡娃,因为社会要求摆在那,不如早点适应……

  • 然然
    然然2023-05-30 07:19:40北京

    是本好书,挺清楚的讲了“鸡娃”的前世今生和逻辑道理。我一直接受鸡娃这个社会现象,不推崇也不诋毁。但我仍旧是碰碰那个死不上进的慈母妈妈。 既然选择把碰碰带来这个世界,我就要为他遮风挡雨。社会这么残酷,坏人这么多,我还要卷自己的孩子,鸡自己的娃,那谁还能对他好点呢?我给他足够的爱,教他做个好人。他优秀算我中奖,他平凡只要快乐就好。说到做到。

  • 李妙生
    李妙生2023-05-30 13:47:02上海

    我超级喜欢这本书,或者说这篇长论文。内容合理的展现而不过度映射和阐述“美国式鸡娃”。尤其喜欢附录部分,而且把注释都仔细看了一遍。绝对是有着学术光彩的一本书。

  • 马大象
    马大象2023-05-30 18:54:11北京

    【23-36】美国的中产家庭也鸡娃?往往认为鸡娃现象是东亚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殊不知在大洋对岸,鸡娃也是每一个中产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本社会学研究著作就是在揭示美国人鸡娃背后的社会原因。当然人家鸡的不是学校的考试成绩,而是通过兴趣班和竞赛来让孩子在竞争性环境中磨炼,从而培养孩子的“童年竞争资本”。一方面这样的孩子也没有“童年的快乐”(大把时间花在兴趣班及训练当中),另外一方面这种在竞争中成长逐渐内化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之中,都是在为成年之后的社会竞争做准备。从这一点看,其实中外父母焦虑的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鸡娃的手段和方向略有差别,用书中的案例稍加对比就会发现很多相似的地方。

  • 四百击
    四百击2023-07-10 09:25:18安徽

    对于在小镇长大的我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好像有一些太遥远,我不会下国际象棋,不会踢足球,也不会跳舞,一切在书中有关精英的属性和娱乐我都不具备,我也讨厌竞争,不喜欢看自己输,也不喜欢看别人输。童年竞争资本三要素,管理时间压力,应对高压环境,在别人的注视下表现自己,我都做的很差。书中绝大部分接受精英教育的孩子大概都能有一个很好的未来,走向成功,继续鸡娃。我不喜欢这样,但是又隐约有一些羡慕。

  • 孟白日
    孟白日2023-07-04 09:51:52上海

    今年读到的最好的社科读物了,很遗憾这样一部描写教育题材的书籍并不是我们公司出版的。非常建议适龄家长阅读,即使我们对于当下无可避免的内卷环境难无能为力,但是至少通过此书可以清晰了解儿童的竞争式教育目的究竟何在。随波逐流之处在于盲从与为了比较而比较,真正的竞争式教育目的在于获取应对激烈竞争的生存手段,残酷地方在于这一阶段来之过早,儿童时期就已经进入失乐园……

  • yuyeer
    yuyeer2023-07-14 12:28:11北京

    从这些活动竞争化的历史也可以想通一点,我们这一代和下面这一代的童年相比,竞争环境差异巨大,所以不能拿我们那一代的学习方式来类比下一代。作者最后给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倾向性答案:以享用“自助餐”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课余时间。另外,作者附录中提到的田野调查方法和小技巧也很有意思。

  • 做个理杏仁
    做个理杏仁2023-07-14 14:24:07河南

    很有意义的田野

  • 希米格
    希米格2023-07-09 15:34:51河北

    最后的结论其实很真相,只要身在这环境下,哪怕作者这样的研究人员啥都明白,也要增加儿童竞争力

  • 阿梦
    阿梦2023-07-04 16:21:54湖北

    人们一边讨厌竞争,一边痴迷竞争。讨厌也好,痴迷也罢,骨子里都认同着社会达尔文主义。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是越来越多怕掉队的人,越来越早的加入到竞争中来。卷完自己卷孩子,如果可以卷父母,大家也会卷的。竞争这事就很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当第一;有的人因为害怕输,只好硬着头皮赢下比赛;有的人原本可以赢,但因太紧张而输掉比赛;有的人不管怎样努力都在输。课外竞争性活动有没有用呢?大家就像拜佛一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用行动做出了选择。课外教育是门生意,有趣的是美国中产给自家孩子报的课背后的价值取向与性别刻板印象。男孩报班要选能够增加男性气概,不能变得娘娘腔的;女孩报班可以选增强女性气质的,这样既可以当高管,又保证了好嫁。孩子知道没得选报不报班,报什么班,他们在可选范畴决定了想要的物质奖励。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